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章 导论

素质目标: 了解我国的市场主体及其运行过程以及国家对此进行的调控和监管 都是由经济法律来规范的,增强依法经营的观念。
许昌学院
1.1.1法的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
1.我国古代“法”的溯源 我国古代的法字是“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
“氵”,平之如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 “廌”( zhì),据说是一种独角神兽,又叫獬豸(xiè zhì),
许昌学院
2)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 之方式的部分,行为模式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 求。它规定人们的行为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允许做什么。这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规范的 主要内容。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父母对子女有抚 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是规定应当做什么;“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 虐待或歧视”,这是规定禁止做什么; “夫妻双 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规定允许做什 么。
性中正,辨是非,在审判时被触者即被认为败诉或有罪,所以“击 之,从去”。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灋者,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 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许昌学院
法: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 律:寓意规范和具有规范作用。 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
许昌学院
2. 定义: 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
许昌学院
1.1.2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国家意志,具 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种类: 按照规范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
范和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可以分为:命令性规 范和禁止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定和限度的范围、程 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 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属于强制性规范。
许昌学院
3)法律后果: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 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 刑罚等。
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在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些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制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
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
自然人和法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
许昌学院
(一)自然人: 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外 国公民和无国籍的人。
1)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 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我国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记。 第十四条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许自昌己学姓院名的权利。
(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或条件);模式;法律后
果三个部分构成。
法律规则的三要素: 1)假定条件 2)行为模式 3)法律后果
许昌学院
1)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 和情况的部分,包括适用条件和主体行为条件。
许昌学院
随堂练1:请按照法律规范的种类进行划分。
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
期徒刑或者拘役。”②有些法律规范的制裁部分,规
定在其他法律文件中。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
法》的制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2条
中。不论制裁部分怎样规定,法律规范一般都有制裁,
因为制裁是保证法律规范实现的强制措施,是法律规
范的一个标志。
许昌学院
1.2.1 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与 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许昌学院
4.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5.法的特征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 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是由程序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程序性。
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两个概念一般不严格区分。本书对此也 不加以严格的区分。
许昌学院
马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
许昌学院
请大家思考:何为道德?法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许昌学院
3.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
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 正当与否的作用。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凡是知道案 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这个法律规范中,“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就是 假定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假定部分未明确写出, 可以从规范条文中推论出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婚姻法》第18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这条没有明确写出假定部分,但可以推论出来,即 夫妻一方先亡而有遗产,便是假定。
许昌学院
2)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 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许昌学院
第1章 导论
任务1 任务2 任务3
法的基础知识 相关民法基础知识 经济法基础知识
许昌学院
第1章 导论
知识目标: 掌握法、法律的概念;经济法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掌握法律规 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熟悉法律责任、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了解法的本质、形式、经济法律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别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范畴,准确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学会分析民事行为及 代理的性质。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 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 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在法学上,法和法律有时有严格区分的必要,法指的是特殊的规范 体系,而法律则指的是法的渊源之一或法的表现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