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文本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铁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
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和、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
在教学时,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读”上,引导学生聚焦对话部分,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性格,准确把握故事形象,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由此准确揣摩它们的性格特点,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和而不软弱。
2.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朗读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及故事主旨的感悟。
教学难点带着问题在读中思考,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和短处,它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陶罐、铁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罐子的特点。
导语:同学们,大家看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也可以上来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自由表述)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的故事,就是讲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当然不是老师带的这两个,它们可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呢!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准“陶罐”。
质疑:两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过渡: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1)圈画词语: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或是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3)做标记: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分别标记陶罐和铁罐说的话,与同桌试着分角色读一读。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骄jiāo 傲ào 谦qiān 虚xū 懦nuò 弱ruò 相提tí并论 尘chén 土 捧pěnɡ起 古代dài 价jià值 陶táo 罐ɡuàn 恼nǎo 怒 橱chú 柜ɡuì 奚xī落 兄xiōnɡ弟 轻蔑miè 争辩biàn 碎suì片 和睦mù相处 羞耻chǐ 流逝shì 覆fù灭 宫ɡōnɡ 殿diàn倒塌tā 遗yí落 废墟xū 掘jué开 哟yō 朴pǔ 素sù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字形,如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形近字比较、汉字添加偏旁等多样化方式识记,并试着给生字进行组词、扩词练习。
也可以随文识字,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
并结合语境,理解“骄傲、傲慢”这组近义词和“骄傲、谦虚”这组反义词的意思。
◆正音:读好“懦弱”“恼怒”,注意鼻音;“尘土”的“尘”是翘舌、前鼻音。
◆近义词:骄傲——傲慢 懦弱——软弱 恼怒——愤怒 奚落——讥讽 轻蔑——轻视 争辩——争论 羞耻——耻辱 遗落——遗失 朴素——朴实 立即——马上◆反义词:骄傲——谦虚 懦弱——勇敢 恼怒——欢喜 奚落——抚慰 轻蔑——尊重 争辩——附和 羞耻——荣耀 遗落——捡回 朴素——华丽 立即——拖延(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傲] “亻”窄“敖”宽。
“敖”第五笔横折钩从横中线下起笔,下斜至竖中线左拐。
“攵”首笔撇的撇尖轻接左边第三横,末笔撇和捺相交于右下格。
[谦] “讠”窄“兼”宽。
“讠”横折提从横中线起笔。
“兼”中间的长横在横中线上,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撇、捺收笔持平。
[虚] 左上包右下。
“七”的竖弯钩竖段在竖中线,过田字格中心再右弯钩出。
“业”,左竖在竖中线上,末笔横长。
[弱] 左略窄右略宽。
第八笔竖折折钩的横段略高于左边的相应横段,末笔提从竖中线起笔,略长于左边的末笔提。
(3)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懂的词语。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懦弱:软弱,不坚强。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适时范读指导部分句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光洁、朴素、美观,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不见了。
2.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的词句,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
(时间在流逝。
许多年过去了。
)◆结构梳理:第1~9自然段:写铁罐奚落陶罐。
第10~17自然段:写时间流逝,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
3.探究交流,初识故事角色。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中角色的初步印象。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文填空。
过渡:故事中的铁罐和陶罐各自都有什么短处和长处呢?它们的结局又如何?同学们,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试着将表格中前三栏填一填。
名称短处长处结局性格特点给你的启示铁罐易氧化坚硬消失了陶罐易破碎耐保存成为文物(3)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
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名汇报,集体完成表格中“短处、长处、结局”三个栏目的内容填写。
(5)相机补充“氧化”的资料。
氧化——铁的失踪氧化也叫氧化作用,指物质跟氧化合,也泛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助燃。
它能同铝、铁、铜、钾、钠、钙、镁、钡等多种元素直接化合成各种氧化物。
金属生锈,煤、柴燃烧等都是氧化现象。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生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
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水合氧化物。
经过较长的时间,铁罐层层被氧化直至最后完全被氧化而成为粉末。
这就是铁罐最后无影无踪的原因。
4.引导学生朗读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4次。
)(2)与同桌合作,将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指名学生表演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演员”读得怎么样?你觉得怎样读更好?(学生自由讨论、表演朗读。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不同的性格特点?它们的结局又给人怎样的启示?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铁罐和陶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2.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懂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3.通过《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所蕴含道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例子,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试着仿写一则小寓言。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字词巩固。
国王骄傲傲慢谦虚懦弱神气住嘴相提并论王朝尘土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2.指名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陶罐和铁罐。
)它们分别有哪些长处和短处?(铁罐坚硬,但是会氧化;陶罐易碎,但是耐保存。
)它们最后有什么不同的结局?(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了。
)3.出示课本上两只罐子的图片,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朗读了两只罐子的对话。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它们的表情和神态,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述)大家用到了上节课我们学到的新词“傲慢、轻蔑、谦虚”等来描述,很好!这到底是两只怎样的罐子呢?我们还是要回到课文中去,看看它们是怎样相处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两只罐子相处得好吗?你从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不好。
从“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看出来的。
)3.“奚落”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或找一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二)品读第2~9自然段。
1.品读铁罐说的话,体会铁罐的性格特点。
过渡: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呢?你们能找出它说的话读一读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圈出表示铁罐说话态度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别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铁罐说的几句话,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傲慢、轻蔑、懦弱”等词语。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懦弱:软弱,不坚强。
(3)质疑交流:你从铁罐说话时的几种不同的态度和语气,体会到它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最后简直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
感叹号的运用说明铁罐的内心一次比一次气愤,态度也越来越不友好,充分体现了它的傲慢无礼、狂妄自大。
(4)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感情渐进,充分感受铁罐的狂妄无礼。
2.品读陶罐说的话及其态度,体会陶罐的性格特点。
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由读一读陶罐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