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文特岩画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临地中海。
岩画大部分发现分布在山崖间的浅洞或岩厦中,有的可以沐浴阳光。
这里先是猎人,后来是牧人领地,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山野之间。
所绘制的岩画具有以下特征:人物精力充沛,动作极度夸张,人物动物混杂,画面复杂;采取“旋转透视法”构图和善于利用圆形或对角线方式;多数画面朝向西沉太阳的西方,可能与某种落日的宗教仪式有关;造型富于概念化,多数为剪影式,并变形,夸张。
该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典型的代表。
2.斯通亨奇巨石环斯通亨奇巨石环是位于英格兰新石器时代建筑代表作之一。
他们是由多个三石塔结构联合组成的大圆环。
其功用说法不一,据猜测可能是:宗教仪式场所?界石?纪念死者?或者是历法?这种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部分经过雕琢、磨制、以十分惊人的精确性、均匀、统一的概念,反映出原始人的创作力。
3.《纳美尔王石板》《纳美尔王石板》是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纳美尔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是一件双面都有浮雕的略呈梯形的板块,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其浮雕精致,构图分上、中、下三层,十分有条理,造型采取标准式的正侧面结合手法,为埃及后来的浮雕壁画奠定了基础,历经3000年的造型规则从此时已经确定,影响深远。
3.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呈方锥形,一般采用石灰石砌筑。
其外观造型如同阳光透过云缝普照大地的光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内部用长长的甬道连接上中下墓室。
金字塔盛行于旧王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最着名的是基萨地区的三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达146米多。
如今金字塔已经成为埃及的标志了。
4.“正面律法则”“正面律法则”,也称“正面式法则”,即在埃及古代大多数雕像中,无论站立、坐姿、走动的人物都是直面观众。
头、颈、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两手上下略有变化。
这是法老、神像和部分贵族像必须遵守的造像规则。
5.《涅菲尔蒂像》《涅菲尔蒂像》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肖像雕刻的精品。
此作品由于受到“阿玛尔纳”风格的影响,增加了世俗性、写实性、强化了肖像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有美化的成分,表明宗教改革后埃及肖像雕刻的新趋势。
6.“法尤姆肖像”“法尤姆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重要的绘画遗物,由于最先在法尤姆地区发现故得名,即放在木乃伊头部的死者生前肖像。
这种肖像是使用蜡颜料画在木板或亚麻布上的,具有便于写实、深入刻画、耐久的特点。
7.新巴比伦城新巴比伦城是两河流域新巴比伦时期重要的城池建筑,其遗址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数十里,是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重修的新城,城内有着名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城池为长方形,有三道城墙,有完备的防御体系。
城墙中的每道塔门都用一个神的名字命名,墙面采用琉璃砖装饰,极富美学意义。
该建筑影响了东方阿拉伯建筑,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8. 《纳拉姆辛纪功碑》《纳拉姆辛纪功碑》是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纪念纳拉姆辛战功的一件纪念碑浮雕,重点人物纳拉姆辛被刻画得较大,其他人物较小,表明等级观念的存在。
画面具有情节性、戏剧性特征,并且还有风景的表现。
人物与景物处理得体,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成为美术史上最早用艺术品形式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佳作之一。
9. 克诺索斯宫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即传说中的迷宫),建于米诺斯王朝,由代达罗斯设计修建,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两公顷,是古代世界着名的城市之一。
宫殿由一组组环绕内庭院的堂室构成,高低错落,踢蹬走道迂回曲折。
堂室安排错综复杂,使人进出艰难,故称迷宫。
内有居住室、浴室、凉台、仆役房间,还有下水道和通风等设备,与近代建筑接近。
宫殿内有丰富的壁画,反映了当时人的各种生活状态。
10. 巴特农神殿巴特农神殿是希腊古典时期建筑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的主角。
建筑采用典型的围柱式结构,东西两侧各8根柱子,南北各15根柱子,柱高10.5米。
神殿整体呈矩形,长边为70米,短边为31米,与黄金比例分割相符,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外部柱式采用多里安式,内部4根采用爱奥尼亚式。
由于其建筑的成就被誉为希腊宣言书式的建筑。
11.《米诺斯的阿芙洛蒂德》《米诺斯的阿芙洛蒂德》俗名“断臂维纳斯”,约作于公元前1世纪,是希腊同一题材中最受赞美的一件杰作。
塑像体态自然优美,表情含蓄深邃,肌肤圆润丰满,具有妩媚的特点,成为表现女性人体美的最高典范,是理想美与真实美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美学理论。
12. 古希腊瓶画艺术希腊瓶画艺术是研究希腊绘画的重要资料之一。
瓶画中的内容有狮身人面像、鹰头狮身像、东方动植物、叙事性神话故事等。
依据绘画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白底彩绘式、红绘式、黑绘式。
绘画方法除白底彩绘属线描以外,大多是剪影式,略有细节刻画,造型优美,大量采用弧线,突出了装饰性效果。
如《掷筛子的游戏》、《狄奥尼索斯盘》等。
欧洲中世纪1.巴西里卡式巴西里卡式,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建筑样式之一。
公元前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后不久,基督教随之合法化,标志着真正基督教纪念性建筑的开始。
他们借用了罗马会堂的巴西里卡式的长方形,多为木制结构的建筑形式。
在这些教堂内部的墙壁制作了大量的镶嵌画,同时配置雕刻作品。
尤其在石棺雕刻方面更为突出,如《两兄弟石棺》、《朱利厄斯·巴苏斯石棺》等,都是有名的雕刻作品。
