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XX年十一月第一部分系统介绍第1章文档编写目的本文档用来指导学校级业务人员快速学习、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系统”)。

第2章系统建设背景系统建设背景学籍管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也是一项基本教育管理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学籍管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建立信息化的学籍管理系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学籍管理的迫切要求,是各级政府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目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工作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频繁,随之带来子女流动,特别是跨省份、跨地区转学,无法掌握学生流动的准确数据、实现统一管理。

教育经费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建立了全省或地区性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而且仅局限在本地区范围内运行,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学籍管理系统还没有全国联网,造成已有的学籍系统统计数据陷入“信息孤岛”的泥潭。

3.现有的学籍管理系统是分段式管理,没有完整的终生学籍档案跟踪,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学籍信息与大中专院校的学籍信息不连续,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4.尚未制订全国统一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就全国范围的学籍管理来说,需要在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建设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必须制订统一的学籍管理办法,这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籍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进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建立全国范围的学生基础数据库,真实掌握全国范围每个学生信息,为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事业统计以及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势在必行。

建设规划科学、结构健全、标准统一、分布协同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顺利实施,以及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价值是:1.提高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水平。

2.真实掌握每个学生信息,实现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学生学籍数据共享和分析利用,为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实现“控辍保学”,治理和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核定新生身份等问题提供支撑。

4.为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数据。

5.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支撑。

国务院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2010年3月,教育部财务司在与财政部教科文司商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工作时了解到,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财政部已经把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作为201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信息。

在此前后,袁贵仁、陈希、陈小娅、郝平、刘利民等部领导均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推进。

第3章业务描述一、学籍注册流程学籍注册由学校开始办理,通过手工或者系统提供的Excel模板录入学生学籍注册信息,等系统后台自动将全部数据查重完成后,如果查重无问题,那么经过学校审核,学校所在教育局审核后,即可完成学籍注册操作。

如果查重有问题,即存在重复数据,则学校需进行问题学籍处理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删除、变更、佐证等操作。

其中删除问题学籍只需学校自行删除即可;而变更及佐证后,需学校所在教育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完成学籍注册操作。

注意:1、教育部门进行学籍佐证审核时,需等待该组问题学籍下所有数据学校全部处理完才可进行。

2、如果一组问题学籍下有两条及两条以上进行佐证且学校所属教育局审核均通过,则需到共同上级主管教育部门进行问题学籍仲裁操作。

二、学生毕业流程学生毕业,有学校发起。

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由学校独立操作,高中毕业生毕业有学校发起经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审核后完成毕业。

三、招生流程招生入学,分为统一招生和自主招生。

两种招生方式,审核流程相同。

但是,统一招生需要经过学校主管教育局设置完招生结果之后才可以发起招生申请,而自主招生学校可直接发起招生申请。

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审核只需经过两所学校及其主管教育局审核经由录取学校(即发起招生流程的学校)主管教育局即可完成招生。

录取学校在录取高中新生时,经学校所在主管教育局审核制之后还需经学校所在市的市教育局审核才能将审核流程发到学生毕业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

四、学生异动——转学学籍异动——转学,由转入学校发起转学申请。

经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并判断是否外地就读之后完成转学。

第二部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校基本信息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以及复式班管理等四个子模块。

本模块内可实现对学校、校区、年级、班级以及复式班的维护。

如下图所示:图7-1 学校管理界面第4章学校基本信息管理在该模块内用户可以对学校的基本信息及校区信息等进行维护。

操作菜单:选择【学校管理->学校基本信息管理】,进入学校基本信息管理维护界面,页面显示上级教育局维护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注意:界面无编辑框字段学校用户没有权限修改,如“学校标识码”、“学校名称”和“学校英文名称”等,学校用户可以维护部分数据,例如“校长姓名”、“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都可编辑和维护。

):用户修改完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弹出“保存成功”提示框,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操作。

如果用户填写信息有误,系统报错,点击<确定>后按照提示修改,然后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保存成功。

点击<校区信息>标签页,即可转入校区管理界面,用户可对本校校区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操作,如下图所示:点击<增加校区>按钮,弹出增加校区信息窗口,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增加校区操作,如下图所示。

如需修改校区信息,需在列表中选中所需修改的信息,然后点击<修改校区>按钮,弹出修改窗口,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完成操作,如下图。

图6-5 修改校区界面如需删除校区信息,需在列表中选中所需删除的信息,然后点击<删除校区>按钮,弹出确认删除窗口,点击<是>即可完成操作,如下图。

第5章年级信息管理本模块内可实现学校内年级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等功能。

(注意:年级信息,与该学校学制有关。

所以只有维护好该学校学制信息才可以维护年级信息)操作菜单:选择【学校管理->年级信息管理】,进入年级信息管理维护界面,页面显示目前的年级数据,如下图所示(注意:设置年级后,才能新增该年级下的班级,之后才能在该班级下录入学生信息。

):图7-1 年级信息管理界面5.1 年级增加点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年级按钮。

如下图。

选择需要填的信息点击保存并继续,可以继续添加年级。

点击保存,跳回年级信息列表。

5.2 年级修改选中一条年级信息,点击“修改”按钮进入到年纪信息修改页面。

如下图。

只有年级状态是可修改的信息。

5.3 年级删除选中想要删除的年级,点击“删除”按钮删除该年级(注意:只有当该年级下没有班级时才可以做出删除操作)。

如下图所示第6章班级信息管理操作菜单:选择【学校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进入年级信息管理维护界面,页面左侧显示目前的年级数据,点击年级会在右侧显示该年级目前的班级信息。

如下图所示:6.1 班级增加在左侧年级树选中想要维护的年级。

点击增加按钮,弹出增加班级按钮。

如下图。

班号为自动生成可修改。

填写完班级信息,点击“保存并继续”按钮或者“保存”按钮。

完成班级添加。

6.2 班级修改选中班级点击修改按钮,跳出班级修改窗口。

如下图,填入要修改的信息。

点击保存完成修改。

6.3 班级合并选中要合并的班级(注意:必须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才能合并),点击“合并”按钮,进入到合并后班级名称选择界面如下图。

选中一个名称,点击确定。

完成班级合并。

原来两个班级的学生全部转移到合并后的班级下。

第7章复式班管理操作菜单,选择【学校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进入复式班管理维护界面,包括复式班的“查询”、“增加”、“修改”和“删除”。

7.1 复式班增加点击“增加”按钮进入复式班添加界面如下图。

填写复式班名称,选中该复式班所包含的班级。

点击保存,完成复式班的增加。

7.2 复式班修改选中需要修改的复式班,点击“修改”按钮。

进入修改界面,在这里只能对该复式班下包含哪些班级进行修改而不能修改复式班的名称。

7.3 复式班删除选中需要删除的复式班,点击删除即可删除该复式班。

第三部分学籍管理第8章学籍注册8.1 学籍注册在该模块内用户可实现对学生学籍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家庭成员及监护人信息的维护,注册分为两种方式:手工录入以及Excel模板导入。

学籍注册面向三类学生:即小学新生注册、在校生注册和来华归国学生注册。

下面以在校生注册为例讲解学籍注册的两种方式。

8.1.1学籍注册手工录入操作菜单:选择【学籍管理->学籍注册->学籍注册】进入学籍注册页面,点击<在校生注册>按钮,即可进入在校生学籍注册页面,如下图。

录入数据后点击<保存并继续>按钮,即可进入<家庭成员>管理界面继续管理学生家庭成员信息,如下图所示。

点击增加按钮进入家庭成员信息维护界面,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