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语言和文化》导学案

2015-2016学年《语言和文化》导学案

第23课语言和文化1.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汉语现象透视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2.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1.“蝙蝠”,在东方因为“蝠”谐音“福”,所以人们经常在一些建筑物上雕刻蝙蝠和鹿作为装饰,意为“福禄双全”;而在西方,蝙蝠则是不祥之物,人们骂一个人,有时会说“as blind as a bat”,意思是说“像蝙蝠一样瞎了眼”。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龙与中国帝王有密切的关系,如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

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而在说英语的国家里,你听到人们在说“she is a real dragon”,千万不要以为是在夸她,那是在骂她凶得像个母夜叉。

为什么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民族里有不同的语言呢?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情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你能够在教材里找到相关的解释吗?2.教材里给我们归纳了三种用“吃”描写人物的方法,分别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同时分析了跟“吃”有关的词语为什么可以描写人物。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跟“吃”有关的工具,也经常出现在汉语中,形成各种词语或固定的用法,用来比喻人间万象,你能举例说明吗?3.汉语的称谓语是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其中有很多敬辞、谦辞。

请看下面这些称谓语,说说它们的意义。

①敬辞(含有恭敬口吻的词语,它的指向是对方):海涵贵姓令亲令尊令堂令郎令嗣高足贤契伉俪贵府贵庚台甫台端②谦辞(含有谦虚口吻的词语,它的指向是己方):家严犬子豚子拙荆拙室寒舍草堂不佞忝列后进拙作4.“文字的使用是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界碑”,“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汉字作为至今仍然保留着意义符号的意音文字,也忠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请举例说明。

1.词语的象征义往往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请你看看汉语和外语中其他动物词语有没有不同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就是说词语负载了语言中表达意义的主要功能。

从词语的来源、构造、意义引申等方面都可以寻找到民族文化的信息。

请举例说明。

3.汉语的人名、地名中也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含义,请举例说明。

汉语谐音与吉利话谐音指的是字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吉利话则专指表达人们美好希望和祝愿的言语。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现象,而且有不少和中国的吉利话有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中国的年画中常会看到鹿,就是取“鹿”与“禄”的谐音来讨个吉利。

在现代中国的民间,谐音和吉利话的结合更加广泛和普遍。

单以婚嫁和春节活动为例,就不胜枚举。

在湖南湘潭,男女定亲之后,每逢节日和岳父母的生日,男方要提礼物到女方家,礼物中必不可少的是一条鲤鱼,取其谐音“礼”,是“知书达礼”的意思。

福建上杭一带嫁女儿时的一个重要陪嫁物品是“筷子”,取“快子”的谐音,是“早生贵子”的意思。

广东人的聘礼中一定要有莲子、石榴、桂花,取其“连”“子”“贵”的谐音,是“连生贵子”的意思。

四川迎亲的时候,如果嫁妆中有柜子,一般抬在前面,表示“早生贵子”“贵子在先”。

福建的沙田,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娘和新郎分别在自己的家中吃全鸡,“吉”与“鸡”同音,表示夫妻过有头有尾的好日子。

中国传统节日中这种借谐音表吉利的现象更多,如春节时中国北方吃的饺子,原来叫扁食,据说宋代有“交子”纸币,人们为取吉利,便把这种像元宝的食物称为饺子,谐音“交子”。

在老北京,春节时要吃一种“百事大吉盒”,就是在一个盒子里装上很多的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大家一起吃,“柿”谐音“事”,“荔”谐音“利”,“栗子”谐音“立子”,“枣子”谐音“早子”,是希望来年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团团圆圆、早立子、早生子。

台湾人在春节祭祖时在柏枝上插橘子和柿子,祈求“百(柏)事(柿)大吉(橘)”。

而大年三十守夜的传统,老北京说是为了避免睡觉盖被子,不走“背字(被子)儿”。

1.根据要求填空。

请人批评说自己弟弟称托人办事说等候客人说看望别人说请人原谅说无暇陪客说贵宾来到说问人干吗说问人姓氏说欢迎购买说别人赠予说2.请在括号里填充跟“吃”的工具有关的常用熟语,使句子完整且表达生动。

