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模板
善,30%≤改善百分率<50%; 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改善百分率<30%。
结果与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统计分析
表1:两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表
组别
例 数 40~49 岁 50~59岁
>60岁
治疗组
30
6
14
10
对照组
30
4
11
15
经X2检验,X2=1.760,p=0.415﹥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 “风寒之客肌肤,初始为痹,后伤阳经,随其虚
处而停滞,与血相搏”
明清时期
肝肾虚弱
肾实则骨有生气 筋骨作痛,肝肾之气伤也 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
王清任“痹有瘀血”----活血化瘀、宣通经络 叶天士“久病入络”
讨论-祖国医学的认识
导师总结“温养经脉”治疗思想
临床观察-观察指标
安全性观测
• 一般体检项目,包括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 • 血、尿常规; • 肝肾功检查; • 心电图检查。
不良反应观测
主要观察有无晕针、断针、滞针等
随访
治疗三个月后
临床观察-观察指标
疼痛VAS评分
0级:自觉无疼痛,按压也无疼痛,肢体活动亦无疼痛。 1级:轻度疼痛,虽然疼痛但可忍受,正常生活、睡眠未受到干扰。 2级:中度疼痛,负重状态下活动可使疼痛加重,偶尔会影响睡眠。 3级:重度疼痛,经常疼痛,剧烈,减重状态下活动疼痛亦加重, 影响睡眠、正常生活,或被动体位
统计分析
表7:两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X ±s)
项目
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总体评分
85.15±10.16 40.05±18.96*
83.78±25.43 61.47±20.12*△
疼痛
16.95±4.79
6.37±3.47*
18.08±8.61
8.65±5.06*△△
僵直
4.78±2.93
临床观察-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西医 诊断 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部疼痛; ②关节活动时有响声;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大于或等于38岁; ⑤膝关节检查示骨性肥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可诊断为KOA
临床观察-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治疗组 30 10
对照组 30
7
6
77
53.33
4
8 11
36.67
76.67 63.33
统计结果显示:总疗效Z=-1.295,P=0.195>0.05,无统计学意义,不 能说明两种治疗方法有差异。
统计分析
表9:两组控显患者3个月后症状复发情况 组别 控显例数 复发例数 未复发例数 复发率
治疗组 16
本虚:肝肾不足 病在阳经
阳气得温则行
标实:寒、湿邪 初为筋痹,久而入骨则
成骨痹 寒湿遇温则散
重于温养经脉阳气,活血行气,散寒除 湿,则达温养关节之效
讨论-现代医学的认识
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关节压力和异常生理机能 引起的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
确切病因不明
软骨细胞
代谢 失衡
软骨下骨
细胞外基质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的总体症状、疼痛、僵硬和日常活 动进行功能评分,用于评价膝关节功能。
临床观察-疗效性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采用改善百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
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改善百分率≥95%;
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50%≤改善百分率<95%; 有效: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改
温养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导师:何洪阳 教授
杜妤 中医骨伤专业 2009级
1
前言
2
临床观察
3
结果与讨论
4
问题与展望
5
致谢
前言
一:前 言
前言
国际OA专题会议定义:OA是在力学因素和
“ ” 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 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间分解和合成代 谢失衡的结果〔1〕。
临床疗效 比较
• 治疗组控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但统 计分析(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 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指 标
• 观察过程中,一般体检项目未出现异常;对照组未 出现晕针、断针、滞针等不良反应。治疗具有较高 的安全性。
讨论
治疗组
30 7.04±0.159 4.28±0.193 3.12±0.210
对照组
30 6.48±0.174 3.47±1.45
2.39±0.85
两组前后VAS分值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t=10.507 ,p<0.05,对照组 t=8.139 ,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组间比 较,t=7.343,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骨关节炎的治疗基本包括三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疗并不能达到使病程逆转和改善关节软骨的病理状态
前言
“温养经脉”的治疗思想
手法的温热效应 改善血供 温养阳经、关节 活血、强筋、壮关节的治疗目的
临床观察
二: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
病例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骨科 、附属老中医门诊部及省 骨科医院2010年11月~ 2011年11月的膝骨性关 节炎患者60例,符合纳入 和排除标准,且患者同意 参加本试验,签订知情同 意书者。
[1] 管剑龙,韩星海.中国骨关节炎十年[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
前言
“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涉及整
“ ” 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 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2〕
[2] 古洁若,陶怡.临床风湿病学教程[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3.
前言
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骨关节炎治疗的金 字塔方案、 200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骨关节炎治疗指南 欧洲风湿病学会联盟(EULAR)对膝关节炎治疗的建议
临床观察-病例标准
剔除退 出标准
(1) 治疗未满1个疗程,或未按规定 治疗者; (2) 在治疗中因其他疾病或原因中断 治疗者; (3) 中途改变治疗方式,无法判定疗 效或资料不全者; (4) 随访脱落者。
临床观察-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对照组
温养手法治疗 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
中老年及重体力劳动者 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 僵硬,可有摩擦音,局部压痛,关节畸形等 X线检查:膝关节有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临床观察-病例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西医以及证候诊断标准; 2、站立髌骨轴心位X线表现符合上述X 线分级标准(Ⅰ~Ⅲ级); 3、年龄40~70岁; 4、近1周内未用其他方式治疗或服用其 他药物者 5、自愿作为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 书者
年龄 感染 遗传 代谢 生物材料疲劳
压力异常 关节生理机能正常
细胞/基质损伤 修复反应异常
酶的降解 胶原崩解及聚蛋白聚糖丢失
机械故障
关节生理机能异常 压力正常
炎性抑制因子减少
致炎及破坏性因子增加
软骨细胞活化
软骨下骨微骨折
讨论-温养手法的作用机制
温养手法的配伍组成 温养手法的操作特点 温养手法的作用功效
讨论-现代医学的认识
遗传
年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营养缺 乏
性别种 族
诱因
过度负 荷
长期制 动
肌力下 降
损伤
讨论-现代医学的认识
膝关节血供
膝上外侧动脉 腘动脉 膝上内侧动脉
膝中动脉
膝下外侧动脉 膝下内侧动脉
前面观
后面观
讨论-现代医学的认识
肥胖 创伤 局部缺损 骨改建 关节负重改变
关节疼痛,功能丧失
软骨损伤 滑膜炎症 骨硬化/骨赘
临床观察-病例标准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 (2)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 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3) 有针刺或推拿禁忌症的患者; (4) 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确定疗效影响 疗效判定者; (5)合并关节内游离体,关节间隙显著狭窄 或形成骨性连接者; (6)年龄<40岁,>70岁的患者。
6
10
37.46%
对照组 11
7
4
63.64%
经X2检验X2=1.784,p=0.,18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讨论
评分指标 比较
• 两组治疗后的疼痛、关节功能评分指标自身及组间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养 手法治疗可明显地改善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
祖国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的认识 温养手法的作用机制 疗效评价
讨论-祖国医学的认识
《黄帝内经》
“内外相合”
本虚:肝脾肾三脏
致痹
标实:风寒湿三邪
“五八,肾气衰;
肾主骨 水不胜火,
“风寒湿三
则骨枯而髓虚;
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讨论-祖国医学的认识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