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4×300MW机组烟气脱硝装置总承包工程试生产方案编制:校核:批准: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0月10日目录1.工艺系统概述 (2)2.卸氨前系统应具备条件 (2)3.首次卸氨操作 (4)3.1卸氨前对系统的检查 (4)3.2首次卸氨操作步骤 (6)4.安全注意事项 (7)4.1安全预防措施 (7)4.2氨气泄漏后处理措施 (8)4.2.1轻微泄漏 (8)4.2.2严重泄漏 (8)5.急救知识 (9)1.工艺系统概述国投曲靖发电有限公司4×300MW机组烟气脱硝装置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脱硝还原剂氨气-采用由无水液氨制取的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液氨由液氨槽车送来,利用液氨槽车自身压力及氨卸料压缩机增压的方式将液氨由槽车输送至液氨储罐内储存,并利用液氨储罐与液氨蒸发器之间的压差,将液氨储罐中的液氨输送到液氨蒸发器内,以被减压过的蒸汽作为热源将液氨蒸发器内的液氨蒸发为气氨后,进入气氨缓冲罐,再经管道送至脱硝系统。
液氨储槽及气氨蒸发系统紧急排放的气氨则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吸收后排入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至主厂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2.卸氨前系统应具备的条件3.首次卸氨操作利用两台卸料压缩机中的任何一台,都可以把液氨卸进任何一个液氨存储罐。
卸氨的原理主要如下:用卸氨压缩机提高罐车内压力,使罐车压力高于液氨存储罐压力,利用压差将罐车内液氨压入储罐。
控制目标:将汽车运入的液氨安全、平稳地卸入液氨储罐中备用。
相关参数:液氨入口管线上的压力,气氨管线上的压力,液氨储罐顶部压力、温度,压缩机入口压力、出口压力,压缩机入口温度、出口温度。
首次卸载液氨,液氨存储罐的空气要用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如果液氨存储罐已经投入使用,在以后的卸氨操作中,只需利用氮气对卸氨管路进行置换,使管道中的空气降低至安全水平。
另外,在卸氨时,要注意液氨存储罐上部要保留15%的蒸发空间。
下面以利用#1号卸料压缩机把液氨卸载进#1号存储罐来说明卸氨的操作步骤,其它的组合卸氨方式操作步骤类似,在此不再描述。
3.1卸氨前对系统的检查1)检查卸氨所需的各种工具准备齐全—确认卸氨所需扳手,“F”扳手到位—确认卸氨所需防护器具到位手持氨泄漏检测仪,防毒面罩,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确认通讯设备完好备用2)检查落实仪表电气符合卸氨要求—确认液氨储存系统的热控及现场仪表都已正常投用—确认氨泄漏仪和喷淋装置已投入使用3)安全设施检查完好—确认系统安全阀都已正确投用—确认消防器材完好备用,消防设施已正常投用4)确认公用工程系统已正常投用—确认工业风正确投用—确认仪表风正确投用—确认氮气正确投用—确认工艺水正确投用5)确认气氨稀释系统投用完毕—确认气氨稀释罐内已充满水6)检查系统流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确认#1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顶部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顶部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3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3液氨储罐顶部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底部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液氨储罐液氨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底部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液氨储罐液氨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3液氨储罐底部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3液氨储罐液氨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气相管路去稀释罐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管路进口总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气相管路出口总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液相管路氮气接入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气相管路氮气接入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卸车臂气相,液相线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确认#1压缩机进、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2压缩机进、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7)—确认卸料压缩机具备安全启动的条件;8)—确认槽车和设备已接地;9)—确认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液液相连,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气气相连;10)—确认系统在做完氮气置换后保有0.1MPa以上的正压,否则在各取样点处测氧含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卸氨操作,不合格需重新做氮气置换,直到在测氧含量合格为止。
在各取样点处测氧含量<2%,为合格。
3.2首次卸氨操作步骤利用1#卸料压缩机把液氨卸进1#液氨储罐来说明卸氨的操作步骤:1)确认#1液氨储罐已具备储氨条件;2)按照卸料压缩机正常启动前检查步骤对卸料压缩机进行检查,确认已具备安全启动条件。
