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一、实验目的(1) 熟悉示波器旋钮的位置及作用;(2) 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幅度和周期的方法;(3) 了解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示波器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到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下面叙述一下它的使用方法: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CH1”或“CH2”,输入耦合方式置“地”,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以下操作去找到扫描基线:a、适当调节辉度旋钮。

b、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c、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2) 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CH1”、“CH 2”、“CH1+ CH 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

“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 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 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触发”状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X轴方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示。

5) 适当调节“扫描速率(TIME/DIV)”旋钮及“Y轴灵敏度(VOLTS/DIV)”旋钮使屏幕上显示一~二个周期的被测信号波形。

在测量幅值时,应注意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

在测量周期时,应注意将“X轴扫速微调”旋钮(靠近外输入)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还要注意“扩展”旋钮的位置。

信号幅度:根据被测波形在屏幕坐标刻度上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div)与“Y轴灵敏度”开关指示值(v/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

信号幅值=(波形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Y轴灵敏度开关指示值)信号周期:根据被测信号波形一个周期在屏幕坐标刻度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div )与“扫速”开关指示值(t/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频率的实测值。

信号周期=(波形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扫速开关指示值)2、KHM-2B型模拟电路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由电路板与实验台两部分组成,实验电路板又由两块独立的模电功能板组成,一套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两组独立实验。

下面把模电功能板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

1)电源区由直流稳压电源、短路报警指示、直流信号源、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和交流电源组成。

(1) 直流稳压电源每块模电功能板上各装有四路直流稳压电源(±5V、1A及两路0~18V、0.75A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

开启直流电源各分开关,其对应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工作正常。

与0~18V相对应指示灯的亮度则随输出电压的升高而由暗逐渐变亮,如果电压太低指示灯可能不亮,这是正常现象。

两路0~18V直流稳压电源为连续可调的电源,若将两路0~18V电源串联,并令公共点接地,可获得0~±18V的可调电源;若串联后令一端接地,可获得0~36V可调的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使用时,开启信号发生器的开关,信号源开始工作。

“幅度调节”调节信号源幅值的大小,“频率调节”调节信号源频率的大小,波形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实验板上的两个短路帽分别用于波形选择(上)和频率选择(下)。

将上面的一个短路帽插在1、2两脚处,信号输出为正弦波,3、4两脚处,信号输出为三角波,4、5两脚处,信号输出为方波。

下面短路帽插在1、2两脚处(f 1),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15Hz~500Hz,置于2、3两脚处(f 2),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300Hz~7kHz,将其置于4、5两脚处(f 3),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5kHz~90kHz。

(3)频率计频率计是测量信号频率大小的器件,开关置于内测,可测量信号发生器本身的信号输出频率,开关置于外测,可测量由“输入”插口输入的信号频率。

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瞬时强干扰,频率计可能出现死锁,此时只要按一下复位键,即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2)插件区本区域属于实验开发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来组合元器件的连接。

3)固定电路区该区提供了五个固定实验电路:单管/负反馈两级放大器、射极跟随器、RC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差动放大器、低频OTL功率放大器。

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对应的实验电路,进行实验。

4)直流数字电压表由三位半A/D变换器LIC7107和四个LED共阳极红色数码管等组成,量程分0~2V、0~20V、0~200V三档,由琴键开关切换量程。

被测电压信号应插接在“十”和“一”两个插口处,使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本仪器有超量程指示,当输入信号超过量程时,显示器的首位将显示“1”,后三位不亮。

若显示为负值,表明输入信号极性接反了,改换接线或不改接线均可。

按下“关”键,即关闭仪表的电源,停止工作。

5)直流数字毫安表结构特点均与直流数字电压表类同,只是这里的测量对象是电流,即仪表的“十”、“一”两个输入端应串接在被测的电路中,量程分0~2mA、0~20mA、0~200 mA三档,其余同上。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双踪示波器1台2、模拟电路实验装置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熟悉示波器各控制旋钮开关的作用;(2)打开示波器开关,预热3分钟;(3) 扫描基线调节将示波器的显示方式开关置于“单踪”显示(CH1或CH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地”,触发方式开关置于“自动”。

调节“辉度”、“聚焦”、“辅助聚焦”等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细而且亮度适中的扫描基线。

然后调节“X轴位移”和“Y轴位移”旋钮,使扫描线位屏幕中央,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自如。

(4)测试“校正信号”波形的幅度和频率将示波器的“校正信号”通过示波器探头线引入选定的Y通道(CH1或CH2),将Y轴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于“直流/DC”,触发源选择开关置“内”,内触发源选择开关置“CH1”或“CH2”。

调节X轴“扫描速率”旋钮(t/div)和Y轴“输入灵敏度”旋钮(V/div),使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稳定的方波波形。

a.测量“校准信号”幅度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旋钮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记入表1-1。

表1-1示波器校准信号标准值(V) 实测值幅度0.5注:不同型号示波器标准值有所不同,请按所使用示波器将标准值填入表格中。

b.测量“校准信号”频率将“扫速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速”旋钮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记入表1-2表1-2示波器校准信号周期测量标准值实测值周期1ms(5)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任意产生三组信号,用示波器观察其波形,并测量其幅度与周期,记入自拟表格中。

注意:实验结束后,请不要把示波器的输入线取下。

(6) 直流稳压电源与直流数字电压表的使用用导线将直流电压表的“十”“-”极分别与0~18V的直流稳压电源连接起来,调节电源旋钮,使输出电压为+6V,+12V,+9V,观察旋钮旋转方向与输出电压变化趋势。

(7)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练习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500Hz、1kHz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示波器“扫速”开关及“Y轴灵敏度”开关,使信号稳定,测量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周期,记入表1-3。

表1-3信号周期的测量示波器测量值计算值信号频率周期(ms)周期(ms)500Hz1kHz五、实验报告要求(1) 总结示波器各旋钮作用;(2) 整理实验数据,将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思考题(1) 想一想如何调整示波器各旋钮,才能得到稳定、清晰的波形?(2) 函数信号发生器能输出哪几种波形?七、实验预习要求(1) 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楚示波器工作原理。

(2) 熟悉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

(3) 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量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 (3) 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图2-1为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l 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调试: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果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果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i ,检查输出电压Uo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ABR U i Uo C 1 10μFR B2C SR B 1 20KR W 500K 20kT R C 2.4KC 2 10μF R ER E ’ 10K100 10KC E 50μR L 1K+12V+ + +图2-2 静态工作点对uo 波形失真的影响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设计的原则是:保证输出波形不产生非线形失真,并使放大器有较大的增益,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择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果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

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

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按图2-3连线,图中虚线框部分为实验的交流放大电路。

图2-3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1)输入电阻Ri 的测量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2-3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 和Ui ,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R U U U RU U I U R iS iRii i i -===测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由于电阻R 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量R 两端电压Uo 时必须分别测出S U 和i U ,然后利用i S R U U U -=求出R U 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