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趣味性课堂

教育趣味性课堂

教育趣味性课堂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它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我们能解读出哪些信息呢?
1.我们不是最好的老师;
2.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3.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什么呢?是障碍,是煎熬,是痛苦,是一日三秋,是无效劳动,是厌学产生的渊薮。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下,即使教师讲得再努力,学生也总会有时处于走神状态,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

正所谓:“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
睡”。

引导性、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动,相辅相成。

趣味性不是为了赚取廉价的笑声,赢得欢心,也不是为了获得眼球的点击量;也不是让大家当段子手;而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不停地的刺激大脑兴奋,不停的思考,给知识的领悟、能力的形成插上强劲的翅膀,让课堂充满活力,在兴趣中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说,趣味性不能脱离知识性,两者要深度融合。

任何与知识无关的插科打诨、与学习动机无关的包袱笑料,都不是课堂的趣味性。

提及数学教学,多数人觉得枯燥无味,觉得数学以理性见长,其知识过于严谨,不如其它学科那样缤纷多彩。

而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也比较刻板,不苟言笑,极少开展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紧张和严肃,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

其实,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只是数学的内在本质,而不是数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肯于动脑,完全也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盎然趣味也可以俯拾皆是。

课堂如果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
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

善教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

每天给学生一点成就感。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有获得感、成就感。

“摘果子”体验——“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

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运用龙文特有的十大教法八大学法,通过题型变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帮助鼓励引导学生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敢让学生出错。

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

不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错,学生就会在考场上放错。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学生大胆地“活起来”、“动起来”。

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思维,极大地重在激发学生的感悟力。

课堂中要有“三声”:笑声、赞美声、惊叹声。

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赞美”催发学习进取精神,激活沉淀潜力,提高美感品位。

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境。

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

严格要求不等于板着面孔,幽默风趣不
等于放任自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学生的课堂行为随时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或纠正,所以,课堂离不开批评。

有时候让批评幽默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1.内容要丰满,讲解要骨干。

2.语言简约。

简约往往是和明确、条理、深刻联系在一起的。

3.会说话,注意对方的感受。

批评的话要有警示作用,但要减少负面情绪。

4.课下要勤,课上要懒。

勤母出懒儿。

5.饥饿营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教学方法多样。

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腻;换个白菜野菜也许吃得津津有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7.充分展示自己擅长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