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确定人工消耗定讲义资料

第二章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定额的确定人工消耗定讲义资料

产量定额以“产品的单位”为计量单位, 如m3/工日、m2/工日、m/工日、t//工 日、块(件)/工日等。
每工日的产量定额=1/单位产品的时间定 额(工/单位 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
水刷石
工作内容:包括清扫、刮底、弹线、嵌条、配色、筛色粉、抹面、
起线、刷石、压实等全部操作过程。
结构构件的综合施工过程,是由浇捣工程、钢
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工作过程组成。
影响施工过程的几个因素
(1)组织因素 1)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 2)劳动组织和分工。 3)工人技术水平、操作方法和劳动态度。 4)工资分配形式。 5)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与供应组织。 (2)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质情况、人为障碍)。
这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只要典型定额选择恰当,切合 实际,具有代表性,类推出定额水平一般比较合理。这种 方法适用于同类型产品规格多、批量小的施工(生产)过程
(三)统计分析法——把过去施工中同类工程或生产同类建 筑产品的工时消耗加以科学地分析、统计,并结合当前 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和 修正。
(二)比较类推法——是以某一同类工序、同类型产品定额 典型项目的水平或实际消耗的工时定额为标准,经过分析 对比,类推出另一种工序或产品定额的水平或时间定额的 方法。计算方法方式为:
t=p×to
式中 t——比较类推同类相邻定额相同的时间定额; p——各同类相邻项目耗用时间的比例; to——典型项目的时间定额。
施工过程的几个名词:
1)工序——指组织上不可分割、操作过程中 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工序的主要特征 为:工人班组、工作地点、施工工具和材料均 不发生变化。工序又可以分解为操作和动作。 施工操作是一个施工动作接一个施工动作的结 合。施工动作是施工工序中最小的可以测算的 部分。
钢筋工程施工过程分解
(3) 选择正常施工条件。 (4) 选定观察对象。 (5) 观察测时。 (6) 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 (7) 编制定额。
3.测时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 明确测定的目的,正确选择测定对象。 (2) 熟悉所测施工过程的技术资料和现行劳动定额的规
定。 (3) 划分所测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 (4) 测定工具的准备。
不均,组织不善而引起的中断,就不应列人工作过程的
时间定额,而要通过改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劳力分配
来克服。
4.拟定休息时间 应考虑尽可能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作为休息时间。
5.拟定时间定额 计算公式:
定额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其他工作时间
式中 其他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 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调制砂浆 0.226
0.225
0.342
0.247
0.388
0.388

编号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注:根据表2-1水刷石分项定额表所示,可知水刷石墙面分格(156项),综合 时间定额为3.020工日/10m2;抹水刷石为2.470工日/10m2;运砂浆为0.319工 日/10m2; 调制砂浆为0.226工日/10m2。
第二章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 消耗定额的 确定
一、人工消耗定额的概念
1、人工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 技术组织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 产品所需消耗的工作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合 格产品数量。
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两种。
2、时间定额——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 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 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
(3)违反劳动纪律时间——指违反劳动纪律的规定造成 工作时间损失(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工作时间内聊 天、办私事,也包括由于一个或几个工人违反劳动纪律而 影响其他工人无法工作的时间损失)。此项时间损失不应 允许存在,因此在定额中是不能考虑的。
(四)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
通常使用计时观察法。
1)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指由于施工组织不合 理,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作没有做好,劳动力安排不当等 情况引起的停工时间。这类停工时间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 考虑。
2)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指由于气候条件以及 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这类时间在拟定不实之 处时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1)多余时间——指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而又不能增加产量 数量的工作。
2)偶然工作时间——工人在任务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 得一定产品的工作。钢筋工在绑扎钢筋前必须对木工遗留 在板内的杂物进行清理等。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 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2)停工时间——指工作班内停业工作造成的时间损失。
【例2—5】 已知由统计得来的工时消耗数值 资料统计数组:
25、30、40、50、60、40、35、50、60、55。 试求平均先进值。
【解】(1)求第一次平均值
(2)求平均先进值,小于平均值44.50的数有25、30、40、 40、35。
(3)求平均先进值
【习题】 已知由统计得来的工时消耗数值 资料统计数组: 20、40、45、50、55、 42、36、38、48、30。试求平均先进值。
(三)工人工作时间的分类
所谓工作时间,就是指工作班的延续时间。国 家现行制度规定为8h工作制,即日工作时间为8h,即

