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胶产品常见缺陷讲义

塑胶产品常见缺陷讲义


b
“气冲花”不同光泽的小片。
b 10.模花:出现在制品同一位置,而大小、长短、程度一样。(属模具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根据样板判定)
b 11.拖花:工艺条件不良,使制品脱模时侧面被模腔拉花。(视轻重量
b
程度判定)
6/16
(二)、制品表面缺陷
b 12.气纹:热流冲入模腔时,而模腔却排气不良造成的气纹、流纹、气
b
花,有类似于手指纹。(在水口位周围出现比较多)
(二)、制品表面缺陷
b 16.皮纹不均:模具喷砂不良,使制品表面皮纹粗、细不均。
b 17.锈渍:模腔生锈,使制品表面出现相应类似皮纹,但极不均匀的片
b
状或斑块。(视所出现的表面不同程度来判定)
b 18.颜色变异:制品相对样板或装配颜色偏差,即颜色不配套。(以打
b
色机和颜色接收极限判定)
b 19.缩水:制品表面出现凹痕、凹陷。有柱位、骨位或胶位太厚原因造
塑胶产品常见缺陷讲义
惠州王牌第二生产基地
注塑厂 技术品质部
塑胶产品常见缺陷讲义
目录
塑胶产品常见缺陷
塑胶产品缺陷及不良现象叙述
机械装配性能 塑胶制品表面缺陷
喷油不良
丝印不良 烫金不良 包装不良
关闭 开始
一、塑胶产品常见缺陷
b 1.目的
b
明确塑胶产品常见缺陷的种类、等级,以澄清收货标准,同时用于培
b 4.粘模:制品贴在前模或后模模腔内,开模后制品不能完整取出。(常 称
b
“粘模”)
b 5.粘柱:制品柱仔断裂后粘在模腔内,造成后续啤件柱子位成型欠缺、
b
不完整。
b 6.爆光:透明产品在塑胶内部形成断裂层,外观极为明显如爆镜。
3/16
(一)、机械装配性能
b 7.漏工序:产品制作工序不全,如漏“加工、丝印、喷油、烫金、安装、
2/16
二、塑胶产品缺陷及不良现象叙述
(一)、机械装配性能
b 1.变形:弯曲、扭曲、翘曲,或产品柱弯、柱斜。比如装配钮仔后出现
b
钮位下陷、倾斜等。
b 2.断裂:制品某部位断裂或有裂纹。比如:断柱、断脚、断扣、边缘崩
b
裂、水口位裂和热熔接纹等。
b 3.肓孔:制品孔走满胶、形成“堵孔、塞孔”。(属模具断针造成)
训生产人员、质检人员。
b 2.适应范围
b
本厂生产的所有塑胶产品(包括全部工艺流程)。
b 3. 缺陷等级区分
b 3.1 主要缺陷
b 3.1.1 不良现象促使产品失去主要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为客户所拒收,称
b
为主要缺陷。
b 3.2 次要缺陷
1/16
一、塑胶产品常见缺陷
b 3.2.1 不良现象促使产品部分功能偏差或明显外观缺陷为客户难以接收,
b
称 为次要缺陷。
b 4. 缺陷收货标准
b 4.1 严格按照GB2828抽样方式计数表来判定,祥情参阅GB2828抽样方式。
b 5. 缺陷的名称
b 6. 缺陷形成原因、对策。
b 6.1 不良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通常采用特性要因图(即因果图、鱼剌
b
图),并从 以下五个方面来着手改善:
b
A、人员、B.材料、C.方法、D.设备、E.环境。
b
成缩水。(以符板判定)
b 20.披峰:制品边缘、顶针印位、孔位溢料,形成飞边、毛剌。(应采
b
用后续加工处理)
b 21.拖反:制品边缘或孔位在脱模时反口。
8/16
(二)、制品表面缺陷
b 22.胶丝未断:塑胶制品披峰、毛剌经手加工处理后胶丝未完全脱离制
b
品。常见有“孔位、边位”脱丝未脱。
b 23.烘影:制品局部受热在表面形成“哑克色”的圆印亦称“鬼影”。
b
颜色接受极限标准来判定)
b 2.厚薄不均:塑胶制品表面喷油厚薄不均。(影响表面颜色和光泽度)
b 3.喷油起皮、起泡:制品表面油层起皮、起泡。(可能温度过高造成)
b 4.喷油粗糙:喷油表面不光滑,粗糙、呈橙皮状。
b 5.喷油尘点:用油不干净,空中尘土太多或工件表面清理不良。
b 6.喷油附着力不足:透明胶纸粘贴后明显撕落,胶纸型号19mm宽。
b 6.产品发白:产品在脱模时局部受力处发白(颜色偏白),常见有“边
b
发白、扣位发白、柱位发白、拖白”,最常见顶针造成的“顶白”。
b 7.顶高:有顶针印的表面肉眼能看出稍微比别处高出一点形成凸点。
b 8.顶穿:制品表面明显可以看出顶针印痕。
b 9.料花:因注塑参数工艺调整或料温不够使制品表面或侧面出现类似
b
称“夹水纹”。(依照样板判定)
b 3.黑斑:黑色以外颜色的在产品表面出现不同颜色的点。(依照客户样
b
板判定)
b 4.白斑:白色以外颜色的在产品表面出现白色点,亦称白点。(这种情
b
况按客户要求来判定)
b 5.混色:产品表面混有一团一团、一块一块其它颜色的塑胶,属转料时
b
料筒清洗不净。
5/16
(二)、制品表面缺陷
b
配尺寸超差,一律重不良判定。(如不影响性能和装配的按轻不良
b
判定)
b 12.水口剪切不良:水口剪切不平、突出,通常称“水口位突出、水口 位
b
高”。(按括手或影响装配来判定)
4/16
(二)、制品表面缺陷
b 1.粘胶:在上一制品后残留的胶渣在模腔内,导致粘在后一制品表面,
b
称为“粘胶、胶屎”。
b 2.熔接线:来自不同方向的流体热熔接时不够紧密形成线状的痕迹,常
b 13.刮花批伤:类似“划伤”属作业员、后续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包装 运
b
输过程中造成。常见有“水口边缘批伤”。(视不同表面轻重程度

b
定)
b 14.光影:有皮纹要求的制品表面出现与背骨位、加强筋等相应的光泽
b
区域。常称“光身、光印、骨影”。(不明显或后续喷油能遮盖的

b
接收)
b 15.表面粗糙:模具喷砂过粗或7/模16具表面刨光不良,使制品表面皮纹粗
b 24.打磨烧边:一般指透明镜面因刮伤、划伤进行打磨时温度太高,促
b
使颜色变异。
b 25.打磨不均:镜面以打磨后存在明显视觉差异。
b 26.制品污渍:制品表面油污、手指纹、灰尘、蹭迹或其它污渍物。
b
(用绒布能擦除的按次要缺点来判定)
9/16
(三)、喷油不良
b 1.喷油颜色不对:油漆配色不当或喷油过薄、过厚造成。(以打色机和
b
包装”等。
b 8.原料不对:材料用错,导致产品机械性能不合要求。比如装配后产生
b
爆裂、变形或影响产品耐用性等。
b 9.孔位多胶:孔位多走胶,属溢料,类似孔中披峰。(轻微可作加工处
b
理)
b 10.走胶不齐:制品柱位、边缘等部位填充不足,欠缺原料造成成型不
b
健全。(一般属注塑成型工艺调置不当)
b 11.尺寸超差:产品尺寸超出工程监图范围,尤其是客户特别要求的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