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教育成为一种幸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生平概述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约翰·罗素伯爵两次出任首相,是争取1832年英国改革法案通过的领导人。
罗素两岁时他的母亲死去,大约一年后他的父亲和姐姐也谢世了。
祖父祖母自愿承担了抚养孩子的责任。
罗素的祖母具有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常教导罗素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祖母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严格简朴的家教使得罗素备受压抑,他每天早上要用冷水沐浴,大人从来不给水果,也从来喝不到啤酒,因此少年时代的罗素性格内向,他没有被送到学校读书,从小由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照顾,学习德文,法文,意大利文。
罗素的祖父有一个藏书极为丰富的图书馆,他经常藏身其中广泛吸收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他有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无疑受其祖母的影响。
他自己也承认,从五岁起他就感到生活的无聊而常常独步于园中,有时还因厌倦而有自杀的念头,罗素的童年生活为他的孤僻、高傲、多疑、易变的性格以及特有的依赖性思想形成提供了孽生的神经因子和原始土壤。
罗素11岁时,跟着他的哥哥学习欧氏几何学,当时他只能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
这种怀疑决定了罗素哲学生涯的风格和目标,即以怀疑主义和谨慎的风格,探求“我们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种程度”的确定性和可疑性。
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从而进入空气清新、思想活跃的教育园地。
然而老师对他影响不大,倒是与同学的交往使他受益颇深。
不久,他同学校的著名人物怀特海、莫尔、麦克塔格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人结识,很快他便成为他们中间最受欢迎的一员。
在第三学年时,罗素虽以优异成绩通过学位考试,却发誓再也不念这种只注重技巧而不重视基础理论证明的数学了,改学哲学。
他立志要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哲学体系,献身于哲学事业。
罗素大学刚毕业时,深信黑格尔、康德的哲学。
1893年他写了数学哲学论文《论几何学基础》,试图修补康德所谓的时空形式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
这使他获得了剑桥大学研究员的资格。
当时德国的数学理论非常先进,正酝酿着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当罗素深入掌握了这些理论之后,他断然放弃自己推崇已久的唯心主义观点,转向实在论,决心寻求一种正确的数学理论。
1900年7月,遇到象征逻辑创始人皮诺。
罗素读了皮诺的著作,他感到许多问题突然都有了答案。
同年10月,他同怀特海合写《数学原理》,并于1910年、1911年、1912年分三大卷出版。
这部书在逻辑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
从此,逻辑脱离哲学而独立,后来德国的大学就把数理逻辑归入数学系。
凡此都证明了罗素的特殊地位。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的基本论点是,世界是由一些简单的特殊事实构成的,它们只有简单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简单的关系,因此了解任何事物或主题的实质的途径是分析,直到无可再分析的“逻辑原子”为止。
逻辑原子并不是小粒的物质,而是构成事物的所谓观念。
罗素的这一套理论,对20年代中叶出现的维也纳学派以及30年代出现的逻辑语义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罗素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是他的“中立一元论”。
大意是构成世界的材料既不是纯粹的心,又不是纯粹的物,也不是心物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非心非物、对于心物都取中立态度的东西。
这种中立的事物有时指事件,有时又指感官和材料,这种“世界材料”是构成心物最原始的东西。
这些观点都体现在他1921年完成的《物的分析》和《心的分析》两部著作中。
罗素一向热衷于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
早在1895年,他第一次结婚之后,同妻子一起旅游了欧洲大陆,他研究了经济和德国社会的民主,并盛赞《共产党宣言》和三大卷《资本论》都是极富文采的伟大名著。
当时他与社会民主党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都有往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
他参加了禁止征兵协会,发表了一系列呼吁和平的演讲,对拒绝参加罪恶战争的人给予真诚帮助。
1916年因为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100英镑,由于其拒付,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
随后三一学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职。
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侮辱同盟国”而被监禁6个月。
鉴于其名声,他被判决在布里克斯顿监狱中的一个小屋中写作和研究。
战争结束后,罗素访问了苏联,会见了列宁、托洛茨基和高尔基,他对共产主义者信仰的目标表示同情,但也对苏联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表示忧虑。
1920年8月,罗素访问了中国。
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
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
1934年,他的《自由与胆识:1814~1914》问世,在书中他具体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是社会政治史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观点。
1938年,他又撰写《权力》一书,主张实现“驯服权力法”,以限制某些政客的权力欲望。
随着希特勒的上升,罗素反对纳粹方式,但他也同时反对导致战争的任何步骤。
他的态度于1939年有所改变,认为“反对纳粹的战争是必要的”。
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50年代以后,罗素成为保卫和平的英雄战士。
