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思路与方法的实践探究

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思路与方法的实践探究

摘要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以学生主体自我觉醒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程思路,以欣赏、体验、追问、批判行为为主线,研究确定课题、筛选作品、以及欣赏方法。

从责任意识的角度筛选出社会问题以及思考人性的作品,并探讨了行为体验、行为追问、行为批判、三种教学思路与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现实评价法三种鉴赏方法。

引导学生打破身体禁忌的传统观念以及主体自我觉醒与感知,发现、并评价社会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学会从多角度鉴赏行为艺术作品。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完美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灵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美术鉴赏;行为艺术;问题意识;自我觉醒目录摘要 (2)目录 (4)引言 (5)1.行为艺术的界定及引入的必要性 (6)1.1行为艺术的界定 (6)1.2行为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必要性 (6)1.2.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1.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2.行为艺术引入课堂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7)2.1以学生主体的自我觉醒确定课题 (7)2.1.1学生主体与教学的内在联系 (7)2.1.2学生主体与觉醒的内在联系 (7)2.2以意识探究的角度筛选作品 (8)2.2.1反映现实问题的行为作品 (8)2.2.2关于责任意识的行为作品 (8)2.3行为艺术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 (8)2.3.1行为体验--情境创设法 (9)2.3.2行为追问--问题引导法 (9)2.3.3行为批判--现实评价法 (9)3.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案例分析 (10)《艺术家的是如何进行表达的?》--阿布的行为力量结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对于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思路方法与方法的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了补充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直缺失的部分,即行为艺术。

二是研究课程思路与教学方法,解决怎样将行为艺术合理的引入课堂。

培养学生对行为艺术的认知、发现社会问题,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完美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学生开放的心灵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于2016年9月正式颁布,美术学科也提炼出了本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分别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此次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修订也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将之视为课程的首要目标。

而大数据信息革命早已把人们置于“读图”时代,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无法绕过视觉文化这个大背景。

因此,在美术学科高中教育阶段,探讨视觉文化、核心素养与美术鉴赏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尤为重要。

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对行为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为艺术引进美术课程重要性的研究,《行为艺术路在何方--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发展趋势》中刘静谈到:艺术并非是无所顾忌,行为艺术无疑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行为艺术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的突破局限,不断的有所作为,以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中重视行为艺术的反思精神》中梁练方就论述过在重识行为艺术的反思教学精神并利用这种精神来反思教学,有利于师生分析理解行为艺术的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对行为艺术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并以其中的理念来审核是当下的教学活动,对其以后的教学和绘画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引入的方法都泛指,没有和现代高中生的实际学情有机结合,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教育叙事法,对筛选怎样的行为艺术作品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建构将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程思路与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1. 行为艺术的界定及引入的必要性当艺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而高中生在美术鉴赏课中所获得的依旧是传统艺术,《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视觉文化的内容,但在实际课程中并没有涉及,无论是人美版还是人教版的高一美术鉴赏教材中也没有行为艺术的内容。

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是与行为艺术脱节的。

所以,将行为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1.1行为艺术的界定谈到行为艺术,恐怕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招黑的一个,一听到行为艺术很多人的反应就是“行为艺术就是做奇奇怪怪的事,搞行为艺术的都不爱穿衣服并且自残,综上所述,行为艺术家都是疯子。

”但其实行为艺术主要以自身或他人的身体作为表达媒介,场所不受限制,艺术家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演邀请观众共同参与,增加了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和现场体验感。

希望通过对行为艺术的鉴赏及其作品的创作过程、媒介运用、表现题材、精神指向等让学生发现社会问题并对问题产生一定的反思和批叛性,感受艺术家独特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也是当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独特的思考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美好品格。

1.2行为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必要性当代艺术理论明确指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那么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也就存在必然联系,而当下一些高中美术教材与新时期的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涉及行为艺术的内容几乎没有。

