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煜练习讲评

李煜练习讲评

《宋史.徐铉传》
补充: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 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诣之,但 言朕令卿往见可矣。”铉遂径诣其居,望门下马,但老卒 守门。 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上旨不得与外人接。铉云奉 旨来见。老吏进报。徐入立庭下。顷间,后主纱帽道服而 出,铉方拜,而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辞宾主之礼,李主 曰:“今日岂有此礼。”铉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 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 铉即去,有旨召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 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头足相就,如牵机状。又, 后主七夕在赐第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 遂被祸云。
提分练习(一)
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 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 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 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 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提分练习(一)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 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 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 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 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 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 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 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
5、他常常发表一些骇人听闻的见解。
6、品读宋词,含英咀华,令人口齿生香。
7、经过了历史的大动荡,隋代初年,一片海晏 河清的气象。
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说出它的意思:
8、先生之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得性情
之正,足可流播万世。
9、许多事情今天看来确实显得离奇,但他们言 之凿凿,不由人不相信。
10、 等他赶回家;母亲已去世三日。他悲痛至极;
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李煜
亡国之君 VS天才词帝
提分练习(一)
李煜传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 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 冀以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 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 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以 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说出它的意思:
1、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珏斋却好整以暇,
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
2、对这台仪器的精确度要求毫发不爽,否则
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3、看见这种光怪陆离的政治局面,上海人不
能不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说出它的意思:
4、鼻烟壶上的山水画是在壶的里面画的,真是
补充: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 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 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 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 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 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赵 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 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徐铉不敢再言。
[注: 沈约的腰,日见纤细;潘岳鬓发,中年见白。 借指美好的形貌(男子)日渐损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练笔:
假如李煜没有做南唐国主……
提分练习(一)
李煜传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 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内。从效闻景迁洪州, 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 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 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 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 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 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 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宋·王铚《默记》
二、李煜词鉴赏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清〕赵翼《题遗山诗》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 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 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提分练习(一)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 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 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 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 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 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 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 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 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