个“工日”,这是时间定额的单位。工人工作时间构成 如下
图所示。
工人工作时间构成
1.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指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 完成某一建筑产品(或工作任务)必需消耗用的工作时间,用T表示。
(四)经验估计法——是以工序为对象,先根据 经验分别估算出工序组织部分操作、动作的基 本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和休 息时间,经过综合整理并优化,即得出该工序 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
1.计时观察法的涵义与作用
通过计时观察法测定所得的资料,不仅能为制定 定额提供基础数据,而且能为改善施工组织管理、改善 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消除不合理的工时损失和进一步 挖掘生产潜力提供技术根据。同时,也是总结和推广先 进施工经验的有效方法。
2.计时观察法的步骤
(1) 确定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 (2) 划分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
时间定额以“工日”为计量单位,每个工日工 作时间按现行制度规定为8h。如工日/m3、 工日/m2、工日/m、工日/t、工日/座等。
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1/每工的产量
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工日)=小组成员工日数 总和/小组的班产量
3、产量定额——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技术 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工日) 所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
(3)工作日写实法——指对工人在整个工作日中的 工时利用情况按照时间消耗的顺序进行观察、记录的的 一种测定方法。
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一)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指应用测定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等几种
计时观察法获得的工作时间的消耗数据,进而制定人工消耗定额。
1.拟定基本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消耗根据计时观察法来确定。
【例题2—4】 某型钢支架工作,测时资料表 明,焊接每吨型钢支架需基本工作时间为50h, 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
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分别占工作延续时间的 3%、2%、2%、16%。试确定每焊接“T”型 钢支架的人工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解】
【习题】某砌砖工作,测时资料表明,每 每砌10 m3砖墙体需基本工作时间为10h, 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 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分别占工作延 续时间的2%、3%、3%、15%。试确定每 砌10 m3砖墙体的人工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 有效工作时间
1) 基本工作时间——指工人直接完成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必 需消耗的时间。
2) 辅助工作时间——指与施工过程的技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工 序,为了保证基本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做的辅助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3) 准备与结束时间——指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时间。
(2) 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指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 工作中断所消耗的时间。
2)工作过程——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工人班
组所完成的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程总
合体。其特点是人员不变、工作地点不变,材
料和工具可以变换。如砌墙工作由调制砂浆、
运输砂浆、运砖、砌墙等施工过程组成。
3)综合工作过程——由几个在工艺上、操
作上直接相关,最终为共同完成同一产品而同
时进行的几个工作过程的综合。例如,混凝土
为了克服统计分析资料这个缺陷,使确定出来的定额 水平保持平均先进的性质,可利用“二法平均法”计算 平均先进值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其计算步骤如下:
(1)剔除统计资料中特别偏高、偏低的明显不合理的 数据。
(2)计算平均数
(3)计算平均先进值 (4)平均值与数列中小于平均值的各时间定 额数值平均相加。再求其平均数,亦即第 二平均,即所求的平均先进值。
4.计时观察法的主要测时方法
(1)测时法——测时法是一种精确度比较高的测定方 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以循环形式不断重复进行的作业。
(2)写实记录法——是一种测定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 消耗的方法,包括工人的基本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 时问、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休息时间 及各种损失时间等。优点:比较简便、实用、容易掌握, 并且能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应 用十分广泛。
二、劳动定额的编制 (一)劳动定额的编制依据 1.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劳动制度(主要有《建筑安 装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国家标准化》、工资 标准、工资奖励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工工作 制度等)。 2.技术资料 (1)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 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范》、《建筑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 术操作规程》、《国家建筑材料标准》等。 (2)统计资料。主要包括现场技术测定数据和工时 消耗的单项或综合统计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