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环保中国石化项目布局不合理45%存在重大风险油气中石化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获重大油气发现化工中国石化已拥有成熟的PTA成套技术医药国际市场维生素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欧洲政策等因素为中国原料药开启一扇门市场甲醇市场竞争将加剧预计未来几年亚洲苯将供不应求乙烯项目建设将加大国内石油进口的压力消息国内最大聚丙烯装置建成茂名建成亚洲最大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石药集团年产3000吨6-APA项目正式开工华药集团“两性霉素B”通过美国FDA认证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六个乙烯厂获得政府批准中海油和壳牌计划对惠州的石化装置进行扩能中石化与日三井合资建设国内最大双酚A装置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决定加大对南京石化基地投资环保中国石化项目布局不合理45%存在重大风险国家环保总局11日通报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的结果,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面对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结果时,道出了风险的真正源头。
在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有1354个,占%;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有2489个,占%。
另外,在127个国家级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沿岸的87个,占%;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60个,占总数的%;布设于生活(生产)水源取水口或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的37个,占%。
潘岳同时指出,这些环境风险,是过去数十年中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而成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只能通过加强环境安全防范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予以补救。
被动的补救措施远不足以遏制目前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
此次排查结果还凸显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弊病。
很多项目,单个来看环保标准都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它们从区域环境容量上看,即从整个区域规划上看,这么多项目挤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
《环评法》虽然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原则,但并未说明实施方法与操作细则,因此推行规划环评就必须克服体制性障碍。
油气中石化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获重大油气发现6月19日,中国石化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腰英台深层复合圈闭部署的区域探井腰深1井,于井深3540米~3750米的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中中途测试获日产万立方米的高产天然气流。
首次在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标志着中国石化东北新区深层油气勘探战略突破揭开序幕。
松南长岭地区深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根据该区断陷层烃源岩油气聚集资源量、油气资源结构综合评价结果,长岭地区断陷层油气资源总量为亿吨油当量,以天然气为主。
断陷层发育有两套生、储、盖组合。
长岭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系统在纵向上,主要发育自生自储成藏组合和下生上储成藏组合,其中自生自储成藏组合主要发育于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地层中,以形成原生油气藏为主;下生上储成藏组合主要发育于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中,以次生油气藏为主要特征。
断陷层已落实了一批有利构造带。
在长岭断陷的3个生烃断槽边缘,发现了北镇构造带、苏公坨构造带、八十二构造带、达尔罕构造带、龙凤山构造带、流水—双龙构造带、前进构造带、腰英台构造带等8个大型鼻状隆起、地层超覆尖灭、火成岩体三位一体复合型有利构造带。
邻区相同勘探领域取得重大发现。
2004年,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松北徐家围子断陷徐深1井获得重大发现,展示徐家围子断陷徐中火山岩隆起带具备形成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的勘探前景,这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历史性重大突破和发现。
随后徐家围子断陷徐西断裂构造带卫深5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示松北断陷深层天然气发育地层超覆圈闭、火山岩岩性圈闭、砂岩岩性圈闭、披覆构造圈闭等多种类型的大中型勘探目标。
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在断陷中部达尔罕断凸(吉林油田称为中央隐伏隆起带)腰英台深层构造(吉林油田称为哈尔金构造)距离华东工区边界线约280米部署长深1井。
该井采用水包油泥浆体系,实施欠平衡钻井技术,2005年9月12日在登娄库组(井深3650米左右)中途测试,日获天然气无阻流量46万立方米。
长岭断陷层领域是中国石化2005~2008年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
2003~2005年,华东分公司对长岭断陷层达尔罕断凸带最有利远景区进行了42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综合研究分析认为,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主要发育原生气藏,该带是一介于长岭牧场断陷和查干花断陷之间,走向近南北的构造高带,局部火成岩发育,且厚度大,局部构造是大型断鼻、地层超覆尖灭、火成岩体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圈闭,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
通过构造精细解释落实有利构造带,结合岩性及含油气性预测,把预测结果与构造解释结果叠合,编制构造与火成岩叠合图,从而落实断陷层火成岩—构造复合圈闭。
复合圈闭面积大,形态完整,具有近源的良好油气成藏条件,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达尔罕复合圈闭和腰英台深层复合圈闭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800亿立方米,是近期钻探的最有利目标。
