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病害
枣疯病
[分布与危害]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的严重病害之一。今年6月 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首次发现该病。我国各枣树栽培地区均 有分布。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 染性检疫病害。枣树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发病3-4 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其防治难度大,具有 毁灭性,俗称为枣树的“癌症” 。
[防治措施] ①加强田间管理 8月中旬至9月初降雨相对较 少,需要及时灌溉,在这一时期浇1~3次水,每次灌溉程度不宜 过大,可减少枣园早期裂果,而且遇雨后裂果也不严重。另外, 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增施一定比例的钙肥和钾 肥,选栽抗裂品种等措施也可以显著降低枣树裂果病的发病率。 ②完善枣粮间作种植模式。也有调查发现,枣粮间作园较集约 栽培枣园裂果轻,集约栽培枣园中耕、保墒好,则枣裂果病的 发病程度也比较轻。
[发病规律] 病在枣的整个生育期均能侵染危害。病菌以菌丝
体和分生孢子潜伏于残留的枣吊、枣头及僵果内越冬。 [防治方法]
1. 将感病的叶片、带有感病叶片的枝条、病果人工剪除,减
小病源基数;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病枯枝、老枣吊、僵果等。
2. 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树势,增强抗病性;合理密 植与修剪,以利通风透光。
3.化学药剂防治:座果后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1~2次防治。
缩果病
[分布与危害]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分布于南疆各枣产 区。2008年枣树生长后期,在阿依库勒镇调查这种病害发生 率达到20%左右。 [症状] 8月份在枣果梗洼变红时,果面出现晕环,病斑处提前出 现红色,无光泽,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黄褐色斑,组织脱 水坏死,黄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皱缩,不能食用。果实 发病后逐渐萎缩,未熟脱落,病果果肉无食用价值。
严重的整株死亡。大树受冻后,当年新生枝条受害重,冻害 严重时,老枝也受冻,受害部位皮层由褐色变为黑褐色而枯
[冻害原因]冻害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没有传染性,但其可以 导致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冻害的伤痕常常给腐烂病菌提供侵 入的门户,导致腐烂病的大发生,严重者造成整株死亡。
影响冻害的因素大致有两种:
(3)枣树生长状况:幼龄枣树由于树皮薄,抗冻能力差, 因而冻害严重;当年新栽植未发芽的苗木,一般发新根的很 少,或未发新根,苗木树干营养储存少,失水严重,雪后树 皮细胞过分吸水,在持续低温下,细胞组织内部结冰,细胞 死亡,冻害严重。
机械损伤、被牲畜啃伤,管理粗放,苗木生长势弱,地势低 洼、盐碱严重地块重。
枣树病害及其防 控技术
目前阿克苏市发现的枣树病害
按病原可分以下四类病害:
真菌性病害:缩果病、枣树叶斑病等。
细菌性病害:枣树根癌病
植原体病害:枣疯病 生理性病害: 枣裂果病、红枣冻害
1.枣树根癌病
[分布与危害] 枣树根癌病又称根瘤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今年在阿克苏地区林科所苗圃和温苏县等地在酸枣苗上发现, 其发病率已达到3%~5%左右。 根癌病多发生在主根、侧根、主干、 枝条也都能感病。枣树根部受害后, 地上部生长 缓慢,植株 矮小,严重
势,促进果树木质化。这对果树顺利越应埋土越冬;嫁接苗和第2年进地栽植的实生 苗,都应挖出,埋土假植或窖藏保护越冬。 ②定植1~2年生幼树,必须坚持全部或树干埋土越冬;埋土 厚度不少于10厘米,埋土高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水分60%
[症状]该病在不同时期、不同叶片上产生不同症状,主要表现 为尖枯、茎褐斑、叶圆黑斑、叶皱缩、果斑、缩果等。
[病原]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和毛 盘孢属(Colletortrichum sp.)3种真菌的孢子悬浮液可以侵染 植株并造成危害,产生症状。
[症状]一般在开花后其出现明显症状。花变叶,花器退化, 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 芽不正常发育。
[症状]
病株1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 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 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叶片小而萎黄。叶片病变。先是叶肉 变黄,叶脉仍绿色,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翻卷, 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 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都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 枯。有时在叶背面的主脉上再长出1片小的明脉叶片,呈鼠 耳状。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根部病变。病树主根 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 根上可出现多从疯根,枝叶细小,黄绿色,有的经强光照射 枯死呈刷状。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肿瘤组织的皮层内或土壤中的病瘤 残体上越冬。主要借雨水、灌溉水或根部害虫传播。带病苗 木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由伤口侵入,在寄主组织 中繁殖,刺激细胞分裂、增生,形成肿瘤。病原细菌从侵入 到出现症状约需1年时间。偏碱性土壤以及沙土病害发生重, 酸性土、重粘土发病轻;土壤湿度大,发病重;芽接发病轻, 切接发病重;枝干、根部伤口多发病重。
