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光谱分析PPT课件

红外光谱分析PPT课件

率) 在通常情况下,分子大都处于基态振动,一般极性分
子吸收红外光主要属于基态( υ=0)到第一激发态 (υ=1)之间的跃迁,即Δυ=1,其能量差为:
E h k h k 2 2
1 1 k 1307 k
2c
1307 k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 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特征。
的跃迁。
所以,真实分子的振动是非谐振动。即量子数不局限在 Δυ=±1,还有Δυ=±2,±3,……,因而导致在红 外光谱上有其对应的弱吸收谱带的出现。
基频:υ=0→1的跃迁所引起的吸收。
倍频:基频的倍数2 1,2 2,2 3,…… 组频:基频的和1+2, 1+ 2 + 3,…… 红 差频:基频的差1-2, 21- 3,……
(1)谐振子的振动 将双原子看成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把链接它
们的化学键看作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那么原子在平衡位 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看成一个简谐振动。
μ——原子折合质量 k——弹性模量或键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单位N/cm。
分子的振动能量(量子化):
E振=(υ+1/2)h, υ=0,1,2,3,… ; :振动频
第四部分 红外光谱分析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三、基团振动频率与特征吸收峰 四、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五、红外光谱仪及应用
一、概述
1、定义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IR)是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 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 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电子光谱包括振-转动光谱,因此紫外可见光谱带最宽, 红外吸收谱带较宽,而转动光谱的吸收带较锐(近似线吸 收);
分子红外吸收光谱主要为振-转动光谱,根据能量不同:
远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中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振动吸收 近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倍频吸收(从基态--第二或第三振动态)
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名称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μm) 波数(cm-1)
能级跃迁类型
0.75-2.5 13158―4000cm-1 OH、NH、CH的倍频吸收
2.5-25 4000―400cm-1 分子中原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25-1000 400―10cm-1
分子转动、骨架振动
通常所说的红外光谱就是指中红外区的红外吸收光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红外光谱的应用
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主要原因是:分子中的化 学键。
因此, IR可用于鉴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可 对分子结构进行推测。既适用于结晶质物质,也适 用于非晶质物质。
二、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1、分子与光谱
电磁波(光)与原子作用时会产生其特征的原子 光谱,它主要是由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辐射或吸收; 分子由原子组成,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分子中电 子能级和振-转动能级的跃迁亦产生辐射和吸收, 形成分子光谱。
2、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 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并使得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 光强度减弱。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长关系 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3、红外光谱图及表示方法:
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波长(λ,μm)及波数(, cm-1)两种标度;纵坐标为透过率T%。
分子能级:电子能 级、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每种 类型都有一定的基态 和一列或多列激发态。
分子能级 间隔 能级差(eV) 吸收的辐射能 光谱
电子能级 最大 1-20
可见光和紫外 电子光谱
振动能级 小些 0.05-1
中红外区
振动光谱
转动能级 最小 0.001-0.05 远红外和微波区 转动光谱
T%——透光率, T=I/I0,I0为入射光的 强度,I为透过光的强 度。 —波数,每厘米距 离包含波长的个数, =1/(cm)= 104/(m)
4、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辐射(或红外光)是波长接近于可见光但能量比可 见光低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约为0.76-1000μm,位于可 见光与微波之间。根据产生、分离和探测这些辐射所采用的 方法以及它的用途,将红外光分成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三个波区。
13045.1 299cm 01
0.97
实验测得HCl分子的振动频率是2886cm-1,与计算 值较接近。因此,可以把双原子作为一个谐振子,讨 论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够说明振动光谱的主要特征。
另外
E h k h k 2 2
1 1 k 1307 k
2c
从公式可得出,k越大,μ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 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σ)区;相反,则出现在 低波数区。
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 初始态能级:E1 激发态能级:E2
E1→E2:吸收电磁波(光),获得吸收光谱; E2→E1:辐射电磁波(光),获得发射光谱;
波尔(Bohr)频率方程式: E2—E1=h=hc/λ=hc
从上式可看出,若两能级间的能量差越大,所吸收 或发射的频率越高(波数越大,波长越短);反之, 则相反。
根据公式及红外光谱测量数据,可以测量各种化学 键力常数k。一般说来,单键的键力常数的平均值约 为5N/cm,而双键和三键的键力常数分别大约是此 值的二倍和三倍。
相反,利用这些实验得到的键力常数的平均值和公 式,可以估算得到各种键型的基频吸收峰的波数。
例:HCl分子 k=5.1×105 N/cm μ=(m1*m2)/(m1+m2)=(35.5*1.0)/(35.5+1.0)=0.97
如:①k减小,μ相同:
k: C≡C > C=C > C—C
σ: 2222 1667 1429;
②k接近,μ增大:
μ: C—C < C—N < C—O
σ: 1430 1330 1280
(2)非谐振子
实际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只有在振幅很小的 时候才是简谐振动。
谐振子振动
非谐振子振动
原因: ➢ 谐振子的恢复力并不能随着振幅的增大而无限增大; ➢ 分子间以及分子内各个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 分子的振动能级不是等距的; ➢ 分子振动过程中伴随振动能级跃迁的同时还有转动能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