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政治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


(2)领导:
以 孙中山 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
(3)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以革命党人为主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秋 瑾
黄花岗起义烈士公园
林 觉 民
1911(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晚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2、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1864年
(2)领导:以 洪秀全 为代表的农民阶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朝田 亩制度》
1840 1842 1851 1853 1856
1859 1860 1864
《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 回声。”下列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 继续 B.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激化了社会矛 盾而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 惊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侵略者
英国
英法(主犯)
美俄(帮凶)
列强主要罪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英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军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城 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
市,抢占香港岛
领土。
中国人民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爱国将领抵抗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
上。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 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 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 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近代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侵略扩 张,古老的中国一直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发生了 强烈的转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 联军 侵华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苏州开办 了纺织厂,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之初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
赔款 赔偿各国白银 4.5亿两 ,本息合计9.8亿两

在北京 东交民巷 设立“使馆界”,界
它特权 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 大沽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1900年8月15日,慈禧 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 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联军统帅 瓦德西
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 攻占的欺辱进入20世纪的。
——邓小平
李鸿章和庆亲王奕 劻代表清政府与列 强各国签约
《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 1842年
(5)《资政新篇》1859年
洪仁玕提出的 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的新方案
内容: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治 发开地设展位工新:商式学业,堂奖等。励教育技术发明;经济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
的设想,
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6)结论:
受时代和阶级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新文化 革命 运动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 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 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 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3、辛亥革命 (1)条件或基础: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的壮大; 思想: 民主革命 思想的传播(上海和东京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标:
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地位: 是太平天国的
纲领性文件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结果: 它体现的
绝对平均主义
思想,严重脱离实际,
1911年10月11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 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4)武装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最为壮烈。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湖北武昌 起义,取得胜利。 (5)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孙中山就 任 临时大总统 ,以五色旗为国旗。
地主阶级
外国侵略
加 剧
阶级矛盾
激 化
自然灾害
农民阶级
(3)经过:
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与清廷对峙; 1853年冬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通过北伐西征夺取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全盛时期; 1856年秋开始发生严重内讧,诸王相互残杀,天国元 气大伤; 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暂 时稳定天国局势;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率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中 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完全沦为
大大加深
加深了
开始沦为
条约
O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
1、虎门销烟
(1)原因: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为扭转其在中英贸易
中的 贸易逆差 ,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人民的身
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2)领导人:1839年,道光帝派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
五四运动(1919年)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1921——1923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1919— (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
1949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割地 赔款
割 香港岛 给英国 2100万 银元
开埠
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其它特权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 关税,由双方商定。
签订 时间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它 特权
《天津条约》 1858年
巨额白银
增开沿海沿边十处通商口 岸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 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 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 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关键词语: 侵略 反抗(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民主革命 国共两党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1949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根本无法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A.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洪秀全没有认真执行 C.当时军事斗争非常紧张 D.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
《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 B.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从乾隆时期起,清政府奉行闭关锁 国的政策,隔绝了中国和世界的联 系,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 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
中国
人治 封建君主专制
法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手工劳动
机器化大生产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 主义革命 时期 (1840— 191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 1840年 至19世纪60年代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确立 (19世纪60年代初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 1900年 至1919年)
新民主 主义 革命 时期
1900——1901年
不平等 《马关 条约》
条约
《辛丑 条约》
侵略者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列强主 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
要罪行

中国人 邓世昌等将领抵抗、
义和团 和清军部分将领
民的抗 台湾人民 反割台斗争 抵抗。

对中国 的影响
标志着列强侵华由以商品输 清廷堕落为
出为主转为以 资本输出 “ 洋人的朝廷 ”;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三万 军寿 败无 绩疆 ,, 割普 地天 求同 和庆
——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台而而 民让失 布台 台 告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