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设计
大南峪九年一贯制学校葸梅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气体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物
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初中生物中对空气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通过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研究物质。
同时,本节内容也承担着相应方法教育的重要使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主要内容
认识空气的成分并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工业上怎样分离空气,认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学情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
道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分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分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
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现象的观察,实验误差的分析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及科学探究。
(2)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即学会从性质不同的混合物中测定某一成分的含量,利用这一科学探究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以及科学认识和控制误差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误差分析。
【教学用品】
多媒体、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橡皮塞、止水夹、水、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红磷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教师在这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
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上来,适时引导学生,使学生不经意间进入化学的学习,进而完成.
学习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