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温州城市形象构建作者:周朝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1年01月04日温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报告——多维度温州城市定位一、城市形象的构成体系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设计,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城市形象的要素有哪些?美国城市学者吉伯德曾下过一个看起来似乎十分宽泛的定义:“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
”我国地区形象设计理论的开拓者罗志英教授曾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上揭示地区形象的评价指标因子。
综合各家所言,课题组认为城市形象应包括经济形象、政府形象、市民形象、文化形象、环境形象。
1、经济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城市经济的看法和评价。
城市经济形象主要包括城市经济的总量、规模、结构、特色、GDP、人均收入、金融、产业、科技进步成果与影响等。
经济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城市政府的看法和评价。
政府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首要因素。
政府形象包括政府决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工作的效率、服务水准、政府官员的素质、工作能力。
政府在城市形象建设中扮演双重身份,一方面政府是城市形象的构成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城市形象的建设的执行主体。
城市政府既是最主要的执行主体也是全部活动的组织者。
市长和行政官员的任务就是挥动城市的发展。
3、市民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城市居民的看法和评价。
市民形象包括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社会公德、行为表现等。
4、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城市文化的看法和评价。
文化形象包括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等。
是城市形象的精神内容。
对提升城市层次和增强城市魅力有重要作用。
5、环境形象指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的看法和评价。
环境形象包括城市的空间位置、地理环境、道路交通、市容市貌、建筑物、广场、绿化等。
环境形象是城市形象中最外观、最直接的部分,是公众形成城市形象第一形象的重要因素。
二、温州城市经济形象系统构建经济活动是现代城市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经济形象是城市形象的基本方面。
温州经济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她的“活力”特点,“活力”也是温州经济最重要的优势和形成温州经济巨大实力的基础。
同时,基于温州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的现状,发展温州经济也应当着重在“活力”上做足文章。
通过继续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温州经济。
(一)温州经济“活力”的现实表现温州经济极富“活力”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她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温州人努力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结晶,温州政府引导下的一次次旧制度、旧机制改革、新制度、新机制创立的结果,她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可度,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明确的现实表现。
1、表现之一是发达的民营经济所先天具有的“活力”特质。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温州经济的发展史,从经济成分角度看,是温州民营经济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谋生的需要,温州民间自发的出现家庭工业、个体经销商、合作企业等大量的个体私营经济,当初我国的短缺经济大背景,温州政府的不争论只干活的务实态度,为这些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之后,政府认识到,这不是资本主义,是发展商品经济,是走市场化道路,于是在后来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政策保障体系、要素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发展体制环境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建设,主动为之保驾护航,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逐步形成,民营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到今天,民营经济不但成为温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品牌,而且成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柱、现代化建设最大的推动力量、最大的财富源泉和温州民众最宽的就业渠道。
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4.6万户,企业8.3万多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5万多家,股份合作有限公司2.3万多家,私营企业3.9万家,外资企业 1000多家。
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企业实现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左右,民营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左右,民营企业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80%左右。
温州民营经济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涉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等各个领域。
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基础,也为温州经济“活力”奠定了基础。
2、表现之二是先发的市场化改革优势是“活力”形成的制度因素。
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明确地确立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观,实行政策上的“东倾”,这不但在物质资本上给与东部以大力扶持,更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给与东部以先发优势,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都是从东部开始实验并且不断完善逐步推进。
处于改革开放风口浪尖上的温州地区,加上温州人求变致富的强烈愿望和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旧体制的破除和新体制的创立开展的如火如荼。
通过20多年一次次改革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温州地区从开放农产品市场到全面发展生活消费品市场,从发展单一的商品市场到培育各种要素市场,从有形空间市场到无形市场网络,从有限区域市场到全国统一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从理顺价格关系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整个的市场体系逐步发育健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确立并日趋完善。
温州地区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远远的走在了前面,确立起巨大的制度优势。
由于温州超前的市场体制改革取向,使温州人具备了更强的市场化眼光和意识,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培养出自谋出路自我发展的自主精神,克服了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使大量的经济资源,由于追逐利润的特性,而源源不断的流入温州,弥补了温州的人才、资金、原材料等等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作用下,温州制造业的分工、专业化和经济规模极大的提高起来,产品质量迅速提高,产品成本明显降低,取得了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产品销售空间迅速扩大,并且迅速占领全国市场,世界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提高;极大的推动了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加速了温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塑造了规范的微观市场主体;优化了资源配置机制和资源配置效果;加快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法规建设,转变了政府职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表现之三是上规模的集群经济是经济活力的内源力。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发展个私经济。
然而,当初的温州处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边缘地带,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人们从事的是技术含量比较低资金要求比较少的小商品生产,而且其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实力有限,很难从事一个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生产活动,加上乡里乡亲沟通便捷相互信任,于是出现了一个区域围绕一个小商品进行分工协作生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一市一品的集群经济。
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每个企业只生产谋个产品很小的一个部分,每个企业有自己最独特的本领,最核心的优势,最低廉的生产成本,和能保证质量的最佳生产技巧,每个企业做自己最能做的产品。
结果1000家企业分别形成1000种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协作就生产出全世界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产品。
作深入分析,温州的集群经济还可以总结出许多优点。
第一,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体现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另一个是集群企业位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而分工生产。
这种专业化分工生产不但可以铸就某一区域、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与协作中扬长避短、共生共荣;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第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与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第三,有利于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受规模、资金等因素影响,单个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但当它们进行有机的集聚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学习和创新。
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由于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可以相互学习和模仿,特别是开发目标的细化和开发投入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第五,能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细致而紧密的分工与合作,极有利于产品的创新与产业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又是保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制高点。
4、表现之四是联系广泛的开放型经济是经济活力的外源力。
温州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更为不利,地处东南一隅,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以山地为主,在11784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平原仅占17%,除东面濒临东海,其他方向被大山阻隔;改革开放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基本上没有在温州投资,直到90年代前,温州尚无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同时,温州又耕地少人口多。
这种现实的基本经济条件,逼着温州人走出温州四处闯荡谋生。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大环境逐渐市场化,为闯市场、闯天下,非常注重经商、富有市场意识的温州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历史性机遇。
今天温州人走出去,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前温州能工巧匠走四方,更不是一般的简单劳动输出求生计,而是大大小小的个体私营业主带着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理念走出温州、走向世界,是小老板大老板跨区跨国多方位经营,是推销温州产品,是组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商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经济资源,是发现商机、开拓市场,是以全国市场、世界市场为舞台表演温州人的经济戏剧。
走出去的这一群温州人,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紧紧地联系起来,使温州经济很好的融入到全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实现了温州地方经济与全国经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
走出去的温州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有160多万温州人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创办了3万多家企业,他们中有37万多个个体工商户,年销售总额达3千多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温州,在许多地方,形成了温州人相对集中的空间,并取名为温州街、温州村,他们成立了70多个温州商会,成为温州人经济独特风景线;在海外,有40多万温籍华侨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有43万人,在巴黎就有"温州一条街",而且名气很大,据说连犹太人在那里的生意都被温州人挤掉。
(二)持续发展温州经济“活力”要克服的难题经济活力不是一时的话题,也不是可以在某时完成而结束的某种任务,经济活力应当是做好经济工作、展示经济良好形象、保持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时时刻刻要关注、永远要保持与发展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