1953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这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
他主张与其打一场战争,毋宁在独裁下生活,表现了他对未来战争的担忧。
1954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责比基尼氢弹试验。
1955年初,又起草并发表有各国科学家签名的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禁核声明。
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参与了伦敦游行示威。
后来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极力呼吁美苏首脑举行高级会谈。
罗素很幽默。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从没写过文学作品的罗素,竟开始写起小说来。
第一部小说1951年匿名发表,并悬赏猜测作者何人,结果无一人猜中,因为谁也不会相信,这位年近80岁,负有盛名的哲学家还有写小说的雅兴。
他的一生迭宕曲折,以致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但他确实是极大影响世纪的人。
罗素是这样描述自己漫长、刺激、复杂生活的动力的:“三种简单而又极度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
”他也说过,只有一种情感即对爱情的渴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
当他第四次结婚时,他已80岁高龄了。
1970年2月2日,罗素伯爵以98岁的高龄其它所有著作都更强烈地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改变了整个新的一代人对性道德的看法,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看到一度被视为一场狂热者卷起的旋风的女权主义运动这一事业大功告成,成为国家法律和人人接受的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他倡导试婚和离婚从简,对婚外性行为和同性恋现象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这很快招致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对,而且于1940年初受到法庭审判,他被禁止入纽约市立学院任教。
然而,戏剧性的是,罗素于1950年因该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事例三: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
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实在论,并很快成为“新实在论”的倡导者。
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名言语录爱美好人生中,爱和知识是必须的。
在某种程度上爱更为重要。
爱将激励我们去寻求知识,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使我们所爱的人获益。
欲望蟒蛇嘱饱之后就会开始睡眠,除非到了需要另外一餐之后,决不会醒来。
而人则不一样。
人吃饱之后,绝不会就由此满足,反而更为欲望丛生,生机勃勃。
贪婪是一种巨大的动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财富的控制权。
无论你拥有多少,你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永远不会满足。
·一部分儿童具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出处:《我的信仰》,1925·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出处:《幸福之路》,1930·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我决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牺牲生命,因为这信仰可能是错的。
.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人生来只是无知,并不愚蠢。
是教育使之愚蠢。
. If there were in the world today any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desired their own happiness more than they desired the unhappiness of others, we could have a paradise in a few years. 这世上若有更多人愿意追求自己之幸福胜过追求他人之不幸的话,我们在几年内就能看到一个天堂般的世界。
他人评价评论界对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获诺贝尔奖的反应:1950年11月10日,当罗素得悉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时,他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准备作题为“心和物”的演讲,在座的听众中有许多知名学者,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的演讲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时罗素评论说:“我很高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我已经获得两次最高荣誉之一,另一次是大不列颠帝国荣誉勋章。
”在某种意义上,罗素不得不和威廉·福克纳分享人们的注意。
由于1949年授奖延期,福克纳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通知和罗素同时发出。
而且195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五十周年纪念年,瑞典文学院选择了一个从未发表过一首诗或一部文学作品的作家,通过把诺贝尔的信念等同于罗素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表示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纪念。
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却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闻名于世的,尽管这有点明显的奇特,但瑞典文学院对罗素和福克纳的选择却获得了好评。
《纽约时报》(1950年11月11日)的社论称福克纳和罗素是奇特的“诺贝尔伙伴”,但罗素是一个理应获奖的“思想真正开明的人”,他的《西方哲学史》是“极富魅力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