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012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
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
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县大耸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C.甲不能戢士戢: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从四个实词所在的语境可以推断,A、C、D三项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B项“易”应解释为“轻视”。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①③⑤B. 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解析】选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事迹包含两个方面的标准:一要表现陈公弼治事的严厉,二要表现陈公弼治事的不残忍。
②③只表现了陈公弼治事严厉,⑤则与陈公弼治事无关,①④⑥既表现了陈公弼治事的严厉,也表现了陈公弼治事的不残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不是陈公弼所为,他只是上表陈述王正民的事迹,并说他无罪,由“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可知,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应是朝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要抓住每句话的得分点,这些得分点一是关键的实词虚词,一是特殊句式。
第(1)句中关键词是“淫”、“区”、“勒”,“淫”是“过多的,额外的”的意思;“区”是量词,指房屋一处,一所;“勒”为动词,“强制、勒令”的意思。
第(2)句中的关键词是“身居前行”和“持满”,“身居前行”是“亲自处于前列”的意思,“持满”是“将弓箭拉满”的意思,同时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
第(3)句中的关键词是“贷”、“流”、“以”,“贷”是“宽恕、从轻处罚”的意思,“流”是“流放”的意思,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动词,“让、使、用”的意思。
参考【答案】(1)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3)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附【译文】陈公弼,名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
开始做长沙县令。
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和尚,结交权贵,肆意谋取不法利益,大家都很怕他。
陈公依法抓捕处置了他,全县大为震惊。
(陈希亮)离开长沙去雩都任职。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令,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而轻视陈公。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得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自我改过。
陈公警戒他,并宽免了他。
巫觋这地方每年收敛百姓钱财祭祀鬼神,称为“春斋”,说如果不祭祀就会有火灾。
陈公禁止祭祀活动,老百姓不敢违反规定,结果也没发生火灾。
(陈希亮)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
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