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一般要求第 1条:操作人员除必须遵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铁路工程总公司颁发的<<•机械电力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第 2条:起重机操作是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试,•并取得操作合格证的。
未取得操作合格证的人员一律不得单独进行操作。
第 3条:各种起重机应标明最大起重量,并根据需要安设过卷扬限制器、力距限制器、变幅指示器和各种行程限位开关、联锁开关等装置。
•轨道式起重机应安装行走限位器及夹轨钳。
新购、新安装及大修后•,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签证和试吊,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 4条:起重机械必须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严禁起吊超过额定重量和起吊重量不明的物品。
有全自动超重防止装置的起重机,•作业时不得关闭报警装置冒险作业。
第 5条:作业前应检查控制器、制动器、安全限位器是否完好可靠;润滑是否充足;机械运转是否正常;结构及连接部位是否牢靠;钢丝绳磨损及排列情况;大钩、滑轮及钢丝绳卡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得操作带病的起重机作业。
第 6条: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尾部卡牢,放到最低点时钢丝绳在滚筒上必须保留三圈以上。
第 7条:起重作业时,起重臂活动的范围内和起重物下面不得有人停留或通过,严禁非载人起重机械载运人员。
第 8条:起吊重物时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
第 9 条:起重机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操作前应先鸣号示意,工作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必须立即停车,•待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继续工作。
第 10条:操纵室远离起重物品正常指挥发生困难时,•可设置传递信号或采取有效联系办法进行指挥。
第 11条:起重机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如限于现埸条件必须在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下表标准。
第 12条:操作人员在进行起重机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动作前应先鸣声示意 ,然后再进行操作。
第 13条:起吊重物应拴溜绳,重物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匀,严禁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左右回转要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
非重力下降式起重机严禁带载自由下降。
第 14条:严禁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严禁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
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或模板,必须全部松动后方可起吊。
第 15条:起吊重物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10-20厘米左右停车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再提升。
回转或平移重物时应高出障碍物0.5米以上。
第 16条:大雾或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露天起重作业。
第 17条:如遇重大物件必须使用两台起重机同时起吊时,•重物重量不得超过两台起重机允许起重量总和的75%,应注意载荷的分配情况,•使任何一台起重机所担负的载荷不超过该机允许载荷的80%,起吊时必须对两机进行统一指挥,使两者互相配合,动作协调。
第 18条:起重机在夜间作业时作业埸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第 19条:起重司机应按规定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润滑、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要报告有关部门,不得操作带病的机械作业。
第 20条:起重司机要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及交接班记录。
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 1条: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起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并必须遵循所操作的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第 2条: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地面条件,工作地面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 如地基松软必须给支腿垫好能满足承载要求的木板或枕木。
履带和支腿与深坑和地基挖方地段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 3条:起重机应在平坦的地面作业。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使用前应打好支腿并把机身调节水平。
第 4条:作业前应检查吊机回转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作业区域上方或附近是否有高压电线,在任何情况下起重机都应与电力线路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 5条:根据起重机的作业曲线调整臂杆长度和臂杆的角度,•起重机的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原厂规定,无资料可查时最大仰角不得超过78度。
第 6条:汽车起重机不得吊重行走。
履带和轮胎起重机吊物行走时的起吊重量不得超过规定。
行走时地面应坚实平坦,重物应放在行走的正前方,重物离地高度不得超过0.5米,不得长距离吊重行走。
第 7条:起重机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吊重作业中禁止起落起重臂,严禁在起重臂起落过程中变换操纵杆。
液压起重机不得带载伸缩臂杆。
第 8条:汽车和轮胎起重机在行驶时应缩回臂杆,放在支架上并将吊钩固定;履带起重机行走时应放下臂杆,并有专人引导。
