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是什么?那个激情澎湃的思想盛世留给了我们那些智慧与震撼?诸子学说对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二)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交流与展示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学习,体会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内容: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方法:1)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
2)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1).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名言集锦。
2).自选角度的研究成果汇报演讲。
3).书法、诗词、手抄报、小品、绘画、课件等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实施步骤:1)、课前准备:1.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
2.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按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研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
3.各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方案。
2)、课题实施:1.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
3)、汇报交流:1.各组制作各学派的名言录,并阐释该学派的思想主张。
2.自选角度,就本组研究成果发表一个两分钟演讲。
3.组间相互质疑提问。
4.其它形式的汇报交流。
(六)推荐研究子课题。
1.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浅谈老子的辩证法。
4.老子“无为”思想与今天的环境保护。
5.《墨子》中的科学之光。
(七)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环节。
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探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结题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展示、报告会、辩论会、演讲赛、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最后教师还要对学习过程、探究成果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高效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它成为开启学生智力之门的一把钥匙,需要同行们继续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