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
作者:***
单位:饶河县高级中学
《陈情表》说课稿
饶河县高级中学王新焕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陈情表》。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必修五中唯一的文言文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抒情散文。

在单元说明中提到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做到熟读成诵,披情文,把握作品抒发的真挚感情,其实这就是单元的总体目标和单元学习方法。

《陈情表》是作者向多疑的晋武帝陈述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为了唤取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情与孝反复陈述自己的家庭不幸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命优渥的感激涕临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这份情感最终感动了晋武帝。

所以赏析《陈情表》重点在于骈散结合、韵律和谐的语言特色以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表现手法。

《陈情表》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我认为还承担对一些文言知识的归纳总结。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将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和“表”的文体知识。

2、积累文言文词语以及感悟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文中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2、把握行文层次,感悟骈散结合的语言,学习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文章的翻译,第二课时主要对课文内容的赏析。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来展开,“先学后教”凸现了学生的学,也包涵了教师的导,它是我校教学改革推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自主学习,根据各自的学业水平产生不同疑问,之后在班上交流、释疑,难点在教师引导点拨下由学生自己解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中形成能力,对于课时的相关文学知识通过课件来提供。

所以我采取“先学后教”,多媒体为辅助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采用激趣导入和上课时内容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课文情境。

2、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先前的方法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体验,培养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会作注释、会质疑开始。

比如,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疑问,也可以根据研讨与练习来学习课文,还有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安排的,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这三个通用的大问题来质疑,或者就这个题目你会怎样来写作等,这些是对写法的学习。

就文中的字词、语句谈理解,是对语言的学习。

每篇文章结束后,谈自己的收获,是积累,期待学以致用形成能力,也是概括能力和“说”的训练。

这是自主学习中的“教”。

3、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也产生了疑难时,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引导、点拨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是“后教”。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思维能真正参与才有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是在尊重学生的初始体验下,由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从而
形成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法。

相信并尊重学生初始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这种有主见的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所以也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

1、第一课时,学生根据平时积累、课文的注释、字典以及与同学的交流来扫清字词句的障碍,学会圈划、作批注。

第二为课时,学生根据研讨与练习、自我提问等质疑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内容。

2、学会辨析词义,总结文言语法现象。

如通假字、多音字的辨义、古今异义等。

3、学会概括课文的写作特色。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1分钟)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今天我们来学习让苏轼如此推崇的《陈情表》。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课件展示)。

(0.5分钟)
3、先学过程,即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有、字典及积累理解文意,同桌互译,圈画难解字词(包括音意),在文中作注释。

(18分钟)
2)、听范读(课件),正音,把握文章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朗读感情(和自读作比较),谈感受。

(6分钟)
3)、齐读全文。

(3.5分钟)
4、后教过程,即学生质疑难解字词、句子的意思。

在方法指导的引导下,即“逐字翻译,注意语序”,“根据语境,大胆推测”的方法尽量由学生来完成释疑。

(12分钟)
5、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文文言词汇,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意、古今异义以及要注意的字词等。

(4分钟)
6、作业:课后背诵。

第二课时
1、由学生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

(2分钟)
2、先学过程,即探究课文内容。

(18分钟)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表”的文学常识。

从课题质疑开始作为理解的突破口,即向谁陈情,陈什么情,结果怎样以及对“表”的理解提出这几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如果较典型的就板书。

3、后教过程,即释疑。

(15分钟)
1)、点拨学生自己找答案,即赏析课文字词句来理解。

2)、归纳本文的行文思路、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及作用。

4、拓展阅读。

(8分钟)
讨论《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谈谈你对“忠”、“孝”的看法。

5、作业。

(2分钟)
1)、课作,“研讨与练习”二
2)、课后阅读《祭十二郎文》,写一篇不少于七百字的读后感。

6、板书
孝: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解决先尽孝忠: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矛盾后尽忠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

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语文评课组讲评意见汇总:
1、说课环节完整,思路清晰,讲解清楚;但对过程的解说过细,在教理、教例上没有鲜明的观点及实证。

2、说课稿较规范,有学情分析;
3、教学步骤的展开中体现了个人思路的独到、视野开阔的特色;但要体现出说课的研究性、反思性。

4、说课的开始部分流程规范,有很好的个人设想并提出了可行性教理;但中间教学环节的叙述过细,且结束显仓促,这些使说课的后半部分特色不鲜明。

5、说课整体思路清晰,能够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法体现了教师在教材处理上的创新;外语速应适当放慢会有利于呈现说课效果。

6、对说课框架结构的把握较为合理,思路清楚,叙述流畅,有恰当的例证。

7、教材把握有高度,教材挖掘有亮点,做到了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独到之处;不足之处:应添加“说教学反思”,以体现说课的研究性。

8、说课步骤清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明确突出,教学内容的把握到位。

9、说课环节完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准确,特别注意了教法的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理念合理、科学、有创意。

不足之处:课件制作再细致些。

10、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说课环节把握较为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应进一步注意对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等的丰富拓展、深入挖掘,以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