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

《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

《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

下面是橙子准备的《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欢迎阅读!《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通过对《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的阅读,让刚上大一的我感悟很多,对于刚走出高中大门的我们来说,也许还不太适应大学生活。

总是抱着一种从压力中走出来的心态,不再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不再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复习题。

不再有什么小考大考的……走进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有或多或少的人在慢慢地放松自己,直到大学毕业那天才发现自己“对什么都没有忍耐和适应。

”所以,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

大学,一个汇聚人才的地方,一个神圣的殿堂,一个绚丽的舞台。

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充实,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

第一,学习乃自修之道,常言道“修心养道”。

学习是一个提高自己修养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诱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心境的平静,把心放在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要学好基础知识,俗语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打好基础。

第三,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贯通到生活中,俗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理解,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第四,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是第一位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这样,做任何事都会有信心和渴望。

第五,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倾注于自己百分之一百的热情。

即使结果不太完美,但你努力了,投入了,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第六,在大学空闲的时间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时间,控制好时间,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利用好空闲时间,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第七,每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要学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深交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身处异地他乡,还得靠朋友!综上几点,你就会成为一个“对什么都可以有自信和渴望”的大学生,你将会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毕业生。

《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读完了这六封信感触良多,尤其是第四封《大学四年应这样过》。

在刚刚进大一的时候,我就读过了这封信,那是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但那时候还没有感受到什么是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呢,所以就囫囵吞枣地读过了。

想想开学的时候,带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走进了校园,懵懵懂懂,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

学校,老师,同学……什么都充满新鲜感。

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都会说大学生活怎么样怎么样,那时真的好向往,向往大学生活可以无拘无束,大学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不受老师的摆布,可以睡懒觉(懒觉在高中对我们来说是奢侈品)……想想大学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一学期已过去,我已经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大学生活也不像高中时向往的那样,没向往的精彩,但我知道精不精彩是自己掌握的,只有自己去充实,可能是在过去的一学期里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然而现在要面对现实了。

现在,我再一次拿起这封信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封信的内涵以及它的深远意思,要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大学生的生活都是非常堕落和颓废的。

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

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

很多的第一次,但这每一个第一次也同时你的最后一次。

大学四年每一个人就只有一次。

我重温了这封信后,我的感想也不像前一次那样了,这次阅读也让我自己好好做了一次大学的总结和计划。

然而,七项学习,我到现在学习了多少呢?一直以来我都是以这“七项学习”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自修之道,就是要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在大学里面不是单单学习到某一种知识,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

实践贯通,就是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在大学里,我们不是要“读死书”,我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现在社会很强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除了多想还要多做多实践。

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培养兴趣,开拓自我视野立定志向;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大学里面很多时候都只能靠我们自己,老师不可能像以前高中的一样,像父母天天在你的身边慈祥呵护你,老师只是我们的领航灯,为我们指引,指明方向,而更多的时候是靠我们主动。

要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这也是主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时间就是生命,大学的四年其实是很短暂的,而我们要完成的事情是很多的,就譬如我现在所说到的七项学习,要在大学四年内把这七项学习都学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珍惜自己宝贵的大学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现在的社会人脉关系越来越显得重要,有人说拥有好的人脉关系就不用害怕你的生活没哟转机。

人脉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大财富。

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还要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都变得非常重要。

读了这封信,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其中的很多话语我都是引用了别人的,但也正好是我想所说的。

当我再一次重温了这封信的时候,我不断地问我自己,我到底学习到了多少项呢。

我知道我自己现在的状况,我知道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学习来增强自己,知道自己现在的所得和所欠,自己有了期望,有了计划……我觉得我是该好好读书了,提升这七种能力,扩充自己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不要再虚度光阴……《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读后感作为一个还是在校生的我,谈这个话题,总觉得有点不切实际,说大话的感觉。

抛开别的不说,我只是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大一的时候,刚经历过高考的洗礼,从压抑的环境出解放出来,按我妈的话说,应该是刚从监狱出来,所以肆意的放松自己。

