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论文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论文

儒家管理思想和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尤其是跳槽问题,一直是个难解的问题,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人本”、“仁爱”和“修身”思想,并且联系实际问题,提出了儒家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字:企业人力资源儒家思想管理
当今社会,好的企业多,优秀的人才也多,所以跳槽这件事也是数见不鲜。

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跳槽,有很多原因,极大一部分就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中国企业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亲近的人才靠得住,所以在招聘时很多人是托关系进去的,就算一部分人勉强挤进去了,发展到管理层的机会也是极少的,在努力无果后只有失望离开。

(2)绩效管理方面标准不科学、不全面,量化的考核标准并不能反映员工真正的才能,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大家整体对自己要求不高,管理人员起不到表率作用,对于满腔抱负的员工,就会另寻企业文化较好的企业。

(3)薪酬方面缺少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

劳动量和工资不成正比,企业的工资、奖金、福利与员工预期的相差悬殊,决定着员工的去留。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运行的血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本文将结合儒家管理思想,探讨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主要内容概述
1.注重“人本”思想
儒家的管理哲学带有鲜明的“人学”色彩,重视和强调人的价值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儒家认为,尊贤善听、群策群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

首先要尊贤,儒家认为要“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举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不唯亲。

要“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意思就是对于世俗的毁誉要深入考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既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又要“无求备于一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2.崇尚“仁爱”思想
孔子主张“仁政”,强调领导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地对待下属“。

仁爱”是博大的,是推己及人,推己及天的博爱。

仁的内涵就是“仁者,爱人”,孔子强调在内为仁,在外为礼。

仁者,人也,其核心就是尊重和关爱人。

义者,宜也,就是做
该做的事,忠实地去职守与承诺。

这就是揭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管理都需要怀有仁爱之心,通过关心下属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工作状态达到最好的效果。

3.强调“修身”思想
“修身”被儒家看作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

孔子还强调管理者的表率激励作用“,修己以安人”,认为只有使自身不断完美,才可以治国,使国家长治久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荀子则认为,赏罚是“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

其意为,赏罚是治理人民的根本。

儒家还强调情感激励,推崇“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境界。

儒家突出领导者的影响力在激励中的地位,有其深刻的现实价值。

儒家管理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坚持举贤尊贤的人才招募原则
在中国,尤其是民营企业中,资产家族拥有式的比较多。

在用人方面只要是自己人,不管是否能够胜任,都会被留下来。

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以人为本”。

努力克服民营企业“近亲繁殖”的原有用人方式,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规划,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

选才方法不分家族内外,竞争机会均等,家族企业应大胆起用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要职。

尊重人才,团结人才。

对员工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实现优秀员工、合格员工、不合格员工“轮换”。

对中高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职务转换和定期述职。

对知识型员工解决好人才流动与稳定骨干人才的矛盾,对能给企业创造持续价值或可以作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员工,应采取领导与被领导角色置换的互动式情感化管理体制。

用人要改变走短期化、市场交易化的老路子,要有成人达己,成己达人的辩证思维观。

2.以仁爱思想为先导,完善宽严并济的人力激励机制
被誉为“创造天才”的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提出“微创新观”,认为“微小的进步可以改变世界”。

而“仁爱”之心正是要求企业关爱员工的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微创新”。

对于那些小规模的企业,“仁
爱、体贴、无微不至”的管理方式在人力资源方面会体现得恰到好处。

在这样的团体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是十分友爱的,对于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的不满、意见建议都可以积极提出来,并不需要过多得在意外界因素,因为大家对这样的意见建议是十分欢迎的。

处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每个员工都会被优良的企业文化所吸引,自然不会轻易离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应注重综合运用各类激励艺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

从关爱与体现员工的价值出发,制定并实施富有竞争性的薪酬及福利,要确立科学的绩效衡量系统标准,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改善衡量绩效的方法。

实施自助式福利体系,实现福利的个性化与可选性,增强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对自己福利形式的发言权。

而在就非货币薪酬而言,在总体上,企业应注重刺激和满足核心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以产生更大的激励效果,达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高统一。

此外,德与法、恩与威、宽与猛也必须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备的两种路径,在实践中做到适时权变,灵活运用,努力创造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3.以修身思想为指导,实现人性可塑的人力开发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培养一批业务精干,素质好,忠诚度高的员工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因此,管理层方面,高层主管应积极主动学习,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激励员工学习,让员工能看到企业光明的未来。

同时企业要建立学习型人力资源,不断提供员工受教育与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培训学习机会,使员工对于自我发展的愿望尽量得到满足,使企业人才个体资源开发与群体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满足要确立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生命线的思想。

人事部门应根据各个层级员工的不同需要,甚至是每个人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不同的培训课程,并努力使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个体的人生规划科学地进行匹配。

参考文献:[1]于爽李宏飞: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房地产业 2011(2)
[2]李大伟:儒家管理思想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商贸2011(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