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一、三十年战争
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神圣罗马帝国战胜斐南
二世战胜波西米亚起义军腓特烈一世;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英国、荷兰、丹麦于1625年结
成同盟,1629年丹麦被迫签订《吕贝克合约》神圣罗马帝国战胜丹麦;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签订《布拉格合约》神圣罗马帝国
战胜瑞典;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法国、荷兰、瑞典结盟,瑞、
法联军战胜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三世;
二、《维斯特伐利亚合约》
1、内容
①欧洲领土的调整:瑞典占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②帝国宗教关系: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
③德意志国家体制:承认德意志各帮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以及扩大的领土;
④确立国家主权:瑞士、荷兰独立;
2、意义
①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
②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
③积极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④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⑤实践上肯定了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
⑥立了条约必须遵循,对违约国可实行集体制裁的条例;
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伦,是国际法脱离神权
的束缚;
⑧在西欧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
三、资产阶级革命
1、两次内战:第一次(1642—1646);第二次(1646—1649);
2、克伦威尔;
3、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
四、英荷战争
1、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英国于1651年10月9日颁布了新的航海条例,即《扩大商船队和奖励英国本国航运条例》,荷兰拒绝承认,1652年爆发战争,荷兰战败于1654年4月签订了《威斯敏斯特条约》并被迫接受1651年的《航海条例》,《威斯敏斯特条约》的签订是荷兰衰落的开始;
2、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法国站在荷兰一方参战,荷兰战胜,两国于1667年7月31日签订了《布雷达条约》;
3、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签订了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条约》;
4、三次英荷战争的意义: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的商业霸权与海上优势逐渐转移到英国的手中,英国开始登上了海上霸主的宝座。

此后,英国便面临着与法国的长期争夺;
五、法国西班牙战争与《比利牛斯条约》
1、《比利牛斯条约》:1653年,法王路易十四平息“投石党运动”,于1657年与结成防守同盟,打败西班牙,1659年11月7日,被迫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2、合约内容:法国将其在加泰罗尼亚占领的土地归还给西班牙;法王路易十四娶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为妻;
3、法王路易十四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遗产继承战争(1667—1668)、法荷战争(1672—1678)、“大同盟”战争(1688—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六、遗产战争和《亚琛合约》(法国胜利)
1、内容:合约规定法国占有西属尼德兰等十二座城市及其周围土地,但退出弗朗斯孔泰;
七、法荷战争与《奈梅根合约》(法国胜利)
1、内容(天然国界)
①法国交还荷兰领土,恢复战前边界;
②荷兰有权自由贸易;
③法国放弃《威斯特法利亚合约》的驻军权;
④奥地利占领土地;
⑤洛林公园割地给法国;
八、“大同盟”战争与《里斯维克和约》
1、和约规定
法国将其自《奈梅根和约》以后兼得土地归还给西班牙;
法国承认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不在援助英王的敌人;
英法两国在北美的边界相互磋商解决;
2、结果
《里斯维克和约》结束了为期九年的“大同盟”战争,交战双方在战争中各有所失。

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乌德勒支和约》
1、内容
英荷等国承认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王国永远不得在同一位国王的名下合并起来;
法国承认安妮继承英国王位;
法国与本和约签署后五个月内将敦刻尔克的防御工事拆除;
十、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与《亚琛和约》
1、奥地利与普鲁士
2中间签订了《德累斯顿条约》
3、《亚琛和约》
十一、七年战争与《巴黎和约》
1、1756-1763
2、伙伴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英国和普鲁士-法国与奥地利
→英国和奥地利-法国和普鲁士
3、1762年2月10日签订《巴黎和约》
4、《巴黎和约》的内容
法国将加拿大割让给英国;
英国同意法国臣民在纽芬兰岛上捕鱼,割让两座岛屿给法国;
法国将密西西比河的部分地域割让给英国;
5、最后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
第二章俄国的兴起及其侵略扩张
第一节俄国夺取出海口的政策及其实施
一、彼得一世于1682年即位后,为了使俄国摆脱内陆闭塞状态,
曾致力于学习西方;
二、波尔塔瓦战役是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转折点,这一战役使的胜利极大的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
三、《尼斯塔德和约》:俄国获得出海口,将都城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第三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列强的干涉
一、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二、1789年8月26日发表《人权宣言》;
三、路易十六;
四、1792年9月21日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二节法国督政府与执政府的对外战争与外交
一、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发动政变,推翻了督政府,建立起以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与外交
一、1802年8月,法国元老院宣布任命拿破仑为终身第一执政;
二、1804年5月,成立了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成为帝国的世袭皇帝,称拿破仑一世;
三、1806年,奥皇弗兰茨二世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头衔。

至此,始建于公元96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四、拿破仑打败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拿破仑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第四节拿破仑战败与第一次巴黎和约
一、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亲率65万大军渡过涅曼河,开始了征服俄国的战争,但失败;
二、拿破仑在莱比锡的失败,导致了莱茵联邦的瓦解;
第五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美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至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Virginia
弗吉尼亚、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Maryland马里兰、Rhodes 罗德岛、Connecticut康涅狄格、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New York纽约、New Jersey新泽西、Delaware特拉华、South Carolina 南卡罗来纳、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尔、Pennsylvania (PA)宾夕法尼亚、Georgia(GA)佐治亚;
二、1774年9月,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三、1775年列克星敦战争;
四、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并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
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有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六、英美两国于1783年9月3日在巴黎签订了《大不列颠和美国最后和平条约》:英国承认北美十三州独立,停止敌对活动,并规定美国的边界等;
第二节
一、“XYZ事件”与美法新约;
第三节
一、1823年12月2日“门罗宣言”或“门罗主义”:宣布两条重要原则(1)“不干涉原则”即美国不干涉欧洲国家事务,欧洲国家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务;(2)“非殖民原则”即不允许欧洲国家将政治制度扩张到美国各地区,也不允许在美洲任何地区进行殖民活动;
第九章
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丹麦)
二、普奥对丹麦战争,1864年8月1日,普奥与丹麦签订预备和约,10月30日又在维也纳缔结了正式和约。

丹麦同意放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一切权利。

战争以普奥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三、1865年8月14日,普奥签订了《加斯泰因公约》: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掌管,荷尔斯泰因由奥地利掌管;
四、普意对奥战争;
五、《布拉格和约》(普奥);
六、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埃姆斯电报;
七、《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地给德国,并赔偿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