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革命》读后感800字
场景革命是一本值得我们去阅读的书,下面整理了《场景革命》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场景革命》读后感800字一
商报越来越薄了。
酒店大堂,咖啡吧的人也少了。
咖啡桌一张张洁净如新,沙发依然优雅簇拥着,只是,人都去哪了?恍惚间,你会怀疑这还是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吗?繁华的硬件还在,只是往日的喧嚣没有了。
估计大哥大姐和叔叔辈儿的脑海里,旋律已起,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部分人已经先捉急起来,他们开始天天喊转型转型转型……
娘娘召集读书会,和朋友们激荡了一整个下午之后,今天静下来再次翻开这本《场景革命》。
和平日萦绕在耳边的许多声音融合在一起,似乎能品出点味道了。
什么是场景?什么是革命?革谁的命?又为什么是场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们面临的是怎样一个新时代?
想起老爸讲物资匮乏的供销社年代,人们走到柜台都是问,有没有钢笔?能写不?能写就来一支!
解决了物质生存问题,人们就自然地意识到,我是不同的。
后来社会协作进步,生产力发展了,物资也就越来越丰
富,钢笔还是钢笔,但色彩更丰富了,样式更精美了,材料和样式都脑洞大开了,还能代表不同身份,不同用途。
更多更细腻的需求,井喷出来,并被大的社会化协作给满足。
钢笔不再是简单的钢笔了。
这就是那时的场景,那时的革命,那时的场景革命,30年激荡的影子犹在。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和.net时代,门户逐渐占了纸媒的上风,人们会为有一个邮箱,QQ,一个博客,一个大V,能网上点播,能更快速看到更外面的世界,……,兴奋不已。
解决了信息生存问题,人们就自然地意识到,我是不同的。
十年之后,你认不认识我,我仍然不认识你。
信息却已经相当丰饶,足不出户尽知天下S,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一个胖纸占满。
信息技术越发完善,能够光度连接一切。
所谓场景,就是一个一个无穷无尽的个性化需求被任性满足的手段和方式。
因为连接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信手拈来。
所谓革命。
革的还是思维的命。
传统的思维里,吃饭,先得买菜。
去,买回来,做,吃。
每一个环节都细分成一个大的产业,各个独自提供模块化的产品和服务。
各自闭门造车,相互竞争、防范、YY。
现在的思维是,首先梳理你的需求链。
买菜是为了吃饭,
这是物质需求。
和谁一起吃,这是社交需求。
吃饭得有场所,吃什么怎么吃,这是自我存在感的需求,你在表达我对世界的态度。
大家都要吃饭,能不能整合到一起,这是成本控制需求……把这些需求打包人性化的整合到一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把它完美的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场景。
从前卖方为王,像旧时候地方军阀一样,把生活元素单个的包揽和控制起来,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价值服务体系,崩塌了,崩塌了,崩塌了,三遍。
现在买方更任性,追求个性化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就更感性。
通过场景感,从冷冰冰的军阀老爷的管制式消费,切换到到处都以我为中心的人性化角色转换。
懂我说的,懂我没说的。
场景设计者都考虑好了,能让我秒懂,结账比从前毛爷爷的方式还简单。
把一切资源的界限和边界打垮,用更人性化,更精细,更高效的方式重新高效连接起来,重新塑造和适应全新而细腻的需求。
这就是跨界,这就是新的场景,这就是革命。
《场景革命》读后感800字二
初读场景革命这本书,会对书中某些场景有所共鸣,如加入Uber的兼职司机,收拾好一天的疲惫,下班时打开Uber,载几个附近的乘客再回家,可能因为赚钱,也不全是为了钱,可能是一种排压,可以和不同人聊天,获得不一样的收货;
又如爆米花定价逻辑--两只手同时进入一大桶爆米花中,这种微妙的刺激难以言喻,伴随碳酸饮料的可乐一笑中,无论是爱情片,或我见犹怜,还是恐怖片血脉贲张,距离都会被迅速拉近。
以上场景是影响我最深的,但并不是全部。
初读这本书,有很多疑惑,好像这么书不知道写什么,只收获一些能产生共鸣的场景。
为了解惑又带着问题从新看了本书,发现本书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如我们想为某个产品打造一个场景,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本书提供了理论基础,那我们就会知道支撑场景有四要素:体验美学,空间链接,社群,数据。
如若让我自己定义场景,应该只是一个画面,或多或少只有四要素其一或其二,但看过本书后,如有机会做产品的话,就会让我的产品场景尽量体现以上四要素。
那拥有以上要素的场景又是怎么办到呢,本书也专门提供构建场景的方法论: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流行即流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拥有以上方法的碎片的,但并没有上升的理论层面,如分享即获取,和我们传统文化先予后取是吻合,如你分享了你的观点,他人认可了你,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你的观点的消费者,如果你的受众很多,如吴晓波老师频道一样,那他的价值将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个人想对这本书的书命谈点个人的看法,本书名叫场景革命,革命在汉语字典的意义是: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
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套上以上定义我不知道是否确切,但从本书的脉络和所表达的意思看看本书更像是教我们如何做营销,有点像策划方案,貌似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是如何让某个商业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的让顾客买单,似乎取名为场景(产品)营销新思路、互联网营销新理念(思维)更适合,当然这也是本人的一点突发的感想,对作者无任何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