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赤字。

因此,1982-1985年美国资本流入超过了其经常项目的赤字。

第13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 1、汇率为每欧元1.5美元时,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于三条hot dog 。

其他不变时,当美元升值至1.25$per Euro, 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价于2.5个hot dog 。

相对于初始阶段,hot dog 变得更贵。

2、63、25%;20%;2%。

4、分别为:15%、10%、-8%。

5、(1)由于利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对英镑的预期贬值率为零,即当前汇率与预期汇率相等。

(2)1.579$per pound6、如果美元利率不久将会下调,市场会形成美元贬值的预期,即e E 值变大,从而使欧元存款的美元预期收益率增加,图13-1中的曲线I 移到I ',导致美元对欧元贬值,汇率从0E 升高到1E 。

131-图 7、(1)如图13-2,当欧元利率从0i 提高到1i 时,汇率从0E 调整到1E ,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

I 'IE 1E $/euroE图13-2(2)如图13-3,当欧元对美元预期升值时,美元存款的欧元预期收益率提高,美元存款的欧元收益曲线从I '上升到I ,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E '提高到E ,欧元对美元贬值。

133-图8、(a)如果美联储降低利率,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将贬值。

如图13-4,利率从i 下降到i ' ,美元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从E 提高到E ',美元贬值。

如果软着陆,并且美联储没有降低利率,则美元不会贬值。

即使美联储稍微降低利率,假如从i 降低到*i (如图13-5),这比人们开始相信会发生的还要小。

同时,由于软着陆所产生的乐观因素,使美元预期升值,即e E 值变小,使国外资产的美元预期收益率降低(曲线I 向下移动到I '),曲线移动反映了对美国软着陆引起的乐观预期,同时由乐观因素引起的预期表明:在没有预期变化的情况下,由利I 'E E 'euro/$E IiE 1E euro/$E rate of return(in euro)0i 1i率i 下降到*i 引起美元贬值程度(从E 贬值到*E )将大于存在预期变化引起的美元贬值程度(从E 到E '')。

134-图(b)经济衰退的破坏性作用使持有美元的风险增大。

相对于低风险资产,高风险资产必须提供额外的补偿,人们才愿意持有它。

在预期不变前提下,只有美元现汇贬值,才能提高风险升水水平。

因此,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将会使美元贬值。

如果美元软着陆就以避免美元的大幅贬值。

9、欧元风险更小。

当美国居民持有其他财富的收益率升高时,欧元贬值使欧元资产的美元预期收益率提高,使欧元升值,从而减少资产损失。

*E E$/foreign currencyE i 'iR ate of return(in dollars)I 'i E '135-图E 'E$/foreign currencyE i 'iRate of return(in dollars)因此,持有欧元能减少财富的可变性。

10、本章说明,即使最终交易是非美元结算的,银行间的大部分外汇交易均与美元有关(银行间外汇交易占外汇交易的大部分)。

美元的关键作用使美元成为载体货币。

由于人们更愿意用其他货币交换成美元,使美元这种载体货币成为最具流动性的货币。

所以,相比于墨西哥比索,美元更具流动性,所以人们更愿意持有美元。

与墨西哥比索相比,由于美元流动性更大,持有美元的风险性更小,所以即使美元存款利率较低,仍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当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加快,相对于日元存款,美元存款的流动性优势将逐渐减少。

欧元区代表与美国一个大的经济体,其有可能与美元一样承担载体货币作用,进而减少美元的流动性优势。

由于欧元作为货币的历史还比较短,投资者将随着其发展而逐渐接受。

因此,美元流动性优势将呈现一个慢慢减弱的过程。

11、根据利率平价条件,更大的美元利率波动将直接导致更大的汇率波动。

如下图13-6,利率变动表现为垂直线的移动,垂直线的变动将直接导致汇率的变化。

例如,利率从i 移动到i '导致美元从E 升值到E ';利率从i 减少到 i ''导致美元从E 贬值到 E '' 。

因此,图形说明,当预期汇率不变时,利率波动与汇率波动直接联系。

12、由于对因汇率改变产生的资本收益和利息收入均征收同样的税收,所以对两者均产生同样的影响,即利率平价条件两边均减少τ%,所以对利率平价条件没有影响。

如果只对利息收入征税,则利率条件变为:E ''E E 'i ''i i '136-R $(1-τ%) - R E (1-τ%) = (E e $/E – E $/E ) / E $/E R $ - R E = (E e $/E – E $/E ) / E $/E (1-τ%)13、欧元的远期升水(美元的远期贴水)是:(1.26-1.2)/1.2=0.05。

