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环保是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看法

国内环保是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看法

国内环保是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看法
一: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现状
资料: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远比雾霾可怕
去年12月初,中国近半国土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

3月文章展示了下面这幅图,足以显示中国城市空气污染形势。

连李克强总理也在今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持久战”。

但雾霾、PM2.5只是近两年才成为热词,只是中国环境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4778个中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之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合计59.6%,水质优良的比例为10.4%。

(如未说明,以下图表均来自上述报告)本周中国环境保护部(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该报告显示,2013年: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东南部地区。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6%。

·在中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持平2012年,三四类海水点位比例由2012年的14.7%升至15.0%,一二类海水点位比例由69.4%降至66.4%。

·在74个根据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城市之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了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现在在水源地、地下水的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方面,信息公开还是非常不足的,而且像水方面的指标,如果也能跟大气标准一样跟国际接轨,也可能会出现与现在空气质量一样超标率极高的情况,但这也是必须去推动做的。

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二:政府环保管理的不作为
资料一:最高检:部分干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元明今日指出,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
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放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干预执法。

第一,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放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干预执法。

第二,部分企业以重点项目为借口,罔顾公益、蔑视法律,大肆非法侵占、毁坏林地等资源环境,随意污染环境。

有的企业明明是有治污的设备,但是开一下就要花钱,为了降低成本,他宁愿不开,直接排污。

这是企业家的问题。

三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动物及盗伐林木等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往往能够带来暴利,因此部分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铤而走险,大肆猎捕、砍伐、攫取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是部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处刑较轻,震慑力度不够。

如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司法实践中,毁
坏草原、林地未达1000亩的人员多处以缓刑,罚金仅数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资料二:闹剧何时了?
中新网报道称,2014年4月14日河北邢台柏乡县君和化工有限公司存在烟囱外排黑烟现象,有关媒体向环保局举报后,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长陈玉申、三中队长吴会波、一中队长郭征华赶到现场进行执法。

看到陈玉申进入被举报企业执法,郭征华不顾同事阻拦追上去,发生争吵后对陈玉申实施拳打脚踢。

资料三:城市污水治理乱象:污水处理厂变排污主体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京津蒙多地水务界专家、企业家,他们表示,各地普遍“重供水轻排水”,把污水处理厂当成是“化粪池”,有的地方干脆上级来检查了才开工处理污水,实际处理率与污水处理能力相差甚远。

而因为处理标准低,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成了最大的排污主体。

资料四:黄河非法采砂猖獗,水务局称:管不住
黄河内蒙古和林段非法采砂猖獗,水务局称:管不住。

皆因“采砂厂都是乡政府批出去的,采沙厂的老板们,都是‘有关系’的人。


来源:中新网
三:污染治理现状
资料一: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
新污染物仍在不断生成,治污难度日益增大。

环保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分析显示,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容量,治污在经历了最初的投入产出高效期后,难度日益加大。

来源:中国财经报
资料二:环境治理成本没有着落
如何处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治理环境的掣肘。

在不少地区,财政是“吃饭”财政,前几年承接“污染”产业,如今环境治理成本没有着落。

“如果不发展经济,既无法提高财政收入、向上级政府‘交代’,也难以解决群众就业。

”河北省一位县级环保部门官员说。

曾任原国家环保局污控司司长的王汉臣长期调研全国钢铁基地。

他坦言,不同于公安、审计、税务,环境体制并无独立性,地方环保局的婆婆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地区的“肚皮”都没照顾好,哪会情愿搞环保?
来源:中国清洁门户
四:总结
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走的是“实质性污染,象征性治理”“只指标不治本”的道路。

五:中国和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1.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或世界各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3.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
好型社会,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
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4.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充分考虑
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