由于木制结原因,常因火灾遭难,以后不再沿用此形式。
2.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美术中的代表,是东罗马建筑的佼佼者,建于公元6世纪,集东西方建筑艺术之大成。
建筑师是安特米俄斯和伊西多鲁斯。
其结构简单、明晰,一个大的矩形中容纳一个正方形,四角竖立着巨大的方柱支撑穹隆,在中心穹顶的东西下方各有一半径相等的半穹隆,每个半穹隆两侧又有更小的半穹隆。
此建筑大面积使用砖块砌筑,在当时是个创举。
外观上宏伟壮观,内部由于有40个天窗透光,沉重的屋顶也变得轻盈,加上内壁以彩色大理石镶嵌和华美的镶嵌画,显得金碧辉煌。
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拜占庭里程碑式的建筑。
3.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终于建立加洛林王朝,在罗马接受册封,成为西罗马覆灭300余年后西欧的第一个皇帝,使罗马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地方。
原罗马艺术使查理曼大开眼界,于是他让建筑师按照他所见到的圣维塔列教堂的样子建一座教堂,并召集一批学者、僧侣在他的皇宫内用拉丁语誊抄罗马时代的文艺作品,并画上插图。
这样就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
其主要代表作是建筑亚琛王宫和圣经手抄本艺术。
4.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产生于1015年前后,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2)采用半筒形圆顶和半筒交叉式圆顶。
(3)窗户小且距地面高,门窗上边均为半圆形。
(4)具有封建城堡一样的稳定厚重感,前后配有碉堡状塔楼。
(5)门上饰以雕刻,内部饰以镶嵌画等装饰。
着名的代表作有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建筑群、法国的图卢兹圣塞南教堂(欧洲典型的罗马式),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以及德国的沃尔姆斯大教堂等。
5.哥特式建筑哥特式美术产生于12世纪,是由法国皇家修道院院长苏热所创,他修建的圣德尼修道院体现出“高、光、数”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继承和大规模使用了有助的尖顶结构。
(2)充分发挥点的支撑作用。
(3)发明了新的具有结构力学意义的扶壁和飞扶壁以及石头树式的穹顶肋架结构。
(4)外部广泛地运用尖枪形拱窗门、拱门和小尖塔,内部有理想的高度、宽度和亮度。
(5)带动了彩色玻璃窗画的繁荣。
着名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米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英国的科罗斯达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这些建筑在结构力学方面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6.镶嵌画镶嵌画是采用彩色石子打磨成片,在墙面上用粘合剂粘贴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
早在古希腊就曾经用此方法铺设地面,后应用于墙面壁画。
此种艺术形式在中世纪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还增加了彩色玻璃,使色彩更加丰富了。
被广泛用于罗马式教堂内部的墙壁上。
由于石片本身具有反射光的特性,所以,画面如同彩色幕帘似的闪动彩色光点,具有非人间仙境之感,是教堂墙壁理想的装饰方式。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锡耶纳画派锡耶纳画派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时期的一个流派,锡耶纳城在13-14世纪成为艺术中心,那里曾集聚一批艺术家,尤其围绕锡耶纳大教堂建筑项目,这些艺术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派重视线条造型和色彩,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卓、马尔蒂尼、洛郎切诺等人。
杜卓的作品有《捕鱼的奇迹》等。
锡耶纳画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中心内容之一,通常指的是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佛罗伦萨地区艺术现象的总称。
佛罗伦萨曾经是经济政治中心和艺术胜地,集聚大量优秀的艺术家。
该画派重视素描、造型,讲究科学处理形体和画面,与同期的威尼斯画派形成对比。
他们所奠定的艺术基础为后世竞相模仿。
3.威尼斯画派威尼斯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水上城市,实行商人主宰的共和政体,经济富庶,讲究享乐,世俗观念强烈,因而绘画题材常是表现现实生活或神话题材中欢乐的内容,尤其以女人体为主。
画面使用绚丽的色彩,以丰富多变的色调表现欢乐主题。
主要代表人物有贝里尼家族、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维罗内塞等。
该画派对后世绘画色彩的进一步发展有深远影响。
4.枫丹白露画派枫丹白露画派是指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一个艺术流派。
佛朗索瓦一世大兴文化之风,从各地招募文化艺术人才集聚周围。
以意大利样式主义风格装饰其枫丹白露宫,所以该画派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于枫丹白露宫及内部绘画装饰。
选题有寓言和神话,在制作技巧上具有新意,即壁画与浮雕结合,在画面周围设计了浮雕边框,边框中用浮雕雕刻着人物或装饰纹样。
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托、罗索、卡窿、普里马蒂乔等人。
这种绘画与装饰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绘画与工艺结合趋势,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5.埃尔·格列柯格列柯是16世纪西班牙杰出的大师,他带有孤独的性格特征,并善于思索,神秘莫测,受20世纪艺术家的赞许。
其艺术特点:(1)自由的构图,一般不考虑透视焦点的作用。
(2)喜欢运用阴郁的冷色调,用颜色和笔触表现出颤动感。
(3)具有独特的造型,拉长比例,手足纤细,或瘦骨嶙峋,眼神、表情与动势总是流露出惶恐和不安,衣纹处理硬朗,大刀阔斧,营造出超现实的境地。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托莱多风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等。
17、18世纪欧洲美术1.巴洛克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流行的艺术风格,包括建筑、雕刻和绘画。
建筑特征:是以古代罗马建筑为依据、规模宏大,奢侈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