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三个课时)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是由于核电荷数递增 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所致”.
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原子的内部了解元素周期系的 本质和所有元素之间的内部联系,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指导人们进入人工合成元素的新时代.
五、人工合成元素和锕系元素
(略...)
六、预言周期表
世界的无穷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穷 的,周期表会更加完善.
副族≤2e、主族1e—6e
22种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B Si As Te At
金属元素 Al Ge Sb Po 117
全部的主族元素1e—7e ≥3e ≤7e
结论3: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 金属性增强。 判断: (1)硒酸与高溴酸的酸性强弱。 (2)H2Te与HI的稳定性。 (3)LiOH与Be(OH)2的碱性。
5、元素的原子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及原 子个数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即:= A·a% + B·b% + C·c% + …
6、元素的近似原子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 及原子个数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例: 符号
3157Cl 3177Cl
质量数 35 37
同位素的原子量 34.969 36.966
均无金属元素; ③ⅡA到Ⅷ族即第2列到12列均为金
属元素; ④ⅢB族元素种类最多32种元素; ⑤Ⅷ族包括3列12种金属元素.
主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副族元素:
由长周期元素组成.
视图.
练习
知识点4 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
分区 左下方 右上方
分界线附近
元素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90种金属元素
元
素第 第
周 期
二 课 时
三 节
表
族 知识点3
A为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和长周期组成) B为副族元素(由长周期组成);0族与Ⅷ族为单独两个族
族序数 列数
元素种类
族序数 列数 元素种类
金属 非金属
ⅠA
ⅠB
ⅡA
ⅡB
ⅢA
ⅢB
ⅣA
ⅣB
ⅤA
ⅤB
ⅥA
ⅥB
ⅦA
ⅦB
0
Ⅷ
结论2:
<1> 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2> 主族的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
x% 75.77% 24.23%
元素的原子量: 34.969 × 75.77% + 36.966 × 24.23% = 35.453
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35 × 75.77% + 37 × 24.23% = 35.48
例:硼有10B和11B两种同位素组成,硼元素的原子量 为10.8,求10B和11B在自然界中各自的百分比。
同位素的作用:
大多数同位素具有放射性;见教材P106 示踪原子: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
去向;如: 2Na2O2+2H2O==4NaOH+O2
氧气的来源是水还是过氧化钠呢? 可以用氧-18代替过氧化钠中的氧原子,测定氧 气中的氧,就可以知道来源于过氧化钠.
2 Na218O2+2H216O 4NaOH+ 18O2
结论4:
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 属性减弱。
判断: (1)H2SO4和H3AsO4的酸性。 (2)HCl和H2Se的稳定性。 (3)Ca(OH)2和Al(OH)3的碱性。
至此我们分别从周期表内横纵两个方面学习 了元素性质的递变,综合起来,可归纳出课本 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表。
注意点:
元素周期表的种类
知识点2
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 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为一周期.
周期序数 周期名称 原子序数 金属 非金属
1 2 3 4 5 6 7
结论1:
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每一周期都是以碱金属元素开始到卤素,最后以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寻找原料
① 农药——氟、氯、硫、磷、砷附近 ② 半导体——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③ 催化剂——过渡元素 ④ 耐高温、耐腐蚀性的合金——过渡元素。
练习: 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 界线附近能找到 ( C )
A. 制农药的元素 B. 制催化剂的元素 C. 做半导体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4)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做半导体,如:Si、Ge等 元素;有的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既能与强碱反 应又能与强酸反应,如:Al2O3和Al(OH)3.
周期表编排三原则:
1. 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 列。
2.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 个横行。
3. 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 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 排列成纵行
的最高化合价数 <3> 过渡元素:IIIB族到IIB族共10列通
称为过渡元素,包括VIII族和七个副 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 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该元素 的原子结构和一定的性质。因此,可以根 据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它的原 子结构和某些性质。
注意:族的结构特点
①族序号与列号不完全相同; ②ⅡA主族无非金属元素﹑ⅦA、0族
解:设10B所占百分比为x: 10 × x + 11 × (1-x) = 10.8 x = 0.2 ∴10B占20%,11B占80%。
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 元素周期表的提出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意义:
(1) 预测新元素 讨论:
今后发现的第120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 的第几周期和第几族?应与哪些元素的性质 相似?
(3)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Cs,最强的非金属 元素为F。
结论6: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族的序数=最外 电子层电子数(即价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最低负化合价=-|8-其最高 正化合价|
Practice 1:
1.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它们 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且依次增大,A 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A,1molB与水 反应可以生成0.5mol氢气,C原子最外 层有4个电子,D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 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由此可以判断 (写元素符号): A为_____, B为________,C为____, D为_____.
注意:各周期结构的特点
第一周期元素种类最少,且没有金属元素; 第二/三周期元素种类均为8种,第四/五周期
元素种类均为18种; 第六周期57~71号称为镧系元素,84~86号为放
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不稳定) 第七周期排满为32种元素,原子序数为87~118.
其中89~103号称为锕系元素,118号为非金属,其 他31种均为放射性金属元素.
第三课时 同位素与核素
同位素:
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为什么讲“类”,而不讲 “种”?
原子组成符号
质量数——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元素符号
a、b、c、d、e各代表什么?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价态; d——代表化合价 e——代表原子个数
1
1
2 同位素
1
2
3
8
8
16
8
9
17 同位素
8
10
18
6
6
12
6
7
13 同位素
6
8
14
92
142
234
92
143
235 同位素
92
146
238
核素: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
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如:
H 1
1
等.
天然元素中有的一种元素有多种核
素,称为多核素元素,如:H、O等;
也有的天然元素仅只有一种核素, 称为单一核素元素,如:Na、F等
介绍:第6周期中,57号元素到71号元素,共15种 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 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到103号元素,共15 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 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 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 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 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 铀元素。
一、元素周期律的建立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按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二、稀有气体的发现
1894—1900年稀有气体的发现,使元素周期系理论经受 了一次考验,门氏在周期表的上开辟了一个走廊,结果在 周 期表上添上了零族,进一步完善了周期表.
元素
He Ne
Ar
Kr
Xe Rn
发现年代 1868(英国) 1898(英国) 1894(英国) 1898(英国) 1898(英国) 1900(德国)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 子数不一定相同.
如:
H1
1
H2
1
H3
1
元素 氢 氧 碳 铀
核素
H 1
1
H 2
1
H 3
1
O 16
8
O 17
8
O 18
8
162C 163C
164C
U 234 92
U 235 92
U 238 92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核素关系
10Βιβλιοθήκη 1(1)大部分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3个电子,只 有主族元素Ge、Sn、Pb[最外层4e]、Sb、Bi[最外 层5e]、Po[最外层6e]最外层超过3个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