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香豆素

第九章-香豆素

第九章
香豆素与 木脂素
Coumarin and lignans
知识目标
掌握香豆素的基本结构、性质、颜色 反应、提
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结构类型、代表生药及化学
成分。
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分离的基本 操作技能。 学会用化学检识法和色谱法鉴别香豆素 和木脂素的基本技术。 能根据香豆素成分的性质,提出合理的 提取分离步骤和方案。
性 质
(五)显色反应 4.Gibb′s试剂、Emerson试剂反应:
条件:香豆素结构中酚羟基对位无取代 或C6位上没有取代时 试剂: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试剂反应(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结果:与Gibb‘s试剂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 与Emerson试剂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O
OH
+
H
C OH O Fe
NH O
3+
3
性 质
(五)显色反应 2.三氯化铁试剂反应:
条件:有酚羟基的香豆素,
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三氯化铁试剂, 结果:一般为污绿色至蓝绿色。
性 质
(五)显色反应 3.重氮化试剂反应 条件:香豆素结构中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 未被取代。 试剂:重氮化试剂 结果:生成红色或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4.补骨脂中成分的提取分离
蛇床子
(一)来源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 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 风,杀虫、止痒的功效。 用于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湿痹腰痛,阴虚阳痿,宫 冷不孕。
蛇床子
(二)成分 蛇床子中的主要成分为香豆素成分:蛇床子素 (osthol)、佛手柑内酯(berapten)、欧芹属素乙 (impertorine)、异茴芹内酯(isopimpinellin)等。另 外,还含有蒎烯、异龙脑等挥发油类成分。蛇 床子素对须发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心律 失常的作用;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扩张平滑肌,对豚鼠吸入 致痉剂所致的药物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有一定 的祛痰作用。另外,总香豆素对角叉菜胶和鸡蛋清引起的 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七叶内酯 七叶苷
R=H R= glc
秦皮素 秦皮苷
R= H R= glc
七叶内酯为黄色针晶,mp.276℃;七叶苷为白色或淡黄色
结晶,mp.206℃(165℃变软)。具有内酯通性,符合一般
苷及苷元的溶解规律。
秦皮 4. 性 质
七叶内酯为黄色针晶,mp.276℃;
七叶苷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mp.206℃(165℃
2、香豆素的红外光谱 香豆素红外光谱显示的最强峰为:
光谱鉴定
1750~1700cm-1内酯环的的羰基特征吸收峰; 1660~1600cm-1之间出现三个较强的芳环吸收峰;
3600~3200 cm-1的羟基特征吸收峰。
3、核磁共振谱 7-羟基取代的香豆素 C3、C6和C8质子信号在较高场; C4、C5和C7信号在较低场。
提 取
(一)溶剂提取法
游离香豆素:可用低极性有机溶剂如苯、乙醚、
醋酸乙酯等提取。
香豆素苷:极性较大,亲水性强,可用水、
醇等溶剂加热提取。
含有多种香豆素: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采用石 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丙酮和甲醇顺次提取。
提 取
(二)碱溶酸沉法
原理:内酯环与碱反应的性质
0.5%NaOH 乙醚 药材 提取液 萃取 乙醚液(脂杂质) 碱水液 加酸调 至中性 香豆素析 出沉淀
应 用 实 例
1. 2.
3.
秦皮 补骨脂 蛇床子