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行为艺术符合时代教育观。

“《在教学中重视行为艺术的反思精神》中梁练方就论述过在重识行为艺术的反思教学精神并利用这种精神来反思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行为艺术的艺术内涵、语言特点,并利用这种理念来指导目前的教学活动。

”[1]1.2.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即艺术鉴赏力,是指一个人的感知、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观看产生的感觉和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的感情整合在一起的一类审美能力,它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解读和表达。

创造性地运用这类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享受艺术作品。

首先是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鉴赏课中欣赏的行为艺术作品,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审美理解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进行行为艺术作品鉴赏时,学生要能够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中加以理解,从作品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

最后是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表达能力。

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拥有审美表达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这个大的时代背景。

所以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提高学生视觉素养、了解视觉艺术,培养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渠道,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1.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

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

产生疑问并探求真理是当代的高中生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因此在艺术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与观点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行为艺术必须接受公共性的拷问》中梁光焰谈到:行为艺术运用的身体和行为,哪怕是他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只要展示给公众,必然触及人类文化共同体问题,涉及公共文化认知和文化观念问题。

”[2]当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当代高中生来思索,如行为艺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行为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大众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现社会问题,并进行批评和反思。

这即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 行为艺术引入课堂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行为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通过应用实践以及教育实习中总结出以欣赏与学生主体的自我觉醒为主线贯穿整个思路,其中谈到学生与主体教学的内在联系与学生主体与感知的内在联系,并由此确定课题。

以意识探究的角度筛选作品。

分别对行为体验、行为追问、行为批判推导出的情镜创设法、问题引导法、以及现实评价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2.1以学生主体的自我觉醒确定课题当代行为艺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是对艺术领域的重要补充,如何借鉴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在行为艺术教育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借鉴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艺术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能力。

因此[1]梁练方.《在教学中重视行为艺术的反思精神》[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9第1期,P5-8.[2]梁光焰.《行为艺术必须接受公共性的拷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第7 期,P10-11学生的思维不再受教师限制,变被动为主动,开始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就是主体意识开始觉醒。

2.1.1学生主体与教学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是听众,而且是课堂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未知,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动者,并在确定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巴尔干巴洛克》在展览现场,阿布拉莫维奇坐在由1500个血肉犹存的兽骨组成的骨堆上,一边洗刷兽骨,一边低吟儿时的家乡民歌,语调充满悼亡之气,背景则是她和父母的影像投影。

可以做一张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查找关于作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件作品与艺术家的故土巴尔干地区的现实息息相关,充满张力。

通过对艺术创作者创作经历的调研,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浓厚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领航人和启蒙者,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2.1.2学生主体与觉醒的内在联系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来说具有动态性特点,学生们在行为艺术的鉴赏课程中可以更加真实,直观地感受艺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

正因如此,针对行为艺术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们先欣赏行为艺术作品,然后和学生们互相分享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

《影像艺术观念与表达》一课中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人身处同一个空间,他们互不相识,甚至带有敌意,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消除敌意,互相接纳?“给他们制造一些困难,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救生筏》中,在大水到来之前,聚集在一起的那些人就像彼此毫无联系的陌生人一样,有人甚至表现出了敌意。

但当突如其来的水流使人处在危险之中,这些人就变成了同盟者,帮助彼此逃生。

让学生愿意以自己为元素参与进来,让学生对现实问题产生的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对行为美术充满兴趣与好奇,激起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

同时一点点引导学生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

由此确定课题。

2.2以意识探究的角度筛选作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行为艺术,引导学生进行鉴赏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意识是十分重要。

通过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加入行为艺术部分,不但可以增强艺术鉴赏课程的广泛性和生命力,更能够拓宽学生们艺术鉴赏的视野。

但是,在准备行为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素材的选取,要尽量选取一些跟学生年龄相仿,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影响力,只有合理的选择艺术素材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行为艺术在现代美术鉴赏课程中的重要教学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