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1 、精细化工的特点中国把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为精细化学工业, 简称精细化工。

近来有些国家专家们对精细化学产品的定义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如欧、美等国家把产量小, 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品称作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通用化工)生产不同,它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个部分组成, 大多以灵活性较大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化学合成多数采用液相反应、流程长、精制复杂、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迎合市场要求而进行复配,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

因此,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必要根据市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产品,做到多品种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还要符合各种法规,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才能培育和争取市场、扩大销路,才能体现出投资省、利润率和附加价值率高的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

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电子化学品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现烯酸及其酯、气雾剂等。

并把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值怀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率称为精细化工率,以此表征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

这与世界精细化工率的含义相同。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 50%以上, 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 60%。

2、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总量而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染料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农药居第二位,涂料居第四位;总体精细化工率已达 40% 左右。

各类精细化工产品不仅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有的甚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精细化工已经初步走上了按照国情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道路。

我国产学研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企业不断强化了自己的开发机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民间科研机构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精细化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譬如:上海农药研究所采用气升式发酵培养易沉降的产酶细胞和游离细胞水合催化工艺,使我国现有的生物法丙烯酞胺生产获得了重大突破,具有产酶率高、转化率高。

产品质量好,单耗低等优点,已明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预期将迅速推广,对我国石油三次开采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再如我国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产技术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其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生产技术远比国外先进。

继十二碳、十三碳二元酸产业化成功之后,十五、十六碳二元酸也已开发成功,这是极有前途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加大下游产品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将发展成为重要的精细化工领域。

在稀土深加工利用方面,新的成果不断涌现。

其中长余晖业的简称,是指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性能的化学品,它具有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大、收益显著、批量小、品种多等特征。

我国精细化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总体上与国外相比,仍相当落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适应。

所存在的突出问题,①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如加氢还原、连续硝化、绝热硝化、液体SO3 磺化等还未普遍使用,不少小企业的生产还是作坊式的,自动化水平不高。

尤其是在单元操作、工艺路线及产品后处理等方面还停留在60、70年代的水平上。

一些新的发展领域,如功能高分子树脂和功能性材料,精密陶瓷、液晶材料、信息化学品等国内大多还刚起步,有的还基本空白。

②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有的产品质量差,有的总量不足,有的缺乏系列化和精细化。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竞争力较差。

一批性能好、质量高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如我国纺织印染工业所需的染料,从数量上国内产品的满足率可到90%以上,但品种的满足率仅50%。

又如国家每年需化大量外汇进口医药、农药等原药和中间体,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

这说明我国的精细化工对国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③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所占比例很低,在许多领域如信息化学品,磁记录材料。

功能树脂等方面还有很大空白,在许多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也未能形成经济优势(如某些高科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亟待产业化或迅速扩大生产),大部分传统产品也缺乏国际竞争力;④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

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屈指可数,当然近几年在浙江等地也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染料和中间体生产厂,有的厂分散性染料的生产规模已达5-6万吨/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商之一。

但总体规模远远小于国外的生产厂。

⑤科研开发力度不够,国家及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太少,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开发和创新体系。

中国的科技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由于与生产相脱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一般只有10%左右。

而企业自我开发能力又较弱,大部分精细化工企业还尚未建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市场开拓和技术服务机构。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对应用研究不够重视,对产品应用和市场营销关注很少,这是中国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⑥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阻碍精细化工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较突出。

⑦ 环境污染已成为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精细化工的生产厂一般规模较小,厂点分散,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量较大,有的还难于治理,同时建设三废治理装置需要较大的投入,会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大多数企业的三废治理尚未达标,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如果对此处理不好,将影响到我国精细化工今后的发展《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造纸化学品。

但由于我国造纸用木浆短缺。

而草浆造纸和废纸回用纸的质量不高,三废污染极其严重,急需配套发展造纸专用精细化学品。

其中,用于补强、助留、助滤、脱墨、施胶、涂布、消泡等领域的各类造纸专用化学品的年需求量将达 16 万 t 以上。

表面活性剂。

21世纪,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年需求量预计会超过 160 万 t。

荆沙市和抚顺市等、表面活性剂生产基地将与表面活性剂原料生产企业紧密结合。

按分子设计的思路加强起始剂、活性物和复配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使阴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和特种表面活性剂按市场需求的比例协调发展,以体现其“工业味精”的作用。

5 结论当前 ,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 石油和化学工业仍处于较高速度的发展阶段 , 且其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不断优化升级向现代化发展 , 同时一些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 , 而传统的产业也需要在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的配合下进行优化升级。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产业,技术与资金密集,同时对人才、技术、资金和配套下游产品市场等要求较高,已成为石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利润空间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大型石化公司将其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进行转移,并打算以领先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占领未来制高点。

此外 , 我国化学工业本身也需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 实现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同时 ,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人也将对我国尚不发达的精细化工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竞争的加剧 , 我国精细化工现存的诸多弱点将更加突出。

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的发展 , 对重点领域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 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使我国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在新形势下加大发展力度 , 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2017-05-16 14:25 | #2楼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化工园区的基地化、规模化建设正在加速,外商外资全方位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

“十二五”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精细化工行业也将面临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

预计到2017年,我国精细化工产值将达16000亿元,比2017年增一倍,精细化工产品自给率达到80%以上,逐步向世界精细化工强国迈进。

1. 产业大而不强亟待转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

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

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精细化工产业非常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

其中,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日本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分别为1000亿美元、600亿美元。

三者合计年销售额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其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精细化工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现已形成了约20~25个门类。

其中,农药、染料、涂料、试剂、感光材料、化学医药等行业有了相当发展规模。

此外,在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工、功能高分子等行业也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精细化工列为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使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品进一步向高档化、精细化、复合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精细化工生产企业8000多家,生产各类精细化学产品达3万种以上,年生产量约1300多万吨,年产值约3900亿元,精细化率达到40%左右。

但是,目前我国虽已成为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大国,农药、染料、涂料、橡胶加工等传统精细化工行业却仍面临着“量有余而质不足”的困境,在精细化工核心领域中存在所占比例不大、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

总的来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产品和通用产品为主,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我国精细化工行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