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方案技术交底

砌体方案技术交底

5、构造柱设计
5.1、填充墙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处、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相邻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米;屋面女儿墙或露台、阳台栏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5m;洞口宽度大于1.5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大于3.0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所有女儿墙顶和需要安装栏杆的栏板墙顶均设C20细石砼压顶,20%坡向内侧(屋面),最薄处60mm厚,压顶内配ф6.5@200钢筋网,具体参考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确认的构造柱平面布置图。
13、砌体完成后次日进行浇水养护3天,保证墙面湿润。
14、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的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进行预留或预埋,不得在已砌筑的墙体上打洞和凿槽。
15、安装后的管道表面应低于墙面4~5mm,并与墙体卡牢固定,不得有松动、反弹现象。浇水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填实封闭。外设12.7mm×12.7mm的φ0.7镀锌钢丝网,网宽应跨过槽口,每边不得小于80mm。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表格
五标砌体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表格编号
CSCEC-PM-0803
项目名称
及编码
云阳金科世界城一期二组团五标段
第页
共页
施工班组
分项工程名称
工程量
分包商
负责人
1、砌体工程选用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蒸压加气砼砌块
m3
用于主楼、裙楼及附楼
2
M5.0自拌水泥砂浆
m3
用于主楼、裙楼及附楼
10、砌体砌筑到离顶板或梁时,应留一定空隙(约200mm高),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间隔14天后,再采用页岩实心砖斜砌,斜砌角度为60-90度。大于3m填充墙采用双向斜砌,斜顶砖两头采用三角形砼预制块进行砌筑,并保证灰缝饱满,无通缝,瞎缝。
11、每楼层砌筑完毕后,必须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
12、砌块墙体砌筑应采用双排脚手架或门式脚手架进行施工,严禁在砌筑的墙体上设脚手孔洞。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要牢固、稳定,标高尺寸要符合要求,钢筋要经过隐蔽检查。构造柱、圈梁等构件支设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混凝土搅拌:原材料要按配比严格计量,按先放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的顺序进行,要进行充分搅拌。要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搅拌期间要按要求测试。
(3)混凝土运输:由搅拌机卸出后,及时用手推车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
5.3、不大于200的墙垛和洞口两侧边框,均设置为加筋现浇混凝土,内设2φ10纵筋锚入上下梁板,φ6@200拉结筋。拉结筋长度为700mm且不小于1/5墙长。
5.4、所有女儿墙顶和需要安装栏杆的栏板墙顶均设C20细石砼压顶,20%坡向内侧(屋面),最薄处60mm厚,压顶内配ф6.5@200钢筋网。
5.5、设置构造柱处墙体应留置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相邻两皮错开10cm,每皮设置。构造柱马牙槎留设按样板墙施工。
(4)混凝土浇筑、振捣:浇筑前,必须查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施工时,要保证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浇筑圈梁等水平构件后,表面要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现浇混凝土不许污染砖墙面。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许踏钢筋,散落下来的混凝土及时清理。
(5)构造柱混凝土可以采用分段进行,若采用分段施工时,每段高度不可大于2.0m。
4、砌块就位与较正:砌筑前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吊运就位。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5、砌块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约200mm高),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间隔14天后,再采用页岩实心砖斜砌,斜砌角度为60-90度。大于3m填充墙采用双向斜砌,斜顶砖两头采用砼预制构件进行砌筑,并保证灰缝饱满,无通缝,瞎缝。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比进行配料称量,用水必须采用饮用水或自来水,用水量参照配比计量,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预拌砂浆后加水。水泥砂浆拌合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
1、上下层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为200mm,每两皮为一循环,个别情况下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小于90mm。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柱钢筋保护层为25mm,其他构件钢筋保护层均为15mm。
4、过梁设计
门窗过梁根据墙体厚度、洞口宽度按《西南图集03G301(一)》选用,过梁,洞口紧靠柱墙结构时,做成现浇过梁,过梁钢筋与结构连接采用植筋方式,过梁钢筋锚入柱或剪力墙满足植筋锚固长度要求。预制过梁搁置长度为两端共6cm。
