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案例知识点汇总珍藏资料必过

市政案例知识点汇总珍藏资料必过

大面积混凝土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措施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4)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

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1)全面分层:(2)分段分层:(3)斜面分层:(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4)保温法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增加围护结构的人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坑底稳定控制1.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基坑护坡措施:(1)叠放砂包或土袋(2)水泥抹面(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4)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1.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方法2.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3.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4.控制好边坡5.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和支护井点降水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 9~1. 2m。

3.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 0~1. 5m,距离太小,易漏气。

井点间距一般为0.8~1. 6m。

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施工2.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

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m;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钻孔垂直度偏差原因: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模板支架搭拆安全措施1.支架、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搭设和拆除。

2.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体检,3.进行搭设与拆除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现场应设作业区,其边界设警示标志,并由专人值守,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

2.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采用机械作业时应由专人指挥。

3.模板支架、脚手架拆除应按施工方案或专项方案要求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严禁敲击、硬拉模板、杆件和配件。

5.严禁抛掷模板、杆件、配件。

6.拆除的模板、杆件、配件应分类码放。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发生原因1.水泥水化热影响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5.混凝土的沉陷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措施(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4)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

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1)全面分层:(2)分段分层:(3)斜面分层:(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4)保温法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基层动冬季施工基层冬期施工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

2.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

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人防冻剂。

水泥混凝土面层冬期施工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

2.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5℃时,应将水加热至60qC后搅拌;必要时还可以加热砂、石但不应高于40℃,且不得加热水泥。

3.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应不高于35℃。

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l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5.混凝土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摊铺混凝土时气温不低于5℃。

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

成形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的强度在其温度降到O℃前达到设计强度。

7.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灌注桩施工2.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

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m;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交通导行保证措施交通导行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按照施工方案,在主要道路交通路口设专职交通疏导员,积极协助交通民警搞好施工和社会交通的疏导工作;减少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

2.沿街居民出人口要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必要处搭设便桥,为保证居民出行和夜间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

lC卡管理功能:(1)人员信息管理(2)工资管理(3)考勤管理(4)门禁管理总承包与分包安全管理责任:(1)实行总承包的项目,安全控制由总承包方负责,分包方服从总承包方的管理。

总承包方对分包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审查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不应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分包方;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对分包方提出安全要求,并认真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蛮干的分包方,应令其停工整改;总承包方应统计分包方的伤亡事故,按规定上报,并按分包合同约定协助处理分包方的伤亡事故。

(2)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应包括:分包方对本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认真履行分包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遵守总承包方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服从总承包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向总承包方报告伤亡事故并参与调查,处理善后事宜。

施工资料整理总承包工程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并整理所有有关施工资料;分包单位应主动向总承包单位移交有关施工资料。

特别是需总承包项目部注册建造师执业签章的,必须履行总承包方责任严格按有关法规规定签字、盖章。

竣工验收前,由总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和当地城建档案馆办理移交手续。

填土路基施工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

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Om。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6.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水泥稳定土基层2.自拌台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3。

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4.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缝中清除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冲洗干净。

缝壁必须干燥、清洁。

缝料灌注深度宜为15~20mm,热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冷天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1~2mm。

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

填缝料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采取喷洒养护剂或保湿覆盖等方式在雨天或养护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温膜、土工毡、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洒水湿养护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一般宜为14~21d。

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护。

开放交通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基层冬期施工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

2.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

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人防冻剂。

水泥混凝土面层冬期施工1.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

2.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5℃时,应将水加热至60qC后搅拌;必要时还可以加热砂、石但不应高于40℃,且不得加热水泥。

3.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应不高于35℃。

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l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5.混凝土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摊铺混凝土时气温不低于5℃。

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

成形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的强度在其温度降到O℃前达到设计强度。

7.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增加围护结构的人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坑底稳定控制1.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