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二)CT
正常表现
平 扫
增 强
2.异常表现
水样密度囊性病变(囊肿) 低密度、软组织密度、混杂密度
(良、恶性肿瘤) 高密度肿块(血肿) 极高密度影(结石) 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积水(梗 阻病变)
三、疾病诊断
(一)
(二) (三) (四) (五)
肾与输尿管结石 肾与输尿管结核 肾癌 肾囊肿与多囊肾 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
肾与输尿管结石 (renal and ureteral stone)
典型临床表现:放射性疼痛及血尿
分类: 阳性(90%↑) 阴性
平片首选
[影像学表现]
1.肾结石
位置:单侧或双侧,位于肾盂或肾盏内,
极少发生于肾实质
形态:圆形、卵圆形、桑葚状、鹿角状、
或分层状。铸型结石
密度:高而均匀、浓淡不均、分层
鉴别:胆石、淋巴结钙化、肠内容物
肾 结 石
正位
侧位
双肾铸形结石
双肾多发结石
右肾结石
2.输尿管结石 来源:多由肾结石下移而来 部位:多发生于生理狭窄处
形态:米粒样
长轴与输尿管走向一致
右输尿管结石肾盂积水
平
片
IVP
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积水
平 片
IVP
肾与输尿管结核 (renal tuberculosis)
正 常 肾 盂 肾 盏
正常肾盂形态
常见型
分支型
壶腹型
正 常 输 尿 管
2.异常表现
肾盂肾盏变形、移位:肾实质内占位性 病变 肾盂肾盏破坏:边缘不规整-肾结核或 肾癌 充盈缺损:腔内病变-肿瘤、结石、血 块、气泡等 扩张积水:梗阻所致-肿瘤、结石、先 天狭窄、外在性压迫等
受压变形、移位
破 坏
右肾囊肿
增强
平扫
右 肾 囊 肿 出 血
多囊肾 (polycystic renal disease)
[临床与病理] 遗传性疾病,一种先天发育异常 常合并多囊肝 中年时出现症状,表现为腹部肿块、 血尿、高血压、肾功不全等。 病理表现为双侧不满大小不一多发 囊肿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两肾增大,边缘呈波浪状。 2.尿路造影: 肾盂、肾盏受压移位、 拉长变形、分离。 3.CT、MRI: 双肾布满大小不等囊肿, 多为水样密度,有时可呈血性密度。 增强扫描无强化。
肾上腺
一、检查技术 (一)CT检查 最佳影像检查技术 平扫 宜用4~5mm薄层扫描 增强 肿块性病变需作增强扫描 (二)MRI检查 平扫 增强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表现
密度:软组织密度 位置: 右-肝内后方,右膈肌角外侧,下腔静脉后方 左-左肾上极、脾与腹主动脉之间 形态:边缘光滑无外突节结,侧支厚度<10mm 右-斜线状,倒“V”或倒“Y”形 左-倒“V”、倒“Y”形或三角形 增强:均一强化
!尿路急性炎症、尿道狭窄等禁忌
方法:通过膀胱镜将导管插入输尿管内 透视下注入10-25%泛影葡胺约510ml,使肾盂肾盏显影
腹主动脉及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病变或肿瘤血供情况。
CT 检 查
平扫:扫描范围包括全部肾脏,或继续 向下扫描观察输尿管。层厚10mm, 显示小病灶可用5mm。 增强:经静脉快速推注60-100ml,注毕 即行双肾区扫描以观察肾实质, 5-10min扫描以观察肾盂输尿管
5.MRI
其价值在于确定有无瘤栓。
右
肾
癌
肾囊肿 (renal cyst)
[临床与病理] 以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多 见 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病理上为一薄壁充液的囊肿 可单发或多发
[影像学表现] 1.平片:多无异常,偶见囊壁弧线样 钙化。 2.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受压、变形、 移位。 3.CT、MRI: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 圆形,边缘光滑,水样密度或信号, 壁薄,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增 强扫描无强化。
质空洞形成-不规则造影剂团与肾 盏相连。
病变进展:广泛破坏,肾盂积脓,IVP
常不显影,逆行造影见肾盂肾盏变 成一个扩大而不规则的腔。
输尿管结核:边缘不整、僵直、狭窄
或扩张。
肾结核
IVP:肾下极造 影剂团(空洞)
3.CT
早 期
肾实质内低密度影,边缘不整,增强扫 描见造影剂进入,代表空洞
病变进展
部分乃至全部肾盏、肾盂扩张,呈多个 囊状低密度影,肾盂、输尿管壁增厚。
正常肾上腺
(二)异常表现
1、肾上腺肿块 水样密度:肾上腺囊肿,腺瘤(富脂) 均一软组织密度有强化:腺瘤,嗜铬C瘤, 转移瘤 含脂肪低密度灶:肾上腺髓脂瘤特征 内有坏死,囊变伴不均一强化:嗜铬C瘤, 皮质癌,神经母C瘤 2、肾上腺增生 双侧面积和侧支厚度超过正常 3、肾上腺萎缩 双侧变小
肾上腺增生
[临床与病理] 多为继发 临床表现:尿频、尿痛、脓尿、血尿, 及结核中毒症状。 病理:皮质感染-髓质干酪样坏死-乳头受 累-肾盂肾盏破坏-输尿管结核;钙化-全 肾钙化(肾自截)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可无异常。云絮状、环行钙化。晚期全肾钙化
右肾自截 左肾积水
2.尿路造影