两国一年期利率差:R $ - R E = (E e $/E – E $/E ) / E $/E =5%第14章 货币、利率与汇率1、答:实际货币需求减少与名义货币供应增加具有同样的效应。

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即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如下图14-1,L 1移到L 2,⑴短期影响:如果是暂时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则不会影响到本币预期收益率。

但会影响到利率的降低,导致本币贬值。

因此最后的均衡汇率会是E 2 。

⑵长期影响:长期来看,价格是非粘性的,随着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由(M/P 1)到(M/P 2),利率恢复到实际货币需求量减少前的水平;同时,由于持续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本币贬值的预期,导致外国资产的本币预期收益率提高(曲线从I 1移到I 2)。

其长期动态调整过程为:点1(汇率为E 1)→点2(汇率为E 3)→点3(汇率为E 4)。

图14-12、答:一国人口下降会导致货币总需求减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口下降会导致交易货币需求下降。

家庭数目减少引起人口下降对货币总需求的影响比家庭平均规模下降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家庭平均规模下降暗含着小孩人口的减少,而小孩相对于成人而言交易性货币需求较少,因此由于人口减少并没有对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际货币总需求变化不大,而家庭数目减少会导致实际货币总需求比较明显的下降。

3、答:等式I4- 4是M s /P=L(R,Y), V=Y/(M/P ),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V=Y/ L(R,Y)。

随着R 的上升,L(R,Y)减少,流通速度加快。

由于产出的货币总需求弹性小于1(1LY∂<∂),因此随着Y 的增加, L(R,Y)增加的幅度更小,流通速度增加。

因此,利率增加与产出增加将会导致本币升值,因此流通速度增大也会导致本币升值。

4、答: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下,GNP 增加会导致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如图14-2,L 1移到L 2,国内利率从R 1升到R 2,本币升值,从E 1移到E 21L 2L 1/M P 2/M P E E E E E 1I 2I 1231R 2R图14-25、答:如同货币在国内作为计价单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载体货币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有些交易者往往会收到一些不愿意持有的货币,因此需要将这些货币卖掉换成其所需要的货币。

交易中使用的货币越多,交易越接近实物交易(barter )。

如果存在一个市场可以将非载体货币转换成载体货币,那么对于交易者而言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在此载体货币就成为了交换媒介。

6、答:币制改革通常和其它政策结合来控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引入新货币将产生心理效应,让公众重新考虑对通胀的预期。

经验证明,如果没有减少货币供给量等紧缩性的政策作为支撑,这种对公众心理影响将是不稳定的。

7、答:利率在最初和最后相同,因此充分就业时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必定大于非充分就业时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即M 2S /P 2>M 1S /P 1可知价格上涨比例小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比例。

如果最初利率低于长期水平,无法确定长期价格水平上涨比例是小于还是大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比例。

因为,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由于最初利率低于长期水平,所以最后利率会升高,同时产出会提高到长期水平,这两者对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相反的,因此无法确定最后实际货币需求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也无法确定长期价格上涨比例大于还是小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比例。

8、答:美国货币供给增长率=(6410-5703)/5703×100%=12.4%巴西货币供给量增长率=(1061-244)/244×100%=334.8% 美国通货膨胀率=(100-96.6)/96.6×100%=3.5% 巴西通货膨胀率=(100-31)/31×100%=222.6% 美国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12.4%-3.5%=8.9%巴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长率=334.8%-222.6%=112.2%与本章模型的预测不一致,因为两个国家价格变动比例与货币供给量变动比例差别较大。

与巴西相比,美国价格水平上涨比例小于货币供给量增加比例,可能是由于短期美国价格粘性所致,美国价格变动是货币供给量变动的28%(3.5%/12.4%),而巴西是66%(222.6%/334.8%)。

两个国家价格水平变动比例与货币供给量变动比例存在很大差异, 导致对短期货币中性假说产生怀疑。

补充资料(非答案):货币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 )货币数量学派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在宏观经济体系中,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影响到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到真实变量的一种假说。

这一概念的提出曾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引起过广泛的争论,如Modiliani, Friedman, Lucas 等知名经济学家都曾对此发表过重要论著(可参阅谢平,1996)。

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但有一点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短期内由于粘性价格(Sticky Prices )等非中性因素较为有效,不太可能存在短期中性(Moosa ,1997)。

因此,现代宏观经济学家的理论中一般都较多地体现了长期货币中性的假说而不是短期货币中性的假说) 9、答:V=Y/(M/P )=P ×Y /M 。

巴西货币流通速度=(14180/1061)=13.4美国货币流通速度=(40100/6410)=6.3两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差异,说明了与持有美元相比,持有巴西克鲁扎多的成本较高,持有成本高是由于巴西的高通胀所导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