人们已经习惯了考上大学就等于捧上了( ),考上大学将来就能过安稳舒适的城里生活。

在农村人看来,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过了龙门,就是鸡飞上了梧桐。

正是因为以前有这种想法,很多农村人明白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 )豁出老命也要供子女上大学。

3.看看下面这些英语习语或格言,试着说出它们的中文意思。

①go dutch②black case work③put on airs④I ll eat my hat.⑤given cold-shoulder⑥dog packs⑦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⑧Every dog has his day.4.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

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20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2)20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3)20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4)21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5)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内容变化的特点:折射出的心理:5.依照下面文段中的例子,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用语力求准确。

在我国,生肖是一种文化,生活中许多常用语都与它有关系。

例如,“杀鸡焉用宰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力气;又如,“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再如,“”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以上例子可见一斑。

6.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

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各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着!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

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方辩题:乙方辩题:7.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高三(10)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大学。

解:众里寻他千百度。

答:那人(周公)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两条出来。

(2)请你给该学校提一条切合实际的建议。

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1.在课文“工具箱”里有这样一句话:“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意思,这只能从文化角度来解释。

”同样的“龙”,在汉语和英语中却有不同的词语,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2.(1)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了“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等词语。

“铁饭碗”表示工作有保障;“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泥饭碗”则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有失业的危险。

(2)从跟“吃”有关的工具,可以想到:“快刀斩乱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刀架脖子上”“刀子嘴”等;“大锅饭”“砸锅卖铁”“背黑锅”“打破砂锅问到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等。

3.①海涵:大度包容(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贵姓:尊称对方的姓。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嗣:尊称对方的子女。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伉俪:尊称,指对方夫妻。

贵府:尊称对方的家。

贵庚:问人年龄。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②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犬子、豚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

拙荆:旧时谦辞,称自己的妻子。

拙室:称自己的屋子。

寒舍:称自己的家。

草堂:旧时文人用于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之意。

不佞:表示没有才能,旧时用作“我”的谦称。

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后进:表示学识和资历较浅的人。

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4.(1)从汉字就可以看出古代生产方式的延革。

甲骨文中的许多字形都表现了商代的狩猎活动。

比如:“逐”的字形像一头野猪在前面奔跑,一个人在后面追赶。

“射”的字形像张弓搭箭的形状;“陷”的字形像野兽落入陷阱中;“毕”的字形像捕捉鸟类的有柄的网。

甲骨文中“渔”有多种写法,表明商代捕鱼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用钓竿,或用渔网,或用双手。

商代畜牧业的状况也可以从甲骨文中得以窥见。

如“牢”字的字形是牛、羊、马等关在圈中,表明这些动物早已成为家畜。

从“家”这个字形还可以推测出养猪在商代的家庭中已经很普遍,而且似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有了猪才算有家”。

(2)汉字还反映了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

“美”这个字《说文解字》认为是会意字:“美,甘也。

从羊大。

”因此后人有一种看法是中国古人的“美感”来自“羊的姿态”“羊肉的味道”和“羊毛的舒适”等,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甲骨学研究表明,“美”是象形字,像头戴着羽毛装饰的人翩翩起舞的样子,说明古人最早的审美意识应该源自于舞蹈。

类似的字还有“喜”和“乐”。

“喜”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鼓放在架子上,“乐(樂)”甲骨文字形像是琴放在木架上,这些都表明先人是听到鼓声和音乐后才“喜”和“乐”的。

与“喜”“乐”相映成趣的还有“好”字,《说文解字》:“好,美也。

从女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

”这就表明古人早就有男人主导的审美意识,即以女人为美。

女子美,而人皆爱美,所以“好”字破读为去声,又可以表示“喜爱、喜好”的意思。

思维探究与创新1.如汉文化中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象征,非牛莫属;而在俄罗斯文化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化中,坚韧、忠诚和力量的象征则首推骆驼。

再以“狮”和“虎”为例。

对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king of the animals)”,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等词语可以看出,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

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lion-hearted Richard(狮心王理查)”。

雪莱在他的诗中也以勇武的狮子比喻英国人民“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快像狮子般从梦中醒来)”。

难怪英国人会选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兽之王”则非虎莫属,从“虎踞龙盘”等成语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熟语均可看出,在中国人眼里,虎才是王者、威猛、力量的象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