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人尚鬼,认为鬼神主宰万事万物,唯有商王能受其感应: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一解释意在说明A.新政权统治的合法性B.商人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C.商人从未实行过德治D.宗教迷信是商灭亡的根源2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26.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
这里包含有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价比宋代低约II%。
导致明朝中后期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B.农耕文明的繁荣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棉纺织业的发展27.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
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
这种变化反映了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28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讼,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
然后,官为断结。
如中外涉讼,华人亦请外国讼师”。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29.下列是1895-1913年中国近现代企业的构成表据此可知,l9世纪末20世纪初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民间市场活力得到激发C.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30.1 944年9月,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是会议,废除一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提出A.改变了抗战的被动局面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凸显了民主革命的要求D.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31.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
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32.就家庭规模来说,早期罗马人不管社会阶层高低,都喜欢一大家族人生活在一起。
但公元前2 世纪以后,家庭结构简化,人口规模缩小。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扩张助推经济发展B.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C.公民法加强了产权保护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33. 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
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
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34.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
“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这主要说明当时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35. 2000年6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发表了题为:“与德国和法国共同组成先锋队”的演讲,强调欧盟各个机构是“完全独特的并将继续如此”。
并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他的演讲。
该演讲A.应对英国脱欧所面临的挑战B.消除法国德国之间的矛盾C.抵制苏联在欧洲东部的扩张D.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
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
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材料二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
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
“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
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
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1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肇始于建国初期。
1949年1 1月1日,中央政府成立卫生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
此后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
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
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摘编自唐爱慧《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临管的演进(1978-2014》)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食品监管演进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食品监管改革的意义。
(7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
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
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
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但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国际联盟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
二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
1946年4月19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的作用。
(7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崔浩,字伯渊,北魏时期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
道武帝之世,尚书郎邓渊奉命撰著本朝史,名《国记》,写了十余卷,尚未完成。
太武帝拓跋焘命崔浩等人续写。
修毕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素与崔浩有隙,建议把《国记》刻碑立石,太子也表示赞赏。
由于《国记》秉笔直书,尽述拓跋氏的历史,详备而不加避讳;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引起往来行人议论纷纷。
太武帝大怒,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
崔浩被捕后对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惶惑不能应对,于是立即被诛杀。
同时清河崔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
史称“国史之狱”。
北方士族在“国史之狱”遭到了沉重打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史之狱”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朝政府重视修史的目的。
(7分)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28 ABDCD 29——33BCBAA 34——35CD二、非选择题(41题25分,42题12分,45、46、47题15分,共52分。
)41、(25分)(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8分)(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6分)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8分)(3)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和稳定。
(3分)42、示例论题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阐述秦汉时期,通过开边移民、开通两域,在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中,汉民族开始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推行改革,汉族与少数民族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