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1.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及国家性质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召集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确定的。
讨论决定了这些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党的代表大会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B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3.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B )A.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中国近代化开始了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新中国的代国歌。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D )A.丁玲 B.周立波 C.沈从文 D.田汉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C )A.美军侵入中国领土,轰炸中国东北 B.向世界表明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C.朝鲜的存在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害怕战争6.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反击美国侵略者的司令员是( A )A.彭德怀 B.聂荣臻 C.刘伯承 D.贺龙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一部有关土地改革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B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农村土地承包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D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了( B )①抗美援朝②开国大典③土地改革④三大改造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10.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商业 D.农业11.今天的长春有着“汽车城”的美誉,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于( C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1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C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一国两制”构想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3.“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与这样的事情相关联的是( B)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经出现了亩产13万多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
这种现象出现在( C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7.“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劫难,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①右倾错误长期存在的结果②民主法制不健全③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认识与判断④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18.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
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反映的新中国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B )①马文革②刘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19.下列各项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转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B )A.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D.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D )A.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21.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A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人民公社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2.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3.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C )A.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C.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D.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24.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二、非选择题(52分)2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分)(1)图1所示的伟人是毛泽东,他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了。
请你简要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图2所示的伟人是邓小平,他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想一想:这两位伟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略26.读图回答问题。
(14分)图1图2图3(1)这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图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
图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请从三幅图片中任意选择一幅,谈一谈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选择三幅图片中的一幅回答问题:图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我们伟大的民族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
②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图2:消灭了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或土地改革废除了旧土地所有制,3亿多农民分得土地,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图3:抗美援朝的胜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试分析三幅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为了巩固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③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新中国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④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改造”指什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请列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建设的三项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或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3)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内容,简要说明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析材料一得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开放性试题,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酌情给分。
)29.小张同学通过网络搜索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作的报告,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改革和开放是牵引中国前进的两个车头,到2008年,它们引领中国前行了多少个春秋?30个春秋。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怎样展开的?对内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
(3)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30.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时期,“新”表现在哪里?(6分) 表现在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