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 学 解

进 学 解

进学解课程标准分解一、课程目标1.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散文。

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二、学习要求1.了解散文的类别:(1)抒情性散文,(2)记叙性散文,(3)议论性散文。

本文属议论性散文。

2.把握散文的特点。

把握散文的形: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国子先生”和“诸生”的对话。

理解散文的神:在本文中主要指作者的观点及支撑观点的论据。

3.领略散文的意境。

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作者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二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

三、教学环节1.抓住“认读、感悟、鉴赏”三个环节。

以认读为切入点,以感悟为突破口,以鉴赏为落脚点,从而把握散文的意蕴,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抓住论点和支撑论点的论据从而把握文章脉络。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

在本文中主要指向两类句子:一是表达作者观点的议论性句子,二是体现“国子先生”和“诸生”内心情感的抒情性句子。

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流畅朗读。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和成语。

3.辨认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一句话。

4.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国子先生”和“诸生”的论证思路。

5.说出“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内心情感并加以归纳。

教学内容简案一、诵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流畅朗读。

采用全体读、个别读、范读等形式。

二、文言实词积累和句子翻译。

1.解释下列实词进解随张率庸既披捐穷规踬窜方绝离遇从诛分訾2.翻译下列句子(1)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4)是二儒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5)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而显于众。

三、积累成语1.细大不捐:2.焚膏继晷:3.力挽狂澜:4.含英明华:5.佶屈聱牙:6.异曲同工:7.跋前踬后:8.动辄得咎:9.钩玄提要:10.各得其所:11.兼收并蓄:四、解题。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行。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味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五、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先生训示提出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目的),勤(方法);行成(目的),思(方法) 。

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对英才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人才尽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勉励诸生一心尽学。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不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患”与“无患”形成尖锐对比,暗伏与字面相反意思。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分两层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赞颂先生业精、行成。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行成: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第二层:不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得不到信任,私得不到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至此虽未有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第三部分(第3-5段):先生自责。

匠人选木料、医师选药材“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是为了引出宰相用人是“登明选公”“惟器是适”,即量财录用。

(段末假托对匠人、医师的指责,表面上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实际上是指斥有司选人不公。

)举孟子、荀子的例子有何作用?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的不遇于世。

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六、问题1.说出“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不同的内心情感并加以归纳。

2.找出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一句话。

3.“诸生”的观点是什么?“诸生”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的?七、文章内容小结这篇文章,从进学谈起,重点在于论述朝庭用人。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发牢骚,同时也是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是自嘲、自慰、自我宣泄。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是文章的一个主要论点,文章肯定、赞叹了韩愈治学之勤苦,弘扬儒教之功绩,文学创作成就之巨大,为人耿直、方正。

从而,为“业”与“行”立下具体可行的榜样。

一方面勉励弟子进学,盼望世人进学;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虽遭贬斥,仍立志进学的决心,表现出修身致用,对于道德文章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了当时及后代的许许多多读书人。

八、布置作业:1.整理实词2.写出你对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案《进学解》检测题班级姓名1.读准加点字字音:荒于嬉.()纂.言者()焚膏继晷.()补苴罅.()漏佶.()屈聱.()牙闳.其中()跋.()前踬.()后岁靡.()廪.()粟乃分.()之宜前人之瑕疵..()()訾.()医师2.写出下列各词句中的通假字:①登崇畯良()②名一艺者无不庸()③冗不见治()④校短量长()⑤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⑥计班资之崇庳()3.解释下列加点词(1)立.馆下()(2)行成于思毁于随.()(3)占.()小善者率.()以录(4)手不停披.()(5)细大不捐.()(6)独旁搜而远绍.()(7)跋.()前踬.()后(8)乃分.()之宜(9))诘.()匠氏(10)訾.()医师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①冬暖而儿号寒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②惟弈秋之为听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圣贤相逢..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之瑕疵..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1)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译文:(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译文:(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译文:(4)是二儒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文:(5)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7.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8.解释加点词语。

(1)其御.之妻()(2)其妻请去.()(3)身相.齐国()(4)其后夫自损抑..()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译文:10.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有何标准。

答:参考答案1.荒于嬉.(xī)纂.言者( zuǎn)焚膏继晷.(ɡuǐ)补苴罅.(xià)漏佶.(jí)屈聱.(áo)牙闳.其中(hónɡ)跋.(bá)前踬.(zhì)后岁靡.(mí)廪.(lǐn)粟乃分.(f ân)之宜前人之瑕疵..(xiá)(cī)訾.(zī)医师2.①“畯”通“俊”②“庸”通“用”③“见”通“现”④“校”通“较”⑤“繇”通“由”⑥“庳”通“卑”3.(1)立.馆下(使站立)(2)毁于随.(因循随俗)(3)占.(具备)小善者率.(都)以录(4)手不停披.(翻阅)(5)细大不捐.(舍弃)(6)独旁搜而远绍.(继承)(7)跋.(踩)前踬.(绊倒)后(8)乃分.(分内,本分)之宜(9))诘.(责问)匠氏(10)訾.(批评)医师4.C 5.A6.(1)可能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谁说会有学行优异却没有被提拔举用的!(2)你们只怕学业不够精通,不要担心有司不能发现你们。

(3)先生年少时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先生为为人,可以说是很成熟了。

(4)这两个学者,说出话来可以当作经典,举手投足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准则,出类拔萃,达到了圣人的地步,他们在世上的遭遇又是怎么样的呢?(5)话虽然说得多却抓不住要义,文章虽然奇特却不实用。

7.(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8.(1)御:马夫。

(2)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3)相:担任国相。

(4)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9.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10.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