通过架空电线时,起重臂必须与电力线路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第 9条:起重机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行驶时,应执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塔式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 1条: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起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并必须遵循所操作的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第 2条:司机在进入操作室前应将夹轨钳提起,用插钎固定,清除轨道上障碍物。
第 3条:起重作业时,控制器严禁越档操作。
不论哪部分传动装置在运动中变换方向时,必须将控制器搬回零位,待转动停止后再逆向操作。
禁止直接变换运转方向。
第 4条:起重、旋转和走行,可以同时操纵两种动作,不得三种动作同时进行。
第 5条:当起重机走行到接近轨道限位器时应提前减速停车,并在距轨道两端二米处设置挡车装置,防止起重机出轨。
第 6条:吊钩应设限位开关,对没有限位开关的吊钩,其上升高度距起重臂头部必须大于一米。
第 7条:起重司机与信号员应密切配合,并服从信号员的指挥。
得到信号后必须先鸣号后动作。
第 8条:若保护装置动作造成作业停止时,必须先将控制器转动到零位,查明情况处理完毕后,方可重新操作。
第 9条:作业完毕应将起重机停放到指定的位置,吊钩升到距起重臂头2-•3米处;起重臂应转至平行于轨道方向;各控制器转至零位,切断电源;卡紧夹轨钳,拉好防风缆绳。
桥式、龙门式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 1条: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起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并必须遵循所操作的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第 2条:作业前必须确认轨道上没有障碍物,轨道地基无沉陷•;并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和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操作。
第 3条:司机必须确认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开车前应先鸣铃。
第 4条:当接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终端、或邻近车相遇时,要先行减速,不准用倒车代替制动、限位器代替停车开关、紧急开关代替普通开关。
第 5条:工作停歇时,不得将重物悬在空中停留。
运行中地面有人时应鸣铃警告,禁止吊物在人头上越过。
空钩运行时吊钩必须离开地面2米以上。
第 6条:两台吊机同吊一重物时,应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重吨位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后方可作业,不准同时操作三个动作。
第 7条:运行中发生突然停电时,应将控制器置于零位,起吊重物未放下或索具未脱钩时,操作人员不准离开驾驶室。
第 8条:桥式吊机在运行时,严禁人员上下,也不准在运行中进行检修和调整机件。
第 9条:检修起重机时应将起重机停放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第 10条:露天作业时遇有暴雨、雷击或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第 11条:工作完毕应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的位置,将控制器置于零位•,切断电源,龙门吊还应上好夹轨卡,拉好防风缆绳。
拼装式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 1条: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起重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的一般要求,并必须遵循所操作的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第 2条: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电气部分和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可靠。
如果控制器、制动器、限位器、电铃、紧急开关等主要附件失灵,严禁操作。
第 3条:作业前还应检查钢结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脚手板、栏杆、•扶梯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轨钳和锚固螺栓是否紧固。
第 4条:起吊重物时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准斜拖被吊物体。
第 5条:在重物未吊离地面前,起重机不得做回转运动。
第 6条:起重作业时,控制器严禁越档操作。
•不论哪部分传动装置在运动中变换方向时,必须将控制器搬回零位,待转动停止后再逆向操作。
禁止直接变换运转方向。
提升或降下重物时速度要均匀平稳,回转时要缓慢匀速,避免重物在空中摆动,•落下重物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摔坏重物。
第 7条:起重机在吊重情况下尽量避免起落臂杆。
必须起落时,•起重量不得超过规定起重量的50%。
第 8条:起重工作完毕后应将臂杆转至顺风方向,将臂杆适当落低,将吊钩挂牢。
并将所有控制器置于零位,切断电源,对机械进行保养,将机房及操作室门窗锁闭后,方可离开工作地点。
卷扬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第 1条:作业前应检查卷扬机的锚固是否牢固,电气部分绝缘是否完好,润滑是否良好,操纵和制动部分是否灵活可靠,钢丝绳接头是否牢固。
不得操作带病的机械。
第 2条: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卷筒边缘至少要高出钢丝绳面两个d(d-•钢丝绳直径);卷筒上的钢丝绳工作中不准放完,至少保留3圈;卷钢丝绳时禁止用手引导。
钢丝绳必须经常检查,不准有结节、扭绕现象。
在一个节距内断丝超标应予以更换。
第 3条:卷扬机露在外面的皮带轮和齿轮等必须安装防护罩,并不得任意卸下。
第 4条:卷扬机不得超过规定的卷扬重量。
卷扬机起动和停止时速度须逐渐加快或减慢。
第 5条:禁止任何人员跨越正在工作的钢丝绳。
卷扬机不得用来运送人员。
第 6条:卷扬机在运转中不得进行任何修理、调整、保养和清扫工作。
第 7 条:电动卷扬机在工作中如遇停电或检修保养时,应将控制器置于零位,并将电源开关拉开。
第 8条:工作完毕或中间休息时,重物应停放在地面,不得悬挂在空中。
第 9条:工作停止后应将电源开关拉下,并锁好开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