并确认四通阀处于从储罐至槽车运行情况要求的方向(见氨气循环压缩机使用说明书);3)打开#1液氨储罐顶部液氨入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气相出口管路截止阀、气动阀;4)微开液氨槽车上液相管路截止阀(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检查卸车臂与法兰连接处无液氨泄漏后,缓慢打开液氨管路液相总阀,使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液相连通;5)微开液氨槽车上气相管路截止阀(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检查卸车臂与法兰连接处无氨泄漏后,缓慢打开气氨管路气相总阀;6)在确认无任何泄漏后,根据液氨管线上的压力显示,缓慢调节槽车上液相出口阀门,利用槽车内液氨自身的压力向液氨储罐卸料;7)当液氨储罐与槽车的压力接近时,准备启动压缩机;8)缓慢打开#1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9)启动卸料压缩机开始向槽车加压进行卸氨;10)在卸料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按照压缩机启动后注意事项对压缩机进行检查(应重点注意:1.进出口压力是否正常;2.压缩机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过热、漏气、漏油,仪表指示有无异常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处理);11)当罐车液氨卸完后,手动停止卸料压缩机,关闭液氨管道气动阀、手动门;12)转换卸料压缩机四通阀,启动卸料压缩机待液氨槽车内压力接近一个大气压时停止卸料压缩机运行;13)关闭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门;14)关闭罐车的液相阀门和气相阀门;15)打开液相、气相管路排放阀放掉管道内的余压,然后关闭此2只阀门;16)打开液相管路的氮气吹扫截止阀,当气相与液相管道内充入氮气的压力达到0.5MPa 时,关闭此阀门;17)打开液相管道排放截止阀,当液相管道压力降至0.05MPa时,关闭此阀门;18)打开气相管路的氮气吹扫截止阀当气相与液相管道内充入氮气的压力达到0.5MPa时,关闭此阀门;19)打开气相管道排放截止阀,当气相管路压力降至0.05MPa时, 关闭此阀门;20) 重复步骤(16)-(19)4~5次来达到用氮气置换气、液相管道以及金属软管中的氨气的目的;21)关闭卸车臂卸氨液相、气相管路阀;22)分离槽车的连接软管及接地线,挪开固定车辆的垫木(此步骤由槽车司机操作)。
4安全注意事项4.1安全预防措施1.系统安装的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满足液氨存储安全要求的需要,严禁使用红铜、黄铜、锌、镀锌的钢、包含合金的铜及铸铁零件。
2.系统要进行严密性试验,确保系统不存在泄漏的地方。
3.液氨储罐最高液位绝对不允许超过罐容积的80%所对应的高度。
4.控制罐内的压力在1.5MPa以内,温度在39℃以下。
如果存储罐内压力高于1.5MPa 或者温度高于39℃时,喷水装置要求能够自动打开进行喷水冷却降温降压。
5.稀释罐的液位要保持在设计高度;6.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防护手套、护目镜、能过滤氨的面罩、防护服;7.氨区现场25m范围内严禁动火8.运行期间确保液氨存储和蒸发系统区域的生活水、工艺水及消防水供应正常。
9.安全阀在安装之前,要求安装单位把安全阀拿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并出具校验合格证明书。
10.除运行人员定期检查外,值班人员也要利用便携式氨气监测仪对系统周围进行检测,确保系统无泄漏。
11.氨系统液氨储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内部清理或维修时,则必须用氮气对设备内进行气体置换。
在未置换前,维修人员不能进入罐内,以防中毒。
置换完后,必须通过取样分析,确定罐内氧浓度达到18-21%时,维修人员方可进入罐内进行维修。
4.2氨气泄漏后处理措施4.2.1轻微泄漏1.在正常生产中仪表、阀门、人孔等密封点出现轻微泄漏。
处理方法为:1)用便携式氨检测器,检查并确认空气中的氨浓度低于100ppm2)通知当班班长,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找出漏点,在必要的情况下需关闭有关泄漏点的阀门,3)组织人员处理漏点,所有参加泄漏处理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好个人保护用品后,方可进入泄漏区域开展处理工作。
4)漏点处理完毕后及时恢复生产。
2.在卸氨过程中,装卸臂接口阀门、转动臂密封圈出现泄漏。
处理方法为:立即停止卸氨操作,隔离泄漏点,并对泄漏管线进行氮气置换,确认漏点消除后再恢复卸氨操作。
4.2.2严重泄漏发生严重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立即启动本企业(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5.急救知识1.液氨、纯氨和氨气对皮肤、眼睛、粘膜和呼吸系统都具有腐蚀性。
直接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碱烧伤。
氨吸入量超过300ppm会引发疼痛或过敏,如浓度更高甚至会引起窒息性死亡。
2.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如果冲洗后仍有过敏或烧伤,应进行医疗。
3.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反复清洗15分钟,并送医院急救。
4.呼吸道接触:立即将人送到通风处。
如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急救法并尽可能快进行医疗。
5.体内接触:立即喝大量的水稀释吸入的氨,不要尝试使患者呕吐,尽可能快进行医疗。
6.如果工作人员因为吸入氨气过量而中毒,应使中毒人员迅速离开现场,转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等待医务人员或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