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三、固定结构的增加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包括成语,惯用语, 谚语,歇后语以及专门用语,它们的发展不象普通词那么“动 荡”,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多。
一,成语的发展
(一)上古汉语成语的发展
商代的卜辞我们没有看到四字格的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汉 朝成语逐渐多起来。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上简缩而来的。 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但是简缩要注意意义的搭配。
新词产生的途径
7、通过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而产生的新词 A、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词的事件
新词产生的途径
a、从西域借词(主要在中古) 如:骆驼、猩猩、琥珀、琉璃、苜蓿、葡萄、石榴、胭脂、八哥、
三
(三)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凤姐道:“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
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 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红楼梦》16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一、内容上的发展 有关人的成语就有几百个: 1.描写人的外貌神态的: 豹头环眼 齿白唇红 呆头呆脑 方面大耳 骨瘦如柴 虎背熊腰 花容月貌 尖嘴猴腮 器宇轩昂 蛇眉鼠目 神头鬼面 童颜鹤发 獐头鼠目
三
2、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汉代凝固成为成语,广泛流传。 鳏寡孤独,狐死首丘,似是而非,富国强兵,发号施令,善始善
终。 3、汉代才出现的成语: 鸡鸣狗盗,使羊将狼。
三
从形式上看,上古成语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古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但也有不限于四字的。如: 鹿死不择音,无置锥之地 第二,成语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博闻强记 绝长补短,绝长续短,绝长继短
旧词的消亡
(二)事物名称的改变引起旧词的消亡 眼睛/眼——目 鞋——履 观看/观赏——观 兴趣——兴 害怕——惧 睡觉——寝 医生——医工 首长——长官 演员——戏子 保姆——老妈子 邮递员——邮差 职业介绍所——荐人馆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6.斥责人的恶行的 卑鄙无耻 狗仗人势 过河拆桥 狼心狗肺 蛇蝎心肠 贪赃枉法
好吃懒做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描写人的惊慌心情的: 面部表情:大惊失色 目瞪口呆 面面相觑 举止行动:仓皇失措 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 心胆俱裂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骨软筋酥 惶惶不安 大惊小怪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第三章 汉语词汇的演变
新要素的产生 旧要素的消亡和复生 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发展 词义的演变
第一节 新要素的产生
新要素包括:新词、新词素、新的固定结构(成语、谚语、歇 后语等)。
一、新词产生的途径: 1、同源词
同源词—1
崖 — 山边 涯 — 水边
读
共
意
音
同
义
:
始
:
两
祖
两
两
:
两
相
词
相
近
根
关
【同 源 词】
四、习用套语
指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过去:久闻大名 久仰久仰 有失远迎 恕不奉陪 不敢当 现代:你好 对不起 请进 哪里哪里 可不是 别提了 说实在的
back
第二节 旧要素的消亡和复生
一、旧词的消亡 (一)旧事物的消亡引起旧词的消亡 巡抚 乡试 丫鬟 书童 姨太太 童养媳 宪兵 租界 保长 奴隶 恐龙 皇帝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 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
返回本章目录
同源词-2
1.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韵母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2.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二、结构上的发展 1、用两个数词做基础构成的成语,是近代汉语成语发展的一个
重要方式. 2、用某一个或两个一样的词做基础,构成多个意义不同的联合
式成语,是近代汉语发展的一个普遍方式. 不X不X
目前运用成语泛滥成灾
广告词 默默无蚊的奉献 随寓而安 衣衣不舍 骑逢对手 好色之涂 制冷鲜锋 咳不容缓
萨其马
新词产生的途径
d 、来自西方的借词
(1)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第一类是参照本国同类事物,并在同类事物的名称前加上“番”、
“西”、“洋”。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二类是纯音译的词。 英吉利,法兰西,欧罗巴,葛朗玛,德律风,赛因斯,德谟克拉
西 的确凉,可口可乐,可可,咖啡,苏打,马达,模特,逻辑,
过时的挂历 哈吧狗落水 狐狸吵架 机关枪打飞机 乌鸦落在猪身上 坐飞机搽粉
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语的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 现象,却远在先秦时就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三、专门用语
是指被固定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古代:尚书 御史 枢密院 宣抚使 可汗 道台 现代:南京晓庄学院 新街口百货商场 南京大学 简缩
B、方言词的吸收 一些方言词通过较大范围的推广后进入汉语共同语——普通话。 如:老公 埋汰 尴尬 搞 瓷实 大虫 当间儿 地瓜 晓得 掂量 抖搂 大大咧咧 死气白赖
地瓜
大虫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方言群体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决定它对普通话词汇 的影响力。
北京方言词汇 盖帽 跌份儿、腕儿 粤方言词汇 的士 作秀 派对 克力架 按揭 爆棚 大排挡 炒鱿鱼 发烧友 搞笑 写真 得主 镭射
新词产生的途径
歹: 关汉卿《窦娥冤》三折:“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新词产生的途径
李文蔚《燕青博鱼》一折:“哥,您兄弟不是歹人。” 《红楼梦》五十七回:“他们这里人多嘴杂,说好话的人少,
说歹话的人多。”
新词产生的途径
蘑菇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满语借词 阿马、阿哥、格格 贝勒、额娘、福晋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 本已。”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 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新词产生的途径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 势也。”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 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三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返回本章目录
新词产生途径
2、新事物的出现促成新词的产 生
新词产生的途径
3、概念增加了名称 思考:既然概念早已存在,有的已经有了新的名称,为什么还
会出现新词呢?