压抑久了,总想着放飞,但一不小心就成了放纵。

刚步入大学的我,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迷茫,彷徨,无助……看着周围光鲜亮丽的生命,刚从“监狱”出来的我们,谁能确保不会心动呢?看着学生街来来往往,谈笑风生的男男女女,谁不会蠢蠢欲动呢?当时一个错误的思想一直困扰着我,大学时是该多玩多交朋友呢?还是像高中一样踏踏实实的学习呢?不用多说,挣扎中,我始终选择了第一种生活。

每天早晨没课时睡到自然醒,洗脸刷牙,穿着睡衣去楼下拿外卖。

偶尔还会羡慕路灯下的情侣,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着生活,有时候甚至逃课,最后还收到过几张旷课单。

我在大学主修英语,而实际上大一一年我什么都没学到,不像工科理科的课程,几天不听课就像听天书一样,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只要你有一点基础,就可以在大学四年混下去。

大一一年,教室最后一排,被我牢牢占据,因为那里老师看不到,所以无聊不想听课时可以刷刷手机,睡会觉。

当然偶尔,我也像幡然醒悟的浪子一样,突然间明白,我不能这样过日子,但是在坚持了几天以后,又恢复了原样。

说到底,没有目标,所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生活过得一片糟,每天晚上熬夜追剧,凌晨两点才依依不舍放下手机,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我为了看完一部剧,熬了个通宵,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老师提问的时候我没有回答上,当时自己羞耻心作怪,恨不得钻到地下,但我仍然没有反省,反而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被老师叫到。

有时候,父母打电话问到大学生活,总是敷衍他们,说自己每天有多用功,看了多少书,受了多少苦,事实却是我在颓废,我在堕落。

事后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自责懊悔。

不过懊悔过了,生活还是照旧。

难道真的是压抑惯了,所以想在大学解放天性?还是说自己实在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这样的生活,我延续了一年。

让我真正后悔并开始改变时,是大一结束后知道我计算机挂科,并且最后的武术考试二十四式太极拳还不会打,其他人考完试放学了,就剩下几个人被老师留在体育馆练习,勉勉强强完整打完,老师抛出一句:你们都不及格。

就走了。

那一刻,我慌了手脚。

已经是成年的我们,看到别人做得那么好,而自己却那么不堪,像另类一样被挑出来,但凡有点自尊心,那一刻,都会有点羞耻心吧。

我提心吊胆的等待体育成绩,还好,老师仁慈,没有挂科。

想来也为自己可笑,曾经那么要强的自己,认定的事情,总要做到最好,不怕吃苦,也愿意为之努力。

而现在,却只求及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那个假期,我一直在思考,因为我明白,我的大学,不该这样度过。

我下定决心改变,不再得过且过。

后来的自己,的确是反省了,改变了,并且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一直努力。

我们按照计划活着,我们也期待着变化,有时候,变化让你手足无措,有时候它带来的却是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但无论好坏,变化之后的我们都会加倍努力,以便迎接更大的变化。

我在变好,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在经历了一些事,经历了一些人以后,终于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每天靠着一些心灵鸡汤度日,在我大学成长的路上,我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关于合群刚步入大学的我们,远离家乡,来到新环境,所以一直在寻找一种归属感,而一开始我们能认识并且依靠的是舍友。

所以大多数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你看到成群结队的都是一个宿舍的群体,吃饭在一起,逛街在一起,上课在一起。

你不敢脱离这个群体,因为你怕孤独,你怕别人说你不合群,说你不好相处被孤立了。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行走在茫茫人世,最怕的就是被孤立。

最初的我也是这样,舍友睡到十一点,我也跟着睡到十一点,然后一起去上课。

下课后六个人一起去吃饭,一个等一个,直到六个人都完成,然后“浩浩荡荡”的回到宿舍。

我不敢每天一个人提前去上课,一个人去吃饭,因为这样的话,你就被孤立出来,其他五个人牢牢地拧在一起,你得多孤单啊!后来,渐渐明白,我们总归要学会独立,你不可能永远做舍友的附庸,舍友也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

我们不能为了合群而合群,那样的合群,反而是最孤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