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薛家湾镇白大路村潘秀明
潘秀明,60岁,薛家湾镇白大路村人。
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时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因家庭负担重,继承父业开始种地,但因耕地只有3.5亩,位置偏,产量低,全家7口人生活非常困难。
但他具有刻苦、勤劳的风格,通过参加旗就业局关于农民种植培训班的培训后,他看准了发展种植这条致富之路。
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下决心依靠科技种植,2010年,他通过和白大路村委会协商,在沙坪社试种了30余亩洋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011年,在原有种植种类的基础上,他增加了种植的品种,有西红柿、茄子、黄瓜、青尖椒等近百亩,部分蔬菜通过外销输送到城镇区的超市,经过2年的努力,现年纯收入五万余元,潘秀明同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潘秀明用自己的热血和辛勤汗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多户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他也从一位贫穷的普通农民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自从潘秀明认准了种植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
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种植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积极参加种殖技术的学习,订阅了10多种植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多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
最新的资讯。
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种植蔬菜的科技知识。
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勤于服务,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潘秀明同志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自己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在田边,在村委会向其他村民传授科技知识、种植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国爱党观念,教育村民加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靠自己的双手,科学种田,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
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白大路村现在从老人到刚毕业学生几乎人人都具有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带动了群众积极发展生产的自觉性。
并带头做示范,短时间内就突破了种植难题,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潘秀明同志已成了白大路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
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也直接促使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
优秀共产党员、双强村干部、致富能手纷纷涌现。
当你步入白大路村时,会发现村里处处充满生机,群众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绿树成荫,自来水送到农户家里,农业生产生机盎然,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潘秀明同志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自己在科学种植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进取,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财富奉献给白大路村父老乡亲,他的所作所为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老百姓们的心中,他是一位品德很高尚人,在他的带领下白大路村将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