[病因] 造成枣树生长后期大面积裂果的原因主要有2个。第 一,在红枣生长发育后期遇到干旱天气,如果枣园灌溉不及时, 无论是枣果果肉细胞和果皮细胞都会停止生长,再遇到降雨, 果肉细胞则迅速恢复生长,且生长速度极快,从而使果皮胀裂; 第二,枣果果皮细胞间隙较大,后期特别容易吸收水分,如果后 期遇雨,果肉吸水膨胀,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裂果现象。干旱 后若短时间遇大雨,雨过天晴,果面很快干燥,裂果一般较少;长 时间小雨,且雨后果面阴湿结露,则会引起严重裂果。另外枣 树生长期间钙、钾供应严重不足时,枣树发生后期裂果的现象 较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②加强对传病昆虫的防 治,加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降低其密度是防止或减轻
此病害的重要措施。③加强枣园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间作绿肥,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④及时清除枣园的病果、烂 果,以减少浸染源。 ⑤药剂防治:枣树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 合剂。采果前20~30天是防治缩果病的关键期。从8月上旬 开始向枣果喷布600~800倍多菌灵或链霉素70~140单位/毫 升或土霉素140~210单位/毫升,每隔10天1次。
(1)气象因素
⑴气温的突变 2006年10~11月月平均气温比2005年高,10月平均气温为 12.6℃,11月平均气温为3.6℃,枣树没有进入休眠状,11月30 日突然最低温降到-14.9℃,造成枣树枝、器官、组织冻死。
⑵持续低温:温度变化大,持续低温时间长,是产生冻害的 主要原因。在普降大雪时,田间积雪达11厘米以上时,而且 降雪前后气温较高,日最高气温达0℃以上,降雪融化,雪 水在树上积聚,使枣树树干吸水。同时,由于树体温度较高, 树干周围降雪的融化,使树干基部出现空隙,此时天气寒冷 且无大风,之后,气温骤降,树干细胞内部结冰,如这种低 温持续时间长,细胞内的冰晶不断增大,最终使细胞原生质 脱水凝固,细胞死亡。
③喷施防止裂果的化学药剂 从7月初开始,每隔10~20天喷1 次300 mg/L氯化钙+0· 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从果实膨大 期开始喷氨基酸钙800~1 000倍液均可明显减轻枣树裂果。 “枣果防裂防烂剂” 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初连续喷施该药 剂2~3次、每次间隔7天,若喷施2次,建议在8月中旬、9月初 各喷施1次。
[防治方法]
1.防护林建设:新建或已有果树林地,没有防护林或防护林残 缺的,应新建或补齐防护林。防护林应设主林带和副林带,主 林带和主风方向垂直,宽10~15米,株行距4×2米;副林带宽 4~6米,株行距3×2米,以新疆杨、胡杨为主。
2.适时停肥、停水:认真贯彻“前促后控”的肥水管理措施。 7月份之前施肥浇水的量要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以促进果 树生长发育;8月底严格执行停肥停水的规定,以控制果树生长
[病原]引起的病原观点不一致。新疆有人认为缺水引起的生 理性病害,在内地认为细菌欧氏杆菌属的一种。
[发病条件]缩果病的发生与气温、降雨、枣果发育期等因素
有关。枣果进入着色期秋雨较多,而旬气温高达26~28℃,夜 雨昼晴,造成缩果病大量发生,受害果达30%,药物防治不及时 的高达40%以上。8月上旬开始发病,到8月下旬发病最盛。 不同品种感病性有较大的差异。
[病原] 枣疯病的病原是植原体。通过昆虫和嫁接传播。植原 体对四环素族药物非常敏感。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 病害的发展。对轻枣疯病株施药后可是症状减轻或消失。 [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多半从1个或几个大枝及根蘖开始,有 时也有全株同时发病的。症状表现是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所 以,枣疯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后,小树1-2年,大树 1-4年,即可死亡。 该病害流行与叶蝉的猖獗发生密切相关; 与间作作物品种有关; 与树龄大小有关;
时,叶片变
黄,早落。
[症状]:发病后形成大、小不等数量不定的肿瘤,肿瘤初为 淡黄色,圆形,表面光滑。随着树木的生长,肿瘤逐渐增大, 呈不规则块状,渐变褐色,表面粗糙并有龟裂。严重发病的 树木可导致植株枯萎和死亡,尤其对苗木和幼树影响极大。
[病原]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为农杆菌属的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Towns)Conn.]。为短 杆状细菌,单生或链生,具1~4根周生或侧生鞭毛,有荚膜, 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与枣树的品种有关;
与管理水平有关。
[防治方法]
(1)彻底挖除重病树和病根蘖,修除病枝。
在枣树生长季节,随时发现疯枝应及早去除。一般从枣树 开花期就要注意勤观察,如若发现当年新发生的疯枝,应立即 在病症下1 m处剪除疯枝,防止病源下传至根部。对已发病 2~3 年的树,病枝率在1/3以下时,可在枣树休眠期采取上重去 疯枝、下挖疯根的方法,保住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