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

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研究时间:2013年3月10日----2013年3月29日学校、班级:开发区二中七年二班指导教师:**组长:邱艾成员:岳月美陆远航赵卓陆名扬齐浩天中学生早恋现象研究[内容摘要]:少男少女踏进青春的门槛时,自然而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

早恋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

中学生正青春发育期,往往不能正确分辨早恋与异性之间正常交往的区别,不能适当调整恋爱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恋爱过程中也不能恰当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中学生应当正确对待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而家长、老师作为中学生的引路人,也应当正确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学生成长中所出现的各种情感问题,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中学生正确对待早恋[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的进一步开放,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

近来,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中学生,出现了不少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他们会出现在大街上、餐厅里、甚至在学校里面,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

然而人们对身边一对对穿着校服的“学生恋人”熟视无睹,这样使“早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虽然学校对中学生早恋作了一些正确的引导,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男女生不正当交往问题。

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产生心理问题,许多同学因早恋而疏忽人迹关系,也有许多同学因早恋而使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中学生早恋对其身心的发展、学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早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

[研究内容]:1、对早恋的科学理解;2、早恋问卷调查和分析;3、早恋的危害;4、正确对待早恋。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科学分析。

[过程与结果]:一、认识“早恋”1、早恋的产生。

其实早恋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项特有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效应。

在不考虑影响早恋的其他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早恋就是异性效应,但在实际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因时间、环境的不同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早恋的表现形式,所以早恋又会体现出它的复杂性。

(见下图)其它客观因素男女社会分工的完整早恋互补心理异性效应好奇心同性竞争的加强首先,由于男女社会分工的完善和同性竞争的加强促使了异性之间产生了相互依靠的欲望;又由于好奇心促使了异性之间产生了可望相互了解的欲望。

在这两种欲望的共同作用下便形成了异性效应。

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

青春期异性效应的产生,使得同学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男女同学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

常常是因为这种关注而使很多同学逐渐对某一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产生倾慕。

男女生之间的过于密切的交往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及精神状态,由此产生恋爱关系,由于是在中学阶段,因而通常称为早恋。

2、早恋的社会界定。

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以下面两个特点来划定。

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

一些少年,稚气十足,生活和经济尚在父母督促和庇荫下,还处在学习文化技能的紧张阶段,对社会了解的还甚少,就迫不及待地谈恋爱,可谓为时过早。

似乎十八、九岁的工人谈恋爱,人们容易接受,如果十八、九岁的学生谈恋爱就不同了。

这就是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职业方面来考虑的。

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低年龄之间的差距,如果已经达到或接近法定最低婚龄,就可不算早恋;如果和法定最低婚龄还差很远,就应视为早恋。

因为法定最低婚龄是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育而规定的。

有以上两个标准来衡量,那么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生谈恋爱,应该算是早恋。

因为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他们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年龄还离法定的最低婚龄相差很远;当然他们的心理上也很不成熟。

3、早恋的特点。

①朦胧性。

即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其实是错把对异性的好感当作是对异性的爱;②单纯性。

少男少女们往往认为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他们的感情像水晶般的纯洁,但由于常与现实不符,因此往往蒙受心灵上的创伤;③不稳定性。

少男少女可塑性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而每一种变化都会给爱情带来影响。

有专家说,中国现在这种早恋的现象,其实是我们在走美国的后路,美国以前也是因为社会上的早恋现象而头疼,直到现在,美国大街上也是频频出现少男少女手牵手,搂腰搭胳膊的“风景”。

可是社会上已经承认了这种情况,很多人已经觉得这是平常的事情。

此外,专家还重点指出,性教育保守是产生早恋的教育原因,目前,在中学生性教育虽已引起了重视,但不少学校还是有教材不用,或虽使用教材,但对教材中有关性生理的章节,避开不讲,让学生自己看,性教育的保守加强了相互接触的愿望,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早恋。

我们在资料中也找到了不少早恋成功的例子。

例如,某高中高三级一男同学与一同班女同学在班上和年级上的成绩都十分优异。

由于平时经常一起讨论功课与工作,彼此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交往是公开的)。

然而,在他们彼此交往时,都没有影响各自的学习,反而他们更加努力勤奋,成绩依然保持在年级前五名。

对此,老师和各自的家长们都没有反对的意思,他们觉得强硬地拉开他们反而会影响两个人的情绪以及成绩。

早恋虽然的的确确存在着,我们不应该反对与异性交往,但交往应有尺度,有正确目的。

如果是为了相互提高学习成绩,那是件好事;如果是图快乐,置学习于不顾,那却是件令人叹息的事情。

早恋的青少年,可以把对异性的感情,融于学习中,也应帮助异性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差,又一味地早恋,想念异性,与异性约会,那才不是一个好学生,才会叫人瞧不起。