目前在该构造带上已经部署了达2井、腰深1井两口深井(腰深1井已获天然气重大突破)。
目的是通过腰英台深层构造的天然气发现,带动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的勘探,进而全面推动整个长岭断陷的天然气勘探,争取发现2~3个大中型天然气田,提交天然气储量600亿立方米,使松南东部新区成为中国石化资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之一。
化工中国石化已拥有成熟的PTA成套技术日前,扬子石化PTA节能改造工艺设计包通过中国石化专家组审查。
专家称这项申报48项国家专利、授权26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的PTA成套技术已经具备工业化转化条件,期望能够早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这一技术的实施不仅将大大降低扬子石化PTA老装置的物耗能耗,提升装置的技术含量,也标志着中国石化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熟的PTA成套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石化工业一直走的是引进之路。
以PTA装置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发展聚酯工业以来,陆续建成近20套PTA装置,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专利技术。
为改变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2000年初,PTA国产化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扬子石化担任PTA成套技术开发项目的组长单位。
扬子石化PTA装置1978年引进美国专利技术,1989年建成投产,是当时国内最大的45万吨/年PTA装置。
投产后,扬子石化对PTA 装置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和改造。
1995年,在实现装置达标后,扬子石化开比、分析,对国内引进装置的调研,确定了PTA成套技术国产化的攻关方向。
至2003年底,大型PTA成套技术的基础研究、工程研究及配套研究工作陆续完成,并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专家鉴定。
之后,扬子石化密切关注国际PTA行业技术发展走向,与各协作单位不断充实优化大型PTA成套技术开发项目的内容,使自有的PTA成套技术日趋完善。
2004年,国务院批准扬子石化在原PTA工厂内新建45万吨/年PTA生产线项目。
与国外公司谈判时,获知中国已有大型PTA国产化技术成果的外商主动让步,使新增生产线引进专利费用降低了30%。
2005年初,根据中国石化专家组开出的以节能为主的技术升级改造“处方”,扬子石化确定了“以内涵与外延结合、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思路,决定充分依托现有技术与设备,实施以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技术指标为主的“扬子石化PTA装置节能改造工艺包开发”项目。
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开发,2006年6月,扬子石化成功完成了PTA装置节能改造工艺包的开发。
试验数据表明,应用该工艺包后,PTA 能耗将由280千克标油/吨降至150千克标油/吨,形成了16项专利技术和多项专有技术,项目成果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改造完成后,通过联合攻关与技术创新,扬子石化PTA装置最大年产量突破70万吨,居国内第一。
医药国际市场维生素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市场维生素产业目前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改组、大转移的新局面,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首先,巴斯夫并购日本武田来增强其维生素领域的竞争实力、帝斯曼通过收购罗氏维生素业务着手打造一个维生素帝国,都希望通过改组并购来增强竞争力,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维生素企业;其次,这些大公司迫于人力成本、环境保护等因素,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并就近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维生素需求,尤其是饲用维生素。
由于我国拥有技术、人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罗氏和巴斯夫早就在我国投资建厂;近来参股华北制药的帝斯曼看重的不仅是华药的抗生素基地,还有其维生素领域的优势;而这些国际维生素巨头在全球建立的生命营养部和预混料厂大都是中国维生素产品的终端用户。
可以说,中国维生素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帝斯曼、巴斯夫、安万特,同时也是他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国际市场维生素价格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些维生素供应商曾指责价格下滑主要是中国企业低价倾销造成的。
其实,这是维生素生产、发酵成本不断降低和产能相对过剩的共同结果。
我国的维生素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一方面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对国际上的维生素价格波动很"敏感",另一方面应争取在国际市场更多的"话语权"。
我国目前外销渠道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直接面对预混料这样最大的终端客户较少,虽然罗氏、巴斯夫凭借长期的品牌效应控制着这些客户,但美国、英国的一些混料厂表示,愿意有更多个的供货商选择,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应该抓住商机,加大开拓市场力度。
我国各类维生素产品的企业集中度很高,前三名的生产企业控制着60%~90%的产能,但各企业的产品又相对单一。
据有关调研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维生素产品是复合维生素。
国际竞争对手开发了"多维"系列产品和保健品等高端维生素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而我们在这方面则显不足。
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也应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无论是营养保健品还是未来的饲料添加剂行业,都是未来我国维生素产品很重要的应用领域。
欧洲政策等因素为中国原料药开启一扇门欧洲在全球医药市场占据的比例大约在20%。
法国、德国在欧盟的药物市场销售都超过了20%,意大利、英国为15%,西班牙为7%。
上述5国组成了欧盟的主要医药市场,其他国家合计在18%。
在欧洲市场中,德国仿制药的市场占有率居然达到了47%,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仿制药的消费大国;其次是英国,占有率为16%;法国为12%,西班牙为5%,意大利为3%,其他国家合计占有17%。
同美国相比较,欧洲的仿制药不论在消费总量和消费金额上都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