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部分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优秀课件

第二部分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优秀课件

显示部分除示波器通用的那部分外,必然有I/O、
D/A等环节,实现对被测信号的复现。
图8.2 数字存贮示波器原理框图
2. 原理 数字存贮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分两步,一步是取样存贮
(写入),另一步是读出显示。
(1) 取样存贮 在触发信号作用下和在X通道的控制下(或由计算机
控制,如图中虚线所示)产生取样脉冲,则被测信号被取 样保持电路所采样,然后经A/D转换成数字量,再依次存入 RAM之中,且每个地址的内存只存一个数据。这一过程可 见图8.3所示。通过取样存贮,便把被测信号记忆下来了。 存贮器中存的数据是供Y轴的,而存贮器地址(也可用一计 数器计的数字)则是供X轴的。
个人仪器以个人计算机为核心,辅以仪器电路板和扩 展箱,与个人计算机内部总线相连, 在应用软件的控制下, 共同完成测试测量任务。
8.2 智能仪器与个人仪器
8.2.1 智能仪器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测量仪器紧密结合 的产物,是内含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 能够按照预定 的程序进行一系列测量测试的测量仪器,并具有对测 量数据进行存储、运算、分析判断、接口输出及自动 化操作等功能。
智能仪器举例
(一) 微机化数字存贮示波器 1 .组成 微机化数字存贮示波器的原理框图如图8.2所示。
它包括控制、取样存贮、读出显示三大部分,由数据总 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来将他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控制部分由CPU、RAM和ROM、键盘等组成,其作用 是实现智能控制。取样存贮部分又叫取样通道,由采 样保持、A/D转换、I/O口等组成,作用是将被测波形 转换成数字量存入存贮器中。
I/O
I/O
I/O
I/O
标准仪
器接口
被测电 压
A/D 转换器
D/A 转换器
键盘
显示
仪器总 线
输入输 出通道
输入
输出
电路
电路
图8.1 智能仪器的基本结构
2) 智能仪器的软件组成 智能仪器的软件是其灵魂,整个测量工作是在软 件的控制下进行的。没有软件,智能仪器就无法工作, 软件是智能仪器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的主要标志。 智能仪器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监控程序和接口管理程 序两部分。
数字存贮示波器的取样存储和读出显示速度,都是可 以任意选择的。
8-5 取样存贮过程图
8-6 取样读出过程
它可以高速存入、低速读出,也可以低速存入高 速读出,使用十分灵活方便。前者适于测高频信号, 后者适于测低频信号。即使是观测甚低频信号,数字 存贮示波器也不会象通用示波器那样因余辉时间不够 而出现波形闪烁。
图8.3 数据的采样存入
(2) 读出显示 在读出显示时,存贮器的地址经X通道的D/A转换成 线性扫描信号(阶梯波),而存贮器中的数据经Y通道的 D/A转换重新恢复还原成被测摸拟信号(采样的信 号),然后由CRT进行显示。这一过程可见图8.4所示。
图8.4 数据的读出显示
例如,以观测正弦波为例,图8-5给出了数字存贮 示波器的取样和存贮过程,而图8-6则给出了数字存贮 示波器的读出和显示过程。由图可见,扫描信号是线 性上升的阶梯信号,也是与取样值成正比的阶梯信号, 则CRT上显示不连续的亮点。当取样点足够多时,亮 点是连续的。对测试波形显示的点数与RAM的容量有 关,一般为256、512、1024等。而CRT的显示长度X是 一定的,一般为10cm。因此,计算机根据设定的扫描 速度、显示长度X和显示点数n,就可以计算出取样速 度,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取样脉冲形成电路。例如, X=10.24cm,n=1024,设定扫描速度为2ms/cm,则取 样速度为50点/ms。
数字存储示波器可以长期存储波形,可进行负延 迟,多方式显示(自动抹迹、卷动),数据处理方便 (参数计算,与打印机、绘图仪等接口进行数据处 理),便于观测单次或缓慢信号。
8.2.2 个人仪器
图8.7示展出了个人计算机仪器结构。
2. 智能仪器的基本结构 智能仪器实际上是一个专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 智能仪器的硬件结构 智能仪器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CPU、存储器、内 部总线、各种I/O接口、通信接口、人机接口(键盘、 开关、按钮、显示器)等,如图8.1所示。
智能温控 仪表
BUS
CP U
存储器
1. 智能仪器的特点 仪器与微处理器相结合,使得软件替代了许多传 统的硬件逻辑,带来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更 直观方便和智能的显示与操作、更有效的数据存储处 突出特点: (1) 以软件为核心,具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2) 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 (3) 实现仪器功能多样化。 (4) 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
3. PC仪器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特别是个人计算机得到了 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电子测量领域,计算机与仪器之间 的相互关系也在发生改变。在早期的自动测量系统中,仪 器占据主要位置,而计算机系统起辅助作用; 而到了 GPIB仪器和VXI仪器阶段,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占据着重要 和主要地位。基于这种趋势,出现了“计算机即是仪器” 的测试仪器新概念,诞生了个人仪器和虚拟仪器。
第二部分现代电子 测量技术
8.1 智能仪器与自动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1.单机及专用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 器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测量技术的结合, 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仪器。它具有键盘操 作、数字显示、数据存储与简单运算等功能,可实现 自动测量,如智能化DVM、智能化RLC测量仪、智能 化电子计数器、智能化半导体测试仪等。
2.以标准接口和总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标准化的通用接口总线 出现了,因而可利用GPIB、VXI等仪器系统总线将一 台计算机和若干台电子测量仪器连接在一起,组成自 动测试系统。在这种自动测试系统中,各设备都用标
起来。 在这些仪器总线中,最具代表性的是GPIB总线和
VXI总线。GPIB总线于1972年由美国惠普公司(HP, Agilent公司的前身)推出,后为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 师学会(IEEE)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接受,又 称IEEE-488总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