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素材--厚积薄发的例子15个

高考作文素材--厚积薄发的例子15个

高考作文素材--厚积薄发的例子15个厚积薄发的例子(一):五十年的坚守——史努比史努比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是美国伟大的漫画家。

史努比是舒尔茨漫画中主要人物查理·布朗的小狗,其形象被制作成多种玩具,是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

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零分!小男孩设法进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本学年最重要的一次高尔夫比赛中却输掉了,小男孩倍感凄惨。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并且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声“哈喽”都极为罕见。

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

尽管在中学期间,他供给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我的艺术天赋。

等他告别学校,便大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我的绘画作品。

我很期望我能在那里说,迪斯尼工作室有关人员十分欣赏他的作品,当场就决定聘用他。

但之后,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我的遭遇——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之后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绝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和查尔斯一样,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我的普普通通。

其实,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一样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我的那份天赋。

厚积薄发的例子(二):奥运冠军桑雪从训练池里游上来,女孩子习惯性地捋去脸上的水珠儿,再向后捋捋湿漉漉的头发。

然后,便久久地站立在那里,无比专注地凝视着陪伴了她多年的那汪池水。

最终,温暖而清澈的泪水奔涌而出。

她何尝舍得那里啊从2岁第一次孤身跳下水,到9岁由体操改练跳水,她是那样喜爱这项运动。

即使当她因摔伤而休克被抢救回来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还能跳水吗”以往赌上生命的舞台,此刻却要以另外一种方式默默坚守,她的心又怎会不疼痛何况,跳水曾带给她那么多的荣誉与欢呼。

可是,“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这是谁唱的生活的状态并不只是奋勇向前,停顿、退让同样也是一种追求。

在熟悉的训练馆做最终一次跳水,算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

她离开了。

离开后的她,应聘到一家咖啡馆做起了服务员,另外还兼职了一份帮人抄抄算算和打字的工作。

对于她的选择,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很多人向她投来鄙夷、怀疑的目光。

是不是出现了什么不好的状况或者感觉到了自我的力不从心要不就是和教练、队友出现了难以弥合的争执否则,那么耀眼的光环不争抢着去拥抱,偏偏去做那些低薪而又辛苦的工作可是,当她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时候,她自我明白,另一种成长正在慢慢开始。

成长是需要代价的。

她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像当年练习跳水一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啃食”着那些“天书”。

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沉淀,2006年,女孩子顺利地大学毕业了。

同时,经过参加歌唱比赛,她成功地与唱片公司签约,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推出了第一首单曲《伤雪》。

从冠军到大学生再到歌手,小小的身影经历了几次转身,炫目而华丽!这个女孩子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女子10米跳台比赛双人冠军之一的桑雪。

从1998年到2001年,桑雪在跳台上与队友合作,完成了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金牌“大满贯”。

对于自我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役,如今说起来,桑雪依旧没有丝毫的后悔。

因为,在她无数次跳台跳水的过程中,她早就领悟到了这样的道理:双脚要先向下用力,才会产生跃起的弹力,向下的力度越大,“鱼跃跳台腾空的瞬间”就越“锋芒盖眼”。

而人生亦是如此,理性地、暂时地“退步”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前进,因为,那是一种叫做蓄势待发的更为强大的力量!厚积薄发的例子(三):厚积薄发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从农村的孩子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打工仔,从打工仔到公司白领,从公司白领到自我创办外贸公司当老板,李供财大学毕业后的创业历程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在厚积薄发中不断超越自我。

李供财1982年出生在台州市椒江区农村。

2004年李供财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英语专业毕业后,来到宁波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工作。

三年时间里,他工作勤勤恳恳,业绩不断提升,收入从月工资600元逐步增加到年薪10万元。

此时的李供财在外贸运作等方面有了必须的历练和积累,他决定“放手一搏”,超越自我,创办自我的公司,趁自我还年轻闯出一番新天地。

2007年6月,李供财成立了宁波市江东尤耐克工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焊接产品出口。

万事开头难,但他还是没有想到,创业之初的低迷状态竟持续了半年之久。

他一家家地跑客户,凭着自我的诚恳和踏实,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他产生了信任,把订单给了他,有的工厂甚至让他先提货销售再付款。

李供财的事业最终打开了新局面。

可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行业的冲击日益显现,这无疑给处于成长期的“尤耐克”当头一棒。

可是李供财把它当作一次挑战自我、逆流而上的机会。

为了让公司摆脱困境,他没日没夜地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很快就扭转了被动局面,订单不断,发展进入了稳定期。

