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

浅析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

浅析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赵春艳(四川师范大学)摘要:世界人口的发展呈现着这样一些新特点;全球人口大流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达提高,政府干预人口发展,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相合等。

最突出的一点是:人口与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关键词:人口发展生态环境资源新特点人口增长矛盾危机平衡尖锐一.人口发展: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世界人口统计数据:1804年世界人口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估计,到今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1.57亿。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0年间,世界人口净增长率为600%。

目前世界人口分布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各大洲各地区很不平衡。

亚洲最多, 占世界总人口57.9% , 依次是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大洋洲人口最少。

百分比分别为: 欧洲15.5%非洲11.7%拉丁美洲9%北美洲5.4%大洋洲0.5%世界各地区和各国的人口密度相差十分悬殊。

1 9 8 9 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 人。

亚洲最高达106人; 欧洲第二, 为100人; 拉丁美洲和非洲为20人; 北美洲为13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大洋洲,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构成,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

发达国家一般表现为人口老化, 大多属于“老年型”。

发展中国家年龄构成一般均较年轻, 尤其是非洲国家, 一般属“年轻型”。

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大体上保持平衡, 性别比在100左右发达国家的性别比比发展中国家要低一些。

世界人口的发展呈现着这样一些新特点;全球人口大流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达提高,政府干预人口发展,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相合等。

最突出的一点是:人口与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地球上的空气是有限的,其厚度只不过是地球直径的2.25%。

,地球周围空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只是地球重量的百万分之一。

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约0.26%。

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约为3.8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2.8%。

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淡水量的3%。

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

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1000倍。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在这1000万~3000万种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生物灭绝。

仅1975~2000年短短25年就有50~100万种物种消亡。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已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

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

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如: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能源危机,化学污染等。

三.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与生态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

一.大气污染:由于人口增加,对物质需求相应增加,于是加大化工发展与森林砍伐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产生大气污染,也就是指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现象。

其严重后果是:气候变暖(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平流层臭氧层变薄(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受到伤害)、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产生酸雨二.水资源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土地荒漠化: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40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三.海洋资源破坏与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

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引起沿海环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

由于过度的捕捞杀害,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四.能源危机:人类的生活越发离不开能源了。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有90%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石油1万亿桶、天然气120万亿立方米、煤炭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石油是45~50年、天然气是50~60年、煤炭是200~220年。

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是我们从现在起要关心和参与的事情。

参考文献:甄宗秋.世界人口现状.生物学教学1997(4)候文若.世界人口发展新特点.世界知识1983(3)穆光宗.亲生态人口与生态文明.世界环境2010(4)栾远新.世界水资源及其分布.东北水利水电1994(10)人口与生态脚印.协会工作通讯2010(5)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摘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普查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89.48万人增加46.95万人,增长52.4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96%上升到9.71%,增加1.75个百分点。

成都市老龄化水平比四川省10.95%低1.24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0.84个百分点。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社会问题养老制度提高生育应对对策一.成都市老龄化的现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普查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89.48万人增加46.95万人,增长52.4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96%上升到9.71%,增加1.75个百分点。

成都市老龄化水平比四川省10.95%低1.24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0.8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10年成都市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1951-1958年是我国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根据普查资料推算,成都市55-64岁的人口有160万人,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将有16万人进入老龄人口,预计2020年成都市老龄化水平将突破15%。

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成都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按照联合国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成都老龄化率在国内城市中又居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成都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在拓展,老龄设施建设在加强。

尽管国家和省市为发展养老服务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养老服务业,但多属指导性文件,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到实处。

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几乎都是租用,年限有20年、30年不等。

已兴办的不敢增大投入,担心一旦国家建设需要就会面临拆迁,有意兴办的却望而生畏。

加之目前我市还未制定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补贴的“民办公助”政策,大多数养老机构是微利甚至无利,有的尚在艰难维持,许多民间资金不愿投入养老服务相关产业或持观望态度,从而制约了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人口现状,一系列的老龄化问题也正在向我们袭来:城市老人希望由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收养的愿望日趋强烈,而养老基金严重不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机能日趋衰退,抵抗能力不断降低,健康状况下降,一个社会的老年人越多,其患病的可能性及由此产生的医疗服务需求将越大;由于“打工潮”和城市新移民的增多,老年人“有所养”而“无所依”,生存环境亟待改善;抚养比上升导致劳动力成本加大;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老年人口过多,青壮年人口太少,引发就业问题.......二.应对成都市老龄化的对策从提高生育率角度来缓解老龄化发展。

只有老龄化趋势得到缓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现在普遍存在的生育率降低的现象不可避免的带来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

考虑调整实施30 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当其时。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信》明确提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年后,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得到缓和,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完善养老制度。

如果说上述根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方法,即提高生育率,在现阶段全国范围内推行尚有待进一步推敲研究的话,完善现有的养老制度则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家庭、国家和社会要三管齐下。

“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和做法我们仍然要予以尊重,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家庭养老还会是主要的和最好的养老方式。

为长期照料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照料提供者的家庭照料责任给予充分的承认并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德国、瑞典、瑞士、英国、日本等已普遍实行“家庭照料补贴”政策,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对家庭成员因家庭照料责任而导致的养老金损失进行补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