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总体规划学习资料

重庆总体规划学习资料


土地利用特点
大城市,大农村。重庆市是我国中 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 四大直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 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 不高,城市实体正在发育成长之中。 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2005年 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4.42%, 农村建设用地占城 乡建设用地的 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 村的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特点
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 地区差异大。2005年,全市城镇工 矿用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 在中西部地区,而林地的78%主要
分布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土地 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西部 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平 均水平的1.5倍和1.3倍,耕地亩产量 分别为1.4倍和1.03倍,土地利用水 平地区差异大。
经济地理位置
1.重庆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 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 . 重庆之东 , 是我国经济发达和较发达的地区 ; 重庆之西 ,是 经济发展较慢 的地区. 重庆的结合部区域位置 ,具有承东启 西 ,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 2.重庆在西南 经济协作区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位置 ,使重庆 地区 成为两大地带联系的纽带。
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 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 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 人均耕地面积1.07亩,仅占全国平 均水平的76%;土地利用率91.34%, 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规划依据
理论依据
事实依据
法律法规Βιβλιοθήκη 《城市规划原理》重庆的自然社 会经济等一切 资料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 《重庆市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城市发展目标
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 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谷; “四脉”即缙云山脉、中梁山脉、铜锣山脉、 明月山脉—东温泉山脉。
城市建设与地形地貌的有机结合
1.城市道路设计:自由式道路网布局,充分结合地形,建筑顺着 等高线趋势走,道路蜿蜒曲折,过境隧道多。 2.地下空间:利用地势高差,充分开发地下空间,有地下建筑, 地下步行道、地下车库等。 3.城市防涝防洪:地形高差大,山洪流速大,容易引发泥石流、 滑坡等灾害。 4.建筑形式:吊脚、筑台、错层跃层等丰富的形式,与高低的地 形以 及坡度有关,形成特有的建筑群与街道景观。 5.城市空间组织与景观特点:丰富的地形地貌、山水环境为山地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高低错落的 建筑群与街道交通结合形成多维的空间组织,形成了山城特有的 立体艺术风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用地
694.50万公顷(10418万亩),占 土地总面积84.42%。其中耕地 226.27万公顷(3394万亩),园地 23.53万公顷(353万亩),林地 327.31万公顷(4910万亩),牧草 地23.79万公顷(358万亩),其他 农用地93.60万公顷(1403万亩),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7.50%、 2.86%、39.79%、2.89%和11.38%。
重庆市区域位置分析
自然地理位置
1.重庆市位于四川盆 地东 部 , 跨 东 经 105°17′~ 110°11′, 北 纬 28°10′~ 32°13′之间,具有冬冷夏热 、热量丰富 、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云雾多而日照少 ,光 、热 、雨同 期的特点。 2.处于长江与嘉陵江 、乌江交汇地带 ,水运发达 . 有著名的 黄金水道贯通东 、中 、西三大经济地带 ,在重庆境内流 程 达 665 km,长江干流两侧有上百条河流汇入 。 3.在 全国自然环境中 ,重庆市处于四川盆地东部 , 是盆 地与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 在地貌构成上 , 最典型的特征 是山多河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 ; 相对高度相差大 , 导致水热等自然因素的层状分异 ; 大小河 谷纵横交错 ,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重庆市总体规划浅析
目录
一一、、地地形形地地貌貌概概况况 二、区位分析 三二、、土区地位综分合析利用 四三、、总土体地规利划用及规其划深化 五、发展中的问题及方向 四、总体规划分析与深化 五、发展问题与方向
地形地貌概况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和东南部分别靠大巴山、武陵山两座大山脉,西北部和中 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形沿河流、山脉起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 倾斜,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状态。主要形成“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山水 格局。“一岛” ,即渝中半岛; “两江” ,即长江、嘉陵江; “三谷”即缙云山与中 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 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
大库区,大山区。三峡工程是世界 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共淹没重 庆市土地8.63万公顷(129万亩), 其中耕地1.56万公顷(23万亩), 波及全市22个区县,占全市区县总 数的55.00%。同时,全市山地占 75.8%,丘陵占15.2%,地形起伏、
地貌各样,致使农用地中林地比重 大,田坎比例高;耕地零散,坡地 多;旱地多,水田少;建设用地可 利用率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 充分体现了大库区、大山区的特点。
未利 用地
71.28万公顷(1069万 亩),占土地总面积 8.67%。其中荒草地29.76 万公顷(446万亩),公 益性水域16.69万公顷 (251万亩),其他自然 保留地24.83万公顷(372 万亩),分别占土地总 面积的3.62%、2.03%和 3.02%。
土地利用现状
建设 用地
56.91万公顷(854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6.9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46.48万公顷(697万亩),交通水 利建设用地9.73万公顷(146万亩) 和其他建设用地0.70万公顷(11万 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65%、 1.18%和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