谈起这段经历,李供财对记者说:“我从小家境贫困,以往因为筹不到数千元学费而差点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

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大不了回到起点,一切重新开始。

困难不用怕,就怕自我不肯努力拼搏。

”2009年,李供财被授予“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荣誉称号。

如今,由李供财一手创办的宁波市江东尤耐克工具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学生云集的精英团队,年销售额超过3200万元。

厚积薄发的例子(四):三十年结成的硕果狄德罗狄德罗是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

18世纪的法国,这天,一位出版社的商人走上一条吱嘎吱嘎作响的木楼梯,敲响了翻译家狄德罗的房门。

他想请狄德罗把英国一部著名的《百科全书》翻译成法文,然后出版。

“这部书出版之后肯定会大受欢迎的!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类似的图书呢!”商人很有把握地对狄德罗说。

听了商人的话,狄德罗不由得反问道:“那为什么不出版一部真正属于我们国家的《百科全书》呢?”出版商摇着头说:“编写《百科全书》需要很多人手,工程实在太浩大了。

”狄德罗略一思索,抬起头坚定地说:“我愿意主持编写这部书。

”在狄德罗的努力下,没多久,编写《百科全书》的工作就开始了。

狄德罗集结了当时法国社会各界的学者和专家,组成了编纂小组。

在狄德罗的带领下,编纂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

他们将百科全书定名为《百科全书:科学、艺求、技艺详解辞典》,准备出版35卷,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资料都包括在内。

在大家的努力工作下,《百科全书》的第一卷最终出版了。

该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却给狄德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

当时的法国还在封建势力及教会的统治下,这些统治者害怕将科学知识带给人民后,会动摇他们的统治地位,于是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禁止出版《百科全书》并且不允许狄德罗继续编写该书。

各种打击接二连三地向编纂小组压来,工作人员纷纷提出辞职。

这天连《百科全书》的副主编、狄德罗最信任的助手也向狄德罗提出辞职申请:“先生,我恐怕不能再继续为你工作了。

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和教会唱反调,第一卷就被他们禁止了,余下的34卷肯定无法出版。

”狄德罗放下手中的书稿,看着他,缓缓地说道:“虽然此刻书被禁了,可是科学是无法被禁止的,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这种禁止是错误的。

此刻,就算你们所有的人都离开了,我也不会停止这项工作。

”狄德罗始终坚持自我的信念,虽然工作小组的成员一天比一天减少,可是书的编写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狄德罗将很多的编写校对工作都揽在自我身上,不分昼夜地工作着,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其他的人。

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百科全书》一卷卷艰难地出版着。

1780年,《百科全书》出完了第35卷,在这整整30年中,狄徳罗和他的同伴们凭着顽强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顶住了来自外界的各项阻挠,最终完成了这部真正属于法国的《百科全书》。

厚积薄发的例子(五):洛克菲勒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闻名世界的美国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原先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职员。

并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档的、最机械、最没有创造性的巡视并确认储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他每一天都要上千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注视到眼睛都快长茧子了,真是枯燥至极。

也行,这项工作如果是别人来做,要不就会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向做到老死在机器旁边。

细心的洛克菲勒却因这项工作成了大富翁。

有一次,他突然发现石油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

此后,他一向在想:焊接剂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他开始对这个当时被认为无聊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不久后,他研制出“35滴型焊接机”、“36滴型焊接机”和“37滴型焊接机”。

但经过先后试用,都在焊接后偶尔会漏油,没有获得成功。

人们都劝他不要吃饱饭没事干,如果闲着,不如下班后去做兼职。

然而洛克菲勒并没有所以而退缩,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经过试用后,意外地成功了。

不久后,他申请了专利,并找人投资生产出这种新型的节俭能源的机器。

洛克菲勒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上亿美元的利润。

这也站他之后最终成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巨头。

厚积薄发的例子(六):梵高的一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

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

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

他开始很多临摹名画,并画了很多素描习作。

能够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

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我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

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纽南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很多素描述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梵高只是个待业青年)-《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厚积薄发的例子(七):画家萨贺芬的一生白天,她是个女佣。

臃肿的身材,破旧的衣裙,乱蓬蓬的头发,粗糙的双手,指甲缝里都是黑泥。

她干所有的杂役,擦地、刷锅、洗衣、收拾房间,雇主夫人的轻蔑和嘲笑,房东太太尖声的催租和谩骂……她的生活被繁重的劳碌压得喘可是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