4、早恋与正常交往的区别。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从而使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不可否认,交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需要,只要交往不是过于密切,不影响到学习和精神状态,男女生的交往是正常的,也是有必要的。

早恋的同学,则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两性之间的一种超出正常交往和友谊的互相接近。

我们都知道,恋爱是具有排他性的。

高中生如果早恋,往往会疏远了与集体、他人的交往.处于恋爱中的人,他的眼里,心里都只有对方。

这样,势必造成个人与集体这个大圈子的疏远,恋爱关系的发展必然是两个人的小圈子在集体这个大圈子中的孤立。

高中生一旦早恋,男女双方有时为了博得对方的欢心,往往会按照对方的喜好去改变自己。

俗话说:“女为悦已者容”,恋爱的女生开始打扮自己即是明证。

这种有悖常态的表现也是早恋的一个信号。

还有的同学也会花前月下约会,赠送定情信物,甚至发展到身体的接触,比如拥抱,接吻等。

有的还会借口学习上要互相帮助,形影不离。

有的则山盟海誓,表示要永远相爱,愿意为自己的恋人而死,甚至为情所困而发生某些越轨行为等。

二、调查“早恋”。

为了理解中学生的早恋心理,取得科学客观的数据,我们在校内各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问卷调查样本。

□有恋爱过□没有恋爱过1、如果你身边的同学恋爱了,你会有什么看法?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2、如果他(她)向你表白了,而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会对谁倾诉?A.同学 B老师 C家长 D网友 E兄弟姐妹3、当一个男(女)生常在你家楼下等你时,你父母会怎样?A.没关系,反正是同学B.一定要制止C.不知道 D 其他4、假如你遇见一位令你心仪的异性你会怎样?A.犹豫再三,还是表白 B把感情埋在心里,默默关注他(她)C.与他(她)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和进步D.斩断情思,毕竟时机不对5、你觉得自己在高中阶段应该交往吗?A应该 B没必要 C随缘6、你认为中学恋爱会有什么影响?A.严重影响学习B.对学习很有利C.无所谓D.因人而异你恋爱过吗?若有请继续.若没有,那么谢谢你的参与!7、如果你的父母知道你正在跟异性交往,他们的态度如何?A反对 B支持 C无所谓8、你的老师发现你谈恋爱了,他(她)的态度如何?A.立马请你到办公室喝茶B.只要不影响学习,一切好商量C.帮你解决你感情上的问题9、你谈恋爱了,你同学态度如何?A.劝你们分开.B.渐渐疏远你C.在旁边帮你们 ,做你们的和事佬D.反应平淡(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1、数据显示,如果身边的同学恋爱了,在谈过恋爱的同学中有140人表示支持身边的同学谈恋爱,8人不支持,160人无所谓;在没有谈过恋爱的同学中,有42人表示支持,5人不支持,169人无所谓。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默认或认可和接受身边的同学谈恋爱,可见对恋爱的需求是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或者说中学生在这一发育阶段已经产生对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如果他(她)向你表白了,而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会对谁倾诉?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同学选择向同学、网友和兄弟姐妹倾诉,一般都不愿意向家长、老师倾诉。

可见,同龄人有着基本相同的恋爱观念和价值观,同学、网友、兄弟姐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们出谋划策。

3、当一个男(女)生常在你家楼下等你时,你父母会怎样?我们看到,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家长还是采取不制止的方式,只有少部分家长坚决制止,可见,家长对于同学的恋爱也采取了更明智的方式,他们更愿意与自己的子女沟通,一起解决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中学生的恋爱沟通心理。

结果表明,高中生身心基本发育成熟,异性之间有相互了解的欲望,也有互补和相互帮助的需要。

如果有心事,中学生更喜欢跟同龄人交流和沟通,在同龄人之间有更接近或相似的价值观,更容易产生认同感。

同龄人之间更容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也说明了家长对待男女生交往的传统态度:即不问青红皂白,一味的打压和阻止。

即使现在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情感问题越来越理智,但是处于叛逆期的少男少女对家长也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这是家长和子女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

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处理问题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如果有家长的介入,问题处理起来可能更客观、更得体。

所以家长应该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更加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应对。

这也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假如你遇见一位令你心仪的异性你会怎样?选择把感情埋在心里,默默关注他(她)的比较多,其次是与他(她)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和进步,只有少部分同学选择斩断情思,毕竟时机不对。

可见,青春期的男女生都有恋爱的倾向,但是碍于早恋的后果,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

5、对于高中阶段是否应该交往,恋爱过的同学大多选择应该或者随缘,没恋爱过的同学大多选择不应该交往或者随缘。

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对于恋爱,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能根据自己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恋爱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