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

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官僚制度已经建立 .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 .郡下设县已成定制 .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东汉建立后,光武帝“退功臣进文吏”;宋朝开国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二者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决了藩镇割据 .抑制了土地兼并 .削弱了君主专制 .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水稻的发现时间较晚 .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

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

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

宋代一度扩大到经。

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儒家经典不断丰富 .孔孟儒学遭到破坏.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 .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盛行.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陆王心学广泛传播.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社会等级观念弱化.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在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说,“它(中国)可以把铁路建筑权卖给一家辛迪加,把采矿权卖给另一家,把开设银行的权利卖给第三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权利关系”,而美国必须获得这些“巨大特权”。

这反映出.甲午战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已开始相互勾结.列强在华争相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过度依赖西方技术.逐渐成为外资企业.所雇洋匠皆为外行.下表为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下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公元前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公民必须能言善辩.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民主政治出现危机.内乱引发思想纷争.《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

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这一规定.加速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扩大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使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折射出美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

”材料表明.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方向.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经典力学的诞生.进化论的传播.电气革命的出现.量子论的提出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分。

第题、第题为必考题,第题分,第题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题第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做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

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

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

“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申张他们的权利。

....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

”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材料以下是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摘编自马世力主编的《世界史纲》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上表是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