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诗酒文化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黄琪 1142041084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享誉中外。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饮酒与赋诗也随之成为他们生活的有机部分,遂形成了诗酒文化,进而滋养着无数的文人雅士,而他们的创作也承继并丰富着中国的诗酒文化。
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字:中国酒文化李白苏东坡李清照1.中国酒的概述关于酒的起源的说法,传说和古籍中的记载较多。
名气大的酿酒创始人,一个是仪狄,一个是杜康。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中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美酒。
”这种论断较为实际。
我国是被世界上公认为发明用酒曲酿酒的最早的国家,并且中国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
酒在中国的起源很早。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酒”这个字,这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我国自有史以来,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经久不衰。
流传至今的中国酒种类繁多,如白酒、葡萄酒、黄酒、药酒、啤酒等,应有尽有。
酒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即发酵酒、蒸馏酒与配制酒。
按照制造工艺,目前的酒大都可纳入这三类:酿造酒、蒸馏酒和配置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自诗经时代,人们便饮酒作诗,诗酒文化有了发轫的苗头:“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历经先秦两汉而持续发展,文人饮酒成风,酒诗屡见不鲜,魏武帝的酒诗颇为典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于酒中慨叹人生,清高自守的五柳先生在晋宋易代之际饮淡酒,品芳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在酒中释怀,与自然冥会…从而造就了许多文化名人。
2.李白的酒与诗诗酒文化至诗唐而大放异彩,大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
他是人所共知的诗仙、酒仙,李白对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主要是在精神上将饮酒提高到了一个哲理的层次,形成了心系忧愤,把酒长志、心存魏阙、以酒解忧、心念同道、以酒交朋、心慕贤圣、把酒问天的人文精神。
将诗歌与美酒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诗酒文化,诗酒文化也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
同时,这也强化了后世对于诗酒文化的认同感。
李白的诗与酒,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将进酒》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种高歌的引吭,如隔世的洪钟,至今不绝如缕。
它既是一首劝人饮酒的劝歌,又是一首愤世嫉俗的悲歌;它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又充满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
李白的酒与诗是他一生的写照,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成了李白诗酒文化的主旋律。
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尽情的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
在“一杯复一杯”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度过一生。
酒,是李白人生中除诗歌外的又一大人生支柱,他爱诗成性,爱酒至狂。
3.东坡词中的饮酒情趣苏轼的艺术创作,与中国酒文化密切相关。
现存东坡词300 余首,无论豪放或清旷或婉约,都写得深情流露,真挚动人竟有半数以上涉及到酒。
其中的关联,一方面是东坡对传统醉美风范的认同,另一方面在他融会高尚的人格修养、精深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于己怀。
饮酒在宋代得到了极高的普及, 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理由, 闲来无事也可以小酌一杯。
这又是文人的另一种闲情雅致。
所谓“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作为一个政治上受到贬斥, 精神上极度压抑, 胸怀报国之志而壮志难酬的典型文人, 苏轼的这类日常生活饮酒词作最多, 短小精悍, 也最富有情调, 寄予词人最沉重的感情和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况且,酒是宋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几乎事事不离酒。
佳节良宵, 正是天经地义的饮酒时节。
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就是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之后的作品。
贬官黄州后, 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 或避嫌疑, 纷纷疏远, 正所谓“酒贱常愁客少”, 使他备感世态炎凉。
乌台诗案, 贬官黄州, 苏轼虽然极力表现的豁达, 寒食时登上超然台, 试图表现得“超然”, 因此也作出“诗酒趁年华”的句子(《望江南·超然台作》) 。
所谓无酒不成礼, 无酒不成欢, 无酒不成典, 无酒不抒情, 无酒不励志, 无酒不壮行, 无酒不成敬意。
酒渗入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形成了洋洋大观的酒文化。
苏轼一生好酒, 诗酒联袂, 寄意遣怀, 成为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
4.易安词中的酒文化酒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李清照作为一个卓越的女作家,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
她继承了传统的“醉美”风范和“诗酒”情节。
饮酒词中描写夫妻情感和怀念故国的作品,深沉凝重,描写赏花则各具风貌,迥不相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共收易安词57 首(包括存疑之作) ,与酒有关的有29 首之多,占1/ 2。
中国古代对女子的约束很严格,李清照却与这种传统格格不入,她生长于相对开明的书香门第,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醉酒后,更体现出一种封建女性身上绝难见到的洒脱疏放。
《如梦令》云:“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是如花少女的时候,李清照就曾酩酊大醉,置身美景,手握美酒,她是那样快乐。
这首纪实小词表达了李清照对封建礼法的反抗。
晚年的李清照深深体会到山河破碎,丈夫亡故,再嫁匪人,漂泊流荡之苦。
《声声慢》是李清照艺术性极高的一首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酒性热,是驱寒好物,然冷暖交替之时,那寒意最让人无从琢磨,稍稍喝三杯两杯不浓不烈的酒,却并不能抵挡寒风的侵袭,由内而外地表现了她的孤苦无依与人世无常。
南渡后的李清照,她一刻也未忘怀故国,写了许多难忘故国词句,些词作中也常有酒出现。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约作于绍兴五年(1135) 三月上巳节,时词人避乱金华,稍得安定,趁着佳节,召亲人相聚。
虽然春光明媚,她却因怀念故国而无精打采。
愁人易醉,更何况是背井离乡的愁人。
无论是在作诗还是饮酒方面,李清照都不逊于男性,在封建社会,处处压抑女性的时代,她破重重威压,展露出她不凡的才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重的一笔。
5.小结中国的酒文化的深厚甘醇,离不开包括李白、苏轼以及李清照在内的一代代文人诗情的淘涤浸润,正如同灿烂辉煌的中国诗歌王国总是酒香弥漫一样,二者相辅相成。
《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可谓是一言中的地道出酒的本质。
酒使诗人文思泉涌,酒使英雄豪气冲天,对市井之徒,却多半只能让他无法无天,胡作非为。
我觉得中国的酒文化和诗词文化都是不可独立存在的,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品酒饮酒之时吟诗作对是不可或缺的,既有助于增加酒兴,亦有利于促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而文人雅士们大多对酒情有独钟,咏酒赞酒当然不会吝啬了。
酒文化与诗词文互推互助,越来越灿烂,一起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1.红楼梦和中国的酒文化祖存基2.从中古酒后挽歌看中国酒文化精神潘志和3.东坡词与中国酒文化张志烈4.东坡词中的饮酒情趣石芳5.杜康赋韩自然6.豪情悲意与恬淡自然论稼轩词中酒与醉意象黄平赋韩自然7.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巩玉丽8.论红楼梦中的酒令描写张希玲9.论酒与中国思想及文化精神肖向东10.论李白饮酒诗的文化意蕴杨文榜11.浅析中国的酒文化及特征孙小超12.浅议发扬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田耀婷13.审美关照下李清照词中酒的文化意义丁晓梅14.试论中国酒文化的礼与德龚若栋15.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健康发展杨柳16.易安词与中国酒文化綦维17.中国的三教和雅与酒文化精神黄俊杰18.中国酒文化木鱼19.中国酒文化的精神内涵高枫20.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徐少华21.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江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