秦 皮
性质
提取分离方法
秦皮
1.秦皮来源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 苦枥白蜡树和小叶 白蜡树的干燥树皮。
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秦皮
小叶白蜡树 F.bungeaneDC.
秦皮 2.成分与活性
秦皮的有效成分为香豆素类化合物
补骨脂
2.成分与作用
含有多种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 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呋喃香 豆素类)、异补骨脂内酯(异补 骨脂素,异呋喃香豆素类、白芷 素)等。 另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与挥发 油等成分。
补骨脂
3.补骨脂中的化学成分:
O O O
O
O
O
补骨脂内酯
异补骨脂内酯
补骨脂内酯mp.189~160℃,异补骨脂内酯mp.138~139℃, 均为白色细针状结晶,有升华性及蓝色荧光,能溶于氯 仿、丙酮、苯,微溶于水、乙醚,难溶于冷石油醚、四 氯化碳。 具有内酯的通性。
注意:与碱液长时间放置或紫外线照射,水解生 成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可转变为稳定的反式邻 羟基桂皮酸盐,酸化后不再环合成内酯。
性 质
(四)与酸的作用
香豆素成分对酸也不稳定,容易发生异戊 烯基环合、双健开裂等反应。如apigravin在 甲酸条件下形成二氢吡喃香豆素。
CH3 H3C HO OCH3 O O HCOOH H3C H3C O CH3 O O
O O O
O
O
O
补骨脂内酯
异补骨内酯(白芷素)
结 构
呋喃香豆素 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 熟果实。 补骨脂内酯具有光敏 活性。 白芷素具有中枢抑制、 解痉作用。
结 构
吡喃香豆素 特点:在香豆素母核外骈合吡喃环,其骈 合位置有两种。 6,7-吡喃香豆素(线型)如花椒内酯 7,8-吡喃香豆素(角型)如邪蒿内酯
性 质
(三)与碱的作用
香豆素分子中具有α 、β -不饱和内酯结 构,在稀碱溶液中可水解开环,形成可溶于 水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酸化又环合 成难溶于水的内酯。
O O OH H
+
O
COO OH
O H
+
OH COOH
COO
内酯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
性 质
(三)与碱的作用
应用: 提取分离香豆素类。
注意:
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
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
提 取
(三)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小分子游离香豆素有挥发性的性质。
分 离
分离方法
1、香豆素苷和苷元的分离:可利用其在水和有机溶剂 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
2、酚羟基的香豆素:可利用本身的酸性与其他香豆素 分离。 3、多数香豆素混合物的分离采用的是色谱技术。 吸附剂:有硅胶、聚酰胺、中性或酸性氧化铝、 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纤维素等, 洗脱剂:可用石油醚、正己烷与醋酸乙酯等混合 溶剂依次增加极性进行洗脱。

补 骨 脂
性质
提取分离方法
补骨脂
1.补骨脂来源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 骨脂 的干燥成熟果 实。 具有温肾助阳、纳气 平喘,温脾止泻的功 效,外用能消风祛斑。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 遗精,遗尿尿频,腰 膝冷痛,肾虚作喘,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五更泄泻;外用治疗 白癜风,斑秃。
荧光鉴别 理化鉴定 显色反应
鉴 定
色谱鉴定 紫外光谱 光谱鉴定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质谱
鉴 定
(一)理化鉴定
1.荧光鉴别 ☆ 香豆素类成分在紫外光下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 C7位有羟基取代的香豆素蓝色荧光最强; ☆ 加碱后荧光增强,颜色变为绿色; ☆ C7位羟基甲基化或为非羟基基团、以及C7的邻位C6或 C8位有羟基取代时,则荧光减弱或消失; ☆ 多烷氧取代的呋喃香豆素类一般黄绿色或褐色荧光。
常见中药:茵陈、秦皮、蛇床子、补骨脂、 白芷、前胡等中均含有香豆素。
概 述
香豆素类成分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1.抗菌消炎作用 2.光敏作用 3.松弛平滑肌作用 4.抗凝血作用 5.其他作用
基 本 知 识
1. 2. 3. 4. 5.
结 构 性 质 提 取 分 离 鉴 定
结 构
按化学结构分类
1、简单香豆素
变软)。
具有内酯通性,符合一般苷及苷元的溶解规律。
秦皮 4. 性 质
七叶内酯为黄色针晶,mp.276℃;
七叶苷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mp.206℃(165℃
变软)。
具有内酯通性,符合一般苷及苷元的溶解规律。
秦皮 提取分离方法
1.溶剂提取法(流程见教材) 2.碱溶酸沉法提取(流程见教材)


O
O O O O
黄檀内酯 豆科植物印度黄檀的 心材中,具有微弱的 抗凝血作用及显著的 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西瑞香素 瑞香科植物南岭荛 花的根、茎中,具 有改善血流量、抗 仙鹤草内酯 肿瘤作用。

1. 性


2. 溶 解 性 3.与碱反应
4. 与酸反应
5. 显色反应
性 质
(一)性 状 1. 形态
游离香豆素 多为结晶性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分子量较小的游离香豆素具有香气、挥发性 和升华性,能随水蒸气蒸馏。
本章内容

香豆素 木脂素 本章小结
香豆素



基本知识 应用实例

本节小结
概 述
香豆素含义: 香豆素母核为苯并α -吡喃酮。 从结构上香豆素可看作是顺式邻羟基桂皮 酸的内酯。
OH 8 COOH - H2 O 7 6 5 1 O 2 3 4 O
概 述
分布:伞形科、芸香科、豆科、木犀科、菊 科、兰科、茄科、瑞香科等科植物中。
大叶白蜡树皮中主要含七叶内酯和七叶苷
白蜡树皮中主要含白蜡素和七叶内酯及白蜡树苷 秦皮中还含有大量鞣质、树脂及脂溶性色素等。 具有清热燥湿,凉肝明目等功效,主治痢疾、崩 漏带下等症。其有效成分七叶内酯和七叶苷具有抗 菌活性,是临床治疗痢疾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