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体系

上海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体系

上海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体系研究□郁世怡
【摘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如何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促进对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共享利用,是摆在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面前的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标准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下一阶段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制定、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信息资源;政策共享;电子政务
【作者简介】郁世怡(1980 ),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0级MPA研究生
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现状
(一)政府信息公开推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上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公开渠道、公开数量和质量、绩效考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首先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推进体制,明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层面统筹工作推进,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2008年5月1日修订后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发布。

市政府办公厅随后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三个工作机制的通知》,健全了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的工作规范,建立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发布的协调机制,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保障的工作机制。

同时还制定了《上海市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了公文类政府信息管理及公开属性审核。

(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

自从国家《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后,上海市在黄浦、徐汇和松江三区应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国家标准开展了电子政务的原型试点,开发了相关应用试点系统,并对国家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同时,在水务、空间地理、法人和人口四个领域开展数据库信息分类编目和公开属性审核等的试点,对各业务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详细梳理,形成一系列的编目规则、审核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开发了公文备案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等原型系统,为下一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面上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公开基本上仍为单向发布。

虽然上海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成果,但目前政务信息公开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发布,不涉及部门间乃至跨区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其面临的统筹协调难度会更大,且为了实现长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上必须有所创新。

(二)缺乏制度性安排和统一标准支撑。

在历年开展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试点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试点仅在一些局部领域开展,相关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尚不能成为支撑本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

且截至目前为止,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梳理仍处在较无序的状态,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制度性安排,也没有和已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形成资源整合,充分体现出政务信息资源增值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缺少全市性的业务支撑机构。

上海市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展至今,一直没有全市性的业务支撑机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等基础性工作缺少合适的主体来担当,客观上影响了上海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的推进速度和力度。

三、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议
(一)宏观层面:制定全市性指导性政策。

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政策主要用于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主要包括:
1.指导意见。

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强调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任务;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措施和保证措施。

2.总体规划。

制定中长期和短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策略和路线,以及任务和项目。

3.实施细则。

提出当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

(二)中观层面:加快管理条例的出台和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

由于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下一步深入发展的基础,几乎与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有直接关系,其中涉及管理体制、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等多方面关系,亟需确立一部法规予以协调,同时修改完善其他法律法规。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明确全市性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确定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权限在专门机构与政府各部门间的纵横分配。

2.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

通常来说,政府主体是政
·
902
·
社区建设中的多方参与
□朱晓芸
【摘要】社区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由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共同构成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三方共同参与可以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有效,避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

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还很不成熟,目前存在诸如政府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社混淆,效率低下及社区资源割裂,难以优化等现状,所以必须通过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社区居委去行政化;促进市民社会的参与及社区自治协调内部诉求等措施与手段来逐步完善我国的社区建设。

【关键词】社区建设;政府职能;市民社会
【作者简介】朱晓芸(1982 ),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9级MPA研究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随着住房改革制度催生的大量商品住宅,“单位”的作用正在逐步被削弱,而与此同时“单位”里的人,即所谓“单位人”也从单位走出转变为“社区人”,因此社区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本文就从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及其在建设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涵义
(一)社区。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通用的范畴,它是l9世纪末期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来自拉丁语,本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本文所指的社区即城市社区。

(二)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
务信息的产生者和拥有者,而非政府主体则是政务信息的获取者和受益者。

只有明确政府主体与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非政府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用立法的形式规定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共享相关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的质量,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可操作性。

3.信息资源的分类开发利用。

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政府部门之间;二为政府与企业、个人两个层面。

条例需针对两个层面的不同特点制定政务信息资源政府内部共享和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政策导向、促进措施和管理方式等。

4.完善与共享利用相悖的法规。

鉴于目前掌握权威业务数据的部分政府部门因上位法的限制或国家部委的具体要求,无法实现与横向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也基本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因此国家各部委要尽快梳理并修订与之相背的政策法规及部门规章,将其中与之存在冲突与矛盾的条款去除。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避免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应该注意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配套立法。

明确互联网上有关著作权、版权等相关制度;同时对于侵犯相关权益人的侵权行为,应切实加强相关政府监管。

6.完善信息公开条例。

在具体实践中,政府部门经常以信息涉密为由拒绝公开相关内容,因此需进一步对涉密信息的内容、范围、密级等进行明确界定,限制各政府部门人为扩大保密范围、提高密级等行为发生。

同时,对于在当前阶段确实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在保密期满后及时解密,使原来的秘密信息成为能被社会公众获取的普通政府信息。

(三)微观层面:确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可分为建设类、运营类和管理类三大类,针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

1.建设类管理制度。

对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要加强项目前期规划、顶层设计、项目立项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明确后续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各阶段细化管理要求、明确各阶段管理重点、厘清部门职责。

2.管理类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数据审核、安全保密、绩效监督等方面。

需要明确政务信息资源质量鉴定的方法,规定信息资源安全保密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

同时需要加强绩效监督,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从规范制定、项目建设、业务应用、运行维护、制度落实等各方面进行绩效管理,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能在政府部门得到落实。

3.运营类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平台管理、业务应用、日常维护等运营规范。

这部分管理制度是最为具体的操作规范,因此需明确每项业务、每个岗位的管理需求和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1.石宇良.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研究[J].电子政务,2009
2.高永.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8
3.刘焕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J].情报、信息与决策,2005
·
012
·。

相关主题