早期:肾小盏边缘不整如虫蚀状肾实
多囊肾(伴有多囊肝)
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
[临床与病理] 胚胎发育期间,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数目、 结构和位置等异常。 常见类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异位肾、孤立肾和马蹄肾。 临床表现多样,可无症状或因并发症而 出现梗阻、感染或结石表现。
[影像学表现] 1.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double pelvis and double ureter)
目的 显示解剖形态;了解排泄功能 准备(1)有无禁忌症,碘过敏试验 (2)肠道准备 方法 取仰卧位-摄腹部平片-造影 剂20ml静脉推注-下腹加压-于 1-2’、15’、30’分别摄肾区片 -30’去腹压摄全尿路片
逆行肾盂造影
Retrograde Urography
目的:显示肾盂肾盏,适用于IVP显影 不良或不显影者
第一节
肾与输尿管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腹部平片 尿路造影 血管造影 (二)CT检查 平扫检查 增强检查 (三)MRI检查 平扫检查 增强检查 MRU
腹部平片(KUB平片)
※ 为泌尿系常用的初查方法 ※ 常规摄取仰卧前后位片 ※ 观察肾脏大小、形态、位置等, 并可显示阳性结石或钙化
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 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
4.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
两肾下极融合,形似马蹄。 肾脏位置较低。肾轴自外上斜向内下。
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肾盂前而肾盏后。 常合并肾积水或/和结石。
第二节
一、检查技术
膀 胱
(一)X线检查 1 X线平片 前后位及侧、斜位。 2 膀胱造影 (1)顺行性:为IVP的一部分。 (2)逆行性:3%-6%碘化钠 100-200ml (二)CT检查 1 平扫 口服造影剂;储尿;层厚5-10mm。 2 增强 30-60min后病变部位扫描。
充盈缺损,单发或多发。 乳头状瘤:较小、有蒂,光滑; 乳头状癌:宽基底、不规则、菜花状, 侵犯肌层致局部膀胱壁僵硬。
2.CT
局部膀胱壁增厚或腔内肿块;周围脂肪和 邻近器官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
3.MRI
可显示肿瘤对膀胱壁侵犯深度。
充 盈 缺 损
膀胱癌
膀
胱
癌
肿块:平扫和增强
壁局限增厚:平扫和增强
第三节
一侧或双侧肾各分为上下两部,分别
有肾盂和输尿管。 通常上方的肾盂肾盏较小。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2.异位肾(ectopic kidney)
系胎儿期肾上升过程发生异常所致。 多位于盆腔内。
表现类似正常肾。
胸腔异位肾
3.肾缺如(孤立肾)
系一侧肾未发育所致。 患侧肾缺如,肾床为肠管等结构占据。 无异位肾。健侧肾代偿性增大。
MRI 检 查
平扫:常规横断位扫描,辅以矢状位 或冠状位,利于显示解剖结构 增强:顺磁性Gd-DTPA,静注。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 腹部平片
1.正常表现(肾) 形态:蚕豆形 位置:T12~L3;右略低于左 大小:长12~13cm,宽5~6cm; 肾脊角:15 0 ~25 0。
腹
部 平
片
增大、息肉、输尿管囊肿等; 囊袋状外突:见于憩室; 膀胱输尿管返流:先天异常、尿路感染、膀 胱出口梗阻等。
(二)CT
正常表现:
平扫 圆形或椭圆形,腔内水样密度,膀 胱壁厚度均一,内外缘光整。 增强 早期膀胱壁强化,1小时后,腔内为 均匀高密度。
异常表现:
膀胱壁增厚:充盈状态下壁厚5mm。 弥漫性增厚-炎症、慢性梗阻; 局限性增厚-膀胱肿瘤。 腔内肿块:肿瘤、血块、结石等,CT值不 同或位置改变可资鉴别。
三、疾病诊断
膀胱结石 (urinary bladder stone)
[临床与病理] 主要见于男性,10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人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表现:排尿疼痛、尿流中断、尿频、 尿急和血尿等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阳性结石:耻骨联合上方圆形或椭圆形致 密影,大小不等,边缘光滑或毛糙,密度 均匀、不均或分层。结石可随体位改变位 置。 2.膀胱造影 可进一步明确憩室内结石,并能发现阴性 结石。 3.CT 易于发现阴性结石。
2.异常表现
密度异常:钙化-肾盂结石、肾结核、 肾癌及肾囊肿等 轮廓异常:肾影增大或局部外突-肾 盂积水、肿瘤或囊肿等 局部凹陷:瘢痕收缩 肾影消失:肾周病变-脓肿或血肿等
尿路造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正常表现 肾盂肾盏 肾小盏-体部、穹隆部 大盏-顶、颈和基底部 肾盂-喇叭型、分支型、壶腹型 输尿管 连接 长度 行经 生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