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8பைடு நூலகம்
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整体结构 分为:
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 共十一章 (一) 总则 1.目标 第1条 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 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删除负债具体分类的内容,
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作出规定。
3. 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定义 第26条
(2)所有者权益的组成 第27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6
4. 收入
(1)收入定义
第30条
(2)收入确认条件 第31条
5. 费用
(1)费用定义
第33条
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
2
我国加入WTO以后,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日益迫切。 我国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充分协调之后,
于2005年11月发表了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确定:
2006年我国将构建起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体系
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3
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 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用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指导没有具体会计准
则规范的交易的处理。
4
二、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调整了整体结构 修订了第二章“一般原则”
并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增加了第九章“会计计量” (二)修订了会计目标 原《企业会计准则》目标为:
14
(三)对会计要素内涵的规定 第三~七章
财务会计
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1. 资产
(1)资产定义
第20条
(2)资产确认条件 第21条
删除资产具体分类的内容,
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作出规定。
15
2. 负债 (1)负债定义
第23条
(2)负债确认条件 第24条
(2)费用确认条件 第34条
6. 利润
(1)利润定义
第37条
(2)利润的组成
第37条
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17
(四)会计计量 1.会计计量方法 第42条
《基本准则》第41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 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 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对原《企业会计准则》分别作了补充和完善: 将2001年1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纳入“基本准则”; 同时: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保留:重要性、谨慎、实质重于形式等“要求” 强调: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要求” 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 出这四项不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 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0
5.会计的基本假设 包括: (1)会计主体 第5条 (2)持续经营 第6条 表明新《准则》体系中不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 (3)会计分期 第7条 (4)货币计量 第8条 6.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总体要求 (1)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9条 (2)会计要素的种类 第10条 (3)记账的方法 第11条
11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要求 第12条 即真实性要求 2.相关性要求 第13条 3.可理解性要求 第14条 即明晰性要求 4.可比性要求 第15条 (1)一致性要求 强调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的比较 纵向比较
(2)可比性要求 强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比较 横向比较
注:上述4.可比性要求其实质属“比较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李正华
1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演变 我国于1992年11月第一次颁布《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当时的国情,
借鉴国际惯例而出台的第一个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的会计体系工作开始走向国际化。 为使会计信息更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
9
2.适用范围 第2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 3.目的 第3条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制定《基本准则》的目的:
为具体准则的制定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4.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第4条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12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第16条 6.重要性要求 第17条 7.谨慎性要求 第18条 8.及时性要求 第19条 上述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 。
1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取消了: 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
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 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
不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之中
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目标为: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5
(三)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原《企业会计准则》
未提及财务报表的目标, 将财务报表的目标在相应的财务报告具体会计准则中阐 释 新《企业会计准则》 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阐述
6
(四)修订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原《企业会计准则》
“一般原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 即, 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 明晰性。 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
实际成本计价、配比、权责发生制、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谨慎性。
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目标相协调 将“一般原则”命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主要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 第43条 (1)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2)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时,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8
(五)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定义 第44条 2.财务会计报告种类 第44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