2、电梯井道圈梁:高层最下层地面起每2000mm一道(中对中),圈梁高度300mm,高层为三方开口梁,特殊圈梁为顶层顶板下500mm一道;洋房最下层地面起每2000mm一道(中对中),圈梁高度300mm,为三方开口梁,特殊圈梁为顶层顶板下500mm一道(详见图纸),配筋由甲方设计提供要求。
3、钢筋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后均应经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同时要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2、构造柱截面尺寸为墙厚×200mm,构造柱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4Ф10,底部、顶部钢筋均采用植筋方式与混凝土结构进行连接。构造柱纵向受力钢筋与其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24mm,100%钢筋接头百分率。箍筋为Φ6@200/250,构造柱上下两端距结构600mm箍筋应加密,间距为200mm,第一道起步筋距结构表面50mm。主筋搭接长度为67cm。
(2)分析和优化管线布置、走向的合理性,在砌体墙面标出管线安装准确位置,作为线管定位线。
采用在结构柱墙上喷灰缝线,灰缝线为10mm,并以上往下排,灰缝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后塞口预留200mm高后从上往下计算,模数不够时用多孔砖调节,但墙下口至少留三匹多孔砖厚度,如有混凝土反坎,则另加200mm,如最下口高度不符合烧结空心砖模数时,在楼面或混凝土反坎上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3.1.2设置砌筑控制线:
(1)由基准控制线,引出砌筑轴线、边线,并距离墙体边线墙体20-30CM引出检测和恢复控制线。
(2)在砌筑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向施工工人交底,明确烟道、风道、管井尺寸,厨卫开间等准确尺寸。
3.1.3设置线管定位线:
(1)由水电图纸和入户接口,在地面上弹出给水管、排水管、弱点管、强电管等线管的走向。
3
M5.0自拌混合砂浆
m3
用于电梯井道
4
厚壁/普通页岩空心砖
m3
用于主楼、裙楼及附楼
5
多孔砖
m3
用于主楼、裙楼及附楼100墙
6
页岩实心砖
m3
临土、架空层外墙;门窗洞口
7
C20混凝土
m3
用于门槛及反台
8
C20混凝土
m3
用于砌体构造柱、过梁、圈梁
9
HPB300Ф10钢筋
t
构造柱纵筋
10
HPB300Ф6.5钢筋
2、每一楼层内的砌块墙体应连续砌筑,不留接槎。如必须留槎时,应留成斜槎,或在门窗洞口侧边间断。
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转角处、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均应沿墙高或柱高每500mm高在墙体水平灰缝中放置2φ6拉结钢筋(墙厚小于等于240mm),起步为距楼地面400mm高,采用植筋与结构相连,拉结钢筋每根伸入柱或墙12D且不小于100㎜。
(6)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文明施工,严禁随地倾到和遍地洒落,同时要防止砼浇筑时对墙体的污染。
构造柱、门跺、板带、圈梁等模板支设采用15mm厚竹胶板、30×80木方、Φ48×2.8mm钢管,构造柱模板必须使用对拉螺杆,要求拼接严密,支撑刚度、强度满足要求,并沿砌体边缘粘贴双面不干胶泡沫条,防止漏浆。
按砌块排列图在砌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1、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按图排列砌块,尽量使用主规格砌块。
2、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度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
3、纵横墙交接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转角处,应使纵横墙的砌块相互搭接,隔皮砌块露端面。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砌块隔皮露端面,并坐中于纵墙砌块,如下图4.2-1。
6、填充墙砌体砌筑前蒸压加气砼砌块及页岩空心砖砖应提前2d浇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砌筑当天再浇一次,以含水率不超过30%,水浸入加气砌块面内深度8mm左右为宜。
图4.2-1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转角处、交接处砌法
根据灰缝线相对砌块上边线之间拉准线,且一线一拉,砌块以准线砌筑。
提前做好混凝土和砌筑砂浆配合比,由试验室做好试配。二次结构所用混凝土和砌体砂浆所用的水泥、砂石和外掺料进场必须经现场检验和复验合格方准使用,混凝土按照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标养试块,砌筑砂浆按照每砌筑250m3至少留置一组砂浆标养试块。
构造柱及上面无浇筑空间的现浇过梁上部必须留置撮箕口形状的浇筑口,浇筑口高出梁底5cm便于混凝土浇筑密实,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将上部漏斗锥体凿除。
1、构造柱、板带纵向受力钢筋及拉结筋与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埋筋及预埋铁件方式进行连接,首先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与植入钢筋外甩部位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部位确保绑扎丝扣不少于三道。然后在纵筋上画出箍筋间距,按要求绑扎箍筋。在柱顶、柱脚与圈梁钢筋交接部位、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部位按设计要求箍筋进行加密。为固定构造柱的位置,在砌砖墙时留置马牙槎,沿墙高度每500mm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砌完墙后,应对构造柱钢筋进行修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及间距的准确。
t
构造柱及拉结筋、压顶
2、施工工艺
2.1、砌筑施工工艺:
放线→验线→画灰缝线→基层清理、湿润→排列砌块→拉线→砌筑→预留洞施工→质量验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