新词产生的途径
4、概念换了名称 A、有些词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替换的。 B、有些名称的换用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更加准确,规范。
幽默,浪漫,沙发,鸦片,海洛因。 爱死不难读(Esperanto)
可口可乐
可可
咖啡
马达
模特
浪漫
沙发
鸦片
海洛因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三类是半音译的词。 冰激淋,高尔夫球,汉堡包,肯德鸡,比萨饼,萨克斯管,爱克
斯光,道林纸。
冰激淋
高尔夫斯管
新词产生的途径
玻璃、菠菜、茉莉、西瓜
丝绸之路
八哥
新词产生的途径
菠菜
新词产生的途径
茉莉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b、借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1)有关佛教的音译词
比丘、比丘尼、刹那、阿 弥陀、袈裟、涅槃、舍利、夜 叉
比丘
新词产生途径
袈裟
新词产生途径
舍利
新词产生途径
夜叉
新词产生途径
广告中的成语
“凯奇通信,一网打尽”。(凯奇通信设备广告)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的选择”。 “触‘幕’惊‘新’”。(大洋字幕机广告) “鲜”为人知(味精广告) 一“键”钟情(某网吧广告语) 爱不“湿”手(某洗衣机广告语)
成语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
两汉:逐客令,千里马,鸿门宴,胯下辱 ,一家言 唐宋:闭门羹,杀风景,连理枝,乌纱帽,破天荒 明清:敲门砖,苦肉计,紧箍咒,狐狸精,镜中花
二
谚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特定意义内容的现成的句子.表 达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反映他们 对自然规律,社会现实的科学的真理性的认识,所以谚语事实上是 社会全体成员千百年来智慧的浓缩,被称为生活的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2.描写人的举止行为的: 半推半就 暴跳如雷 彬彬有礼 捶胸顿足 打躬作揖 动手动脚 挤眉弄眼 偷鸡摸狗 手疾眼快 嬉皮笑脸 3.描写人的思想情绪的: 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得意忘形 魂飞魄散 忍气吞声 神思恍惚 心花怒放 心如刀割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4.描写人言谈谈吐的: 插科打诨 出口伤人 唇枪舌剑 大呼小叫 喋喋不休 款款而谈 伶牙俐齿 贪嘴贱舌 信口开河 5.表扬人的优点的 聪明伶俐 大公无私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品学兼优 铁面无私 心直口快 足智多谋
三
(二)中古成语的发展 一、来自上古典籍 《诗经》明哲保身,一日三秋《易经》自强不息 《尚书》克勤克俭,生灵涂炭。先秦诸子:后生可畏,以人废言,青出于蓝。
《战国策》亡羊补牢,《史记》明目张胆。《汉书》人面兽心。“夷狄之 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二、来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 老当益壮,别有天地,虎踞龙盘 三、来自佛家作品 不二法门 ,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叶落归根,一尘不染,回光返照
新词产生的途径
C、有的是出于避讳
箸→筷子
新词产生的